首页 理论教育 不断提升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

不断提升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塞风光成就了同心文化的特殊品位,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重新认识,并不断提升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从一开始,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就体现为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红色文化为主导的显著特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前进,红色文化必将成为同心文化的主导。红色文化使同心具有了光荣的历史自觉。预旺县成为西征红军在同心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不断提升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

同心,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文明。站在红城水的红梁上,观今鉴古,可以上溯到4500年以前,那时人类就留下了新石器时代活动的踪迹。这里也是很早就有行政建制的地方,汉、唐以来的三水县治、属国都尉、安乐州、威州都设立在罗山脚下这片风景秀丽的地方。

同心,悠久的民族文化写满沧桑,瞻仰600多年的清真大寺,见证回回民族1300多年来融入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汇集民族精神的滥觞,在这里谱写了精彩篇章。

同心,光荣的红色文化唱响时代。人们都知道,这片沃土曾是红军西征的前线和总指挥部所在地,它把红军长征精神的火炬代代传递。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塞风光成就了同心文化的特殊品位,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重新认识,并不断提升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

一、西征,树起了同心解放的丰碑,也开启了同心红色文化的先河。从一开始,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就体现为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红色文化为主导的显著特征。

同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远古到如今,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和文化景观。由于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虽为主业,但靠天吃饭,商业虽为末业,但又不得不为之。半农半商,也农也商的经济状况既决定了同心的文化多元性,也决定了同心文化的边缘性。这里的地域文化深受陕西、甘肃地区的文化影响,有着边塞文化和丝绸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因为有回族这个主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回族文化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民族服饰、清真饮食和宗教建筑等构建的回族文化灿烂夺目。历史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会赋予同心新的文化元素。红军西征就是这一文化的奇葩。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70多年过去了,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法宝。长征现象也成为一道灿烂的文化景观。西征作为长征的有机组成,特别是在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实现胜利会师,从而成为这道文化景观中最为亮丽的风景。同心是西征的主战场,又是西征的总指挥部所在地,三军会聚同心的历史壮景,以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县的成立等重大西征历史事件必将成为红色同心最具黄金价值的文化景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前进,红色文化必将成为同心文化的主导。这种主导性体现在历史性和时代性上。

红色文化使同心具有了光荣的历史自觉。一个自觉的民族总是会自觉地把握历史的脉搏,顺应时代的潮流。历史自觉的最大价值是一个民族的清醒和智慧,是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同心是回族集聚的地区,党中央和红军是深知这一点的,非常重视回族地区的根据地建设。提出了尊重民族习惯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并制定了回族地区的工作方针。事实证明,回族群众极大地拥护和支持了党的民族政策,而且投入了满腔热情。红军西征所到之处,得到了同心回汉群众的大力支持。就在同心这块地方,先后成立了两个县级政权:预旺和豫海。红色文化在这里灿烂。

1936年的6月中旬,西征红军右路军,红十五军团抵达预旺县境,进行了围攻王家团庄堡寨、攻克预旺县城下马关、韦州攻城战斗和红城水伏击战四次大的战斗,解放了同心。预旺县成为西征红军在同心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攻克下马关,是西征红军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攻城战斗。下马关古城始建于明代嘉靖五年,距今近5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的边防重镇,号称“固镇第一关”。清代建立平远县,县署就在这里。这次战斗共俘虏300多人,缴获战马100多匹,轻机枪、驳壳枪、马刀等武器200余件,红军伤亡不到20人,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徐海东,这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成为这座古城的红色骄傲,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红色陶工徐海东”的精彩篇章让这座古城具有了红色传奇。红城水,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是这样形容的:“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以盛产犁、苹果、葡萄的美丽果园著称,这些果园都是灌溉渠里的晶莹泉水灌溉的”。红城水的娘娘庙留下了红军战士当年写下的抗战宣传标语。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徐海东亲自指挥打响红城水歼灭战的英雄风采。

