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是不喜欢戏曲的,有戏曲演出或者不去,或者点个卯就走。真正激发我的戏曲兴趣,使我看到戏曲之美的应该还是裴艳玲先生。
记得还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外地上大学回家度假,当时正是春节前夕,地方组织迎新春联欢晚会,朋友拉着一起去看。既然是晚会当然就是大拼盘:歌曲、小品、相声……裴艳玲先生的《林冲夜奔》压轴,此时观众略显疲倦,而对,我们这样的对戏曲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就更到了准备撤退的时候了。然而,裴艳玲饰演的一身素装的林冲甫一登场,瞬间全场鸦雀无声——后来我想过,这可能就是艺术大师的撼人神魄的魅力!随后的演出中,舞台就成了裴先生的天下:唱则曲调悠扬、引吭高歌,舞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中国戏曲的美、中国戏曲的无穷魅力应该说被裴先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上了。多年后,有专家把没有看过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舞台演出引为憾事!实际上生在当代没看过裴艳玲先生盛年舞台演出不也是一大憾事吗?
喜欢了戏曲,特别是京剧,有时间也去看。但坐在剧场里,我就发现多数情况下兴味索然。细思之,除了演员的表演技能欠缺以外,对戏曲剧目情节的了解也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曲经典,戏曲与历史是密不可分的。若对舞台上演出剧目的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当然看演出就会索然无味。所以那时就想找一本关于戏曲和历史的书读,但或许是自己接触出版物毕竟少,多年间并未寻觅到一本解疑释惑的书。不过现在好了,终于在新华书店的书架发现了来新夏、马铁汉主编的《谈史说戏》。
来新夏、马铁汉都是历史和戏曲方面的知名学者,他们在此书导读中就言简意赅地把这本书的特点交代得一清二楚:国粹名剧,梨园掌故,娓娓而谈;史料记载,故事脉络,详加考诠。历史与戏剧,真实与虚构,为您一一呈现。读过此书方知编著者此言不虚。《空城计》是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剧,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它究竟是根据历史敷衍而成,还是作者凭空虚构,《谈史说戏》告诉我们,关于空城计的故事,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均未见记载,应该是小说和戏剧的艺术创造。但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在两件史实中插入一段虚构的故事,使得舞台上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作为两个艺术形象,在舞台上一出现就构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因此,也就成了一出久演不衰为广大观众津津乐道的传统名剧。
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大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故事,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传奇神话,在戏剧繁荣的时代,正是这些英雄故事和神话传奇丰富着我们的舞台演出空间,使老百姓获得了真正的艺术享受。像《赵氏孤儿》、《将相和》、《王昭君》、《群英会》、《铡美案》、《红娘》等等都是取材自历史,在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也真正称得上艺术精品。欣赏舞台演出之余,再品读《谈史说戏》,重新体味历史与现实,艺术创造与生活实际,就更加深了对艺术魅力的认识,更加深了对中国戏曲的理解。
现在电视剧戏说之风甚炽,实际上戏说并非始于今日,戏曲舞台上的戏说大概从元杂剧时代就开始了。可以这样说,没有戏说,何来舞台的繁荣!何来戏剧的繁荣!在史实与戏说,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这种运筹和创造,正是中国戏剧繁荣的基石。京剧《龙凤呈祥》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也基本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但是作为一台戏剧,历代的作者确实又有许多的创造、许多的戏说,像增加了周瑜设计的美人计,虚构了刘备偕夫人悄悄回荆州,孙权、周瑜派人截杀,移花接木了老太师乔玄,等等,正是这些戏说和创造,使这台戏成为久演不衰的名剧。我们可以设想,这台戏里如果没有了乔玄,戏剧冲突如何推进?又会失去多少谐趣和欢乐啊!
这本书的吸引人,我感觉还有两点:一是每部戏剧都配了颇为精美的插图,使进入读图时代的读者在文字之外又得到了另一种美的享受。另一点是在介绍每部戏剧时,都对演出的效果和历史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名角的演出作了点评。这样的好处是,戏曲爱好者可以跟踪寻觅自己喜欢的光盘欣赏,这不啻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原载2009年1月4日《燕赵都市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