预旺镇是当年西征红军总指挥部和红一军团总部的驻地。彭总在这里指挥了整个西征战斗。钟鼓楼见证预旺繁华的商贸集市很古老了。明清以来,塞上通往长安的古道从这里穿越而过,因此也留下了“豫旺城,米粮川,四街八巷赛长安”的美誉。斯诺在预旺采访了20多天,获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中最著名的照片《抗战之声》就是在预旺城南边的城墙上拍摄的。1936年8月22日,彭德怀总司令员在南塬村召开了一次盛大的军民联欢会,隆重欢迎斯诺和马海德。斯诺在会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还表演了节目,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他的演讲词被红军战士写在了马高庄杨家堡子上房的墙壁上。这里是当时红军西征时的一个后勤部门所在地。预旺,这个写满红色历史的古城镇,高高树立起了一座纪念碑,一座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红军西征纪念碑,让历史在时空变幻中找到了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如果我们画一条红军西征的路线图,不难看出红军所到之处,都是我们同心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预旺古镇、下马关古镇、明长城、古烽燧、韦州古镇、同心清真大寺、王家团庄,因为红色文化的提升,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二、豫海,回民自治的先声,也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以广泛的群众基础,成功的代表选举,高度的民族自治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具光辉的历史经验。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要把这种政治文明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感同身受的政治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政治文化主要以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为内容,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习。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知、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作为我们党在回族地区第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实践,并且是具有历史性的成功经验,具有很深的文化价值。首先表现在这一政治制度的社会化程度非常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族特色。同心,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一个县,到处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的回族风情。大街小巷里飘动的白帽、盖头闪动着圣洁的光芒;互道“色俩目”的亲切问候里流露出虔诚;盖碗茶飘出的清香里透着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绿色圆顶的清真寺以特有的风情勾画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早在1936年5月,红军西征一开始就有一套成熟的民族政策。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加紧争取与帮助回民走到抗日反国民党军阀卖国贼的战线上来,并联合苏维埃红军为绘制的自决与解放而斗争,创造新的伟大局面,是党和红军极迫切和重要的政治任务”。其中明确规定:“回民自决,回民的事情由回民自己解决,我们只能站在帮助与督促的地位推动与发动他们的斗争”。西征红军坚持回民自决的原则,在同心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建立回民自治政权实践。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袁在今天看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滥觞。

正确的民族政策,严明的军队纪律,使得回族群众在很短时间就完全接受了我们党的民族抗日主张,这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红军在这里休整3个多月。休整期间,红军一方面进行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增强战斗力。同时在驻地开办文化室、学习园地、活跃部队生活;另一方面遵照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指示,严守三大禁条、四项注意,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号召回汉人民团结起来反蒋抗日,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分浮财救济穷人。红军战士非常尊重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不随便动用回民的锅瓢碗勺,不随便进清真寺。经常帮助群众打扫院落,还帮助吃水困难的群众挖井找水。回族群众被红军的行动所感动,从心理上、思想上完全接受了这支部队和这些政治主张,积极响应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的抗日救亡活动,把不多的水井腾出来供红军用。至今同心清真大寺以西,还保留着一口“红军井”。回民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晶。

回民自治是西征红军通过基层实践发展起来的。当时各地不仅成立了区乡基层政府,而且组织起了“回民联合会”“抗日救国会”“停战抗日促进会”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在筹集粮款支援前线、营造革命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回族群众热爱红军、拥护红军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洪岗子阿訇洪寿林掩护红军战士躲避敌人的搜捕,把他们藏进自己的“禁房”,又把他们装扮成阿訇模样送到同心城。红十五军团敌工部部长唐天际特为他赠送了“爱民如天”的锦旗,自治区博物馆珍藏着这面锦旗,珍藏着一份深深的民族情。可以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得到回民各阶层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的,是真正的民族自治。

回民自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0月20日至22日,在党的领导下,基层群众代表、回族宗教人士代表、国际代表,包括蒙古族代表约300多人出席了大会。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与红十五军团首长成立了以李富春、程子华、王首道、唐天际、王柏栋、黄镇、杨奇清、马青年为成员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筹备委员会,筹划豫海县的建立工作,起草了自治政府有关文件,拟订了代表大会议程。同年10月初给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回民独立师、独立团及回族宗教人士等发出了通电。大会讨论了西北的形势和回民自治及抗日救国等重要问题;通过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等决议案;马和福当选为主席。大会还决定正式启用刻有党徽和中阿两种文字并用的政府印章。当时的《红色中华》报及时报道了大会实况,并称这是回民政府的第一次,是回族解放的先声。

豫海县自治政府成立后,开展了很多实际工作。发布了《告北圈子周围的同胞书》发动群众,扩展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份布告被下流水群众石占魁藏在《古兰经》里保存了下来。豫海县的群众积极支持支援红军,将自己的布匹、棉花、羊毛、羊皮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送到红军供给部,并帮助红军供给部打毛线、织毛袜、做手套、制作军服。据《同心县志》记载,由于豫海县各级政府的大力工作,包括豫旺县在内,筹得粮食6万余斤,银元8万多块,大烟土1万多两,二毛皮衣1000多件,换回棉花1000多斤,布2000多匹,保障了红军的供给。许多回族青年积极报名参加红军,支持拥护自治政府,同心成为西征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回民自治的摇篮。

这一光辉的典范经过解放50多年的进一步实践,得以坚持和完善。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文明成果必将更加得以实践和传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文化价值就是要不断加大这一制度的社会化程度,就是要让人们在心理上、思想上、道德准则上、行为规范上都能自觉地践行这一制度。要不断提升这一制度的社会化程度,让每一个享有这一制度的回族群众真正成为这一制度的“政治人”,自觉遵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传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想道德规范,使之生活化,世俗化。

三、同心,一个极具文化品位的名字,寓意着民族团结、同荣共辱、肝胆相照、不畏艰险、爱国爱教的深层内涵。同心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其价值所在又会有更深的时代意义。

“同心”是一个极具文化品位的名字,可以让人产生很多美好的联想。当然,作为红色经典文化,同心的精神内涵要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中,体现在人格建构和品质素养中。要抓住“同心”、塑造“同心”、体现“同心”、实现“同心”。“同心”又极具符号美学的特质,从同心人丰富的回汉团结的民族情谊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从同心人的吃苦耐劳、负重拼搏、精诚团结、敢创敢干到全国各族人民共建共享,似乎都可以用“同心同德、和衷共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这样极具精神价值的文化符号来表达。用美学的观点论,越是精神的、情感的,越要艺术的、符号的。这样更容易表达情感,体现精神。

红军西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围绕“同心”做起了文章。1936年11月初,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清水河滩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这是将台堡会师后,三大主力军的一次大会聚。马和福主席代表自治政府向大会致欢迎词,表达了与红军团结一心的信心和决心。朱德和彭德怀在会上讲了话。这次大会的意义极为深远,是一次三军会师后粉碎蒋介石进攻和抗日的誓师动员大会;是三军会师后在新苏区与回族人民群众共同庆祝胜利的大会;也是纪念十月革命,鼓舞红军革命斗志的大会。在这里,朱总司令批准傅连暲的结婚报告时,意味深长地说:“同心这个名字好啊,你们就在同心城举行婚礼吧!”这句话既是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也蕴涵着三军同心、党政同心、军民同心的大好局面。

三军会聚同心城后,在王家团庄召开过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这次高级军事会议,商讨了作战新计划并部署了山城堡战役。决定以洪德城为中心,在预旺、盐池、环县之间有利地形隐蔽集结,歼灭敌人。山城堡战役是长征结束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随军东撤的同心境内预旺县党政干部,带领老区人民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粮食辎重、护送伤员,有的就倒在支前的路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作为这场战役的大后方,同心老区有力的支援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

在长征胜利70周年前后,党史专家学者对红军西征和三军会师的研究也出现了新景象。“三军会师同心”的呼声越来越高。党史专家邢万莹专门写了一篇《三军会师同心城》的理论文章,引起社会强烈反应。党史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邢万莹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红军西征指挥部在同心,三大主力的会师地点在同心,中国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据此,在同心建立红军西征纪念标志,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对同心乃至宁夏的经济发展肯定都具有极大的好处。”邢万莹的《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探析》一文深入分析了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很有说服力。自治区50大庆,要把这段历史搬上银幕,拍摄红色经典影片《同心》作为大庆献礼影片,这都是自觉做“同心”品牌。当然,“会师说”也好,“会聚说”也罢,作为“同心文化”都是有大文章要做的。做“同心文化”,当然不必在“会师与会聚”上争来争去,更主要的是要做同心的红色文化气场,要抓住重大节庆节点,通过办论坛、办节会等形式会聚同心红色文化人气,营造同心红色文化气场,不仅是提升“同心”这一文化品牌的抓手,而且必将推动同心革命老区的发展。

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着同心人“同心同德同建同心”的精神。伟大的时代赋予同心更为崭新的精神面貌。同心必须立足现在,弘扬传统,加强团结,凝聚力量,加快发展。要在革命老区和回族之乡的文化基础上,始终保持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同命运、心连心,要在“两个相适应”和“三个离不开”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更要自觉围绕“同心”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提升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切实提高同心文化软实力,把红色同心、回乡同心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同心,让“同心”成为同心人的文化乐园,成为全区、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