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鹿镇第二实验小学 王富良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不会妨碍中国现代化建设,而且还会为之提供丰厚的思想资源,成为现代化建设赖以生长的土壤,所以我校确立的特色是“与传统相伴,与诗联同行”。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家乡文化(我们鹿泉市是中国楹联之乡)将“楹联”这一传统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有机结合,于2007年正式开设“对联基础”课程。课程的配套教材经过教学实践的验证,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于2008年编写成书。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我校于2008年4月正式挂牌“鹿泉市楹联协会第二实验小学分会”,同时被省楹联学会确定为楹联教育基地进行培养。
我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六有”:
一是有组织。校长是校本课程的第一负责人,聘请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高凤瑞任顾问并负责培训校本课程骨干教师,学校教导处分管楹联的教育、宣传、考核、档案等工作。
二是有计划。学校制定了《第二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在楹联教学中,从指导思想、总目标、实施措施等方面精细规划,制订出相应的课程表。楹联课按河北省校本课程的有关规定,正式列入全校课程表,不准安排在课外活动进行,不准走形式作秀。楹联创作活动列入每学期周教学计划,预设主题征联不少于五次,临时动议创作不在其内。
三是有自编教材。学校根据小学教育实际和鹿泉的乡土特点,编写了《对联基础》、《鹿泉乡土系列对韵》,内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受到师生的喜爱。
四是有专职教师。学校挑选两位骨干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专职教师。
五是有展示阵地。校园楹联文化氛围浓郁,楼前、楼道、教室无处不联,教学楼前设立不锈钢展牌两块,专门展示师生创作的作品。《鹿泉窗口》、《鹿泉联苑》、《鹿泉文苑》、《河北楹联》等报刊及“都市鹿泉”、“鹿泉人”网站,都开辟楹联作品专栏。
六是有成果。理论和实践想结合,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师生学楹联、撰楹联,紧跟国家大事,紧联校园生活,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楹联成为第二实验小学靓丽的名片。
四年来,学校结合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节日,共组织近40次征联活动,3000余副师生联作陆续在《中国楹联报》、《河北楹联》、《鹿泉视窗》、“鹿泉论坛”、“鹿泉人”等刊物、网站上发表。
楹联可以提升涵养,陶冶情操,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大有文章可做,且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一、以学会作依托,紧密配合
2008年4月,我校正式挂牌“鹿泉市楹联协会第二实验小学分会”,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解福山、副会长宋凤洲先生亲自揭牌。自此,在鹿泉市楹联协会的组织下,我校师生积极参加楹联协会组织的各项征联活动,以活动促提高,在活动中求进步。同时,我校也得到了鹿泉市楹联协会的鼎力支持。凭着热心、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我校的楹联教学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初具规模。
二、以时间作保证,开拓阵地
“楹联进校园”是我校的主要特色之一。为保证楹联教学的扎实开展,我们又将这一特色进一步具体为“楹联进课堂”。自挂牌之日起,即将楹联列入学校课程,每周每班一节楹联课,从时间上保证楹联教学的正常进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校除坚持开放图书室外,还鼓励同学们到图书超市办阅读卡、到市图书馆办借书卡,开拓阵地,丰富积累。
三、以教师为突破,自编教材
最初,楹联知识对于我校教师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聘请专业教师成为开设楹联课的当务之急。我们首先聘请鹿泉市楹联协会高凤瑞主席做辅导员,边亲自授课,边培训教师,我们都亲切地称他“高老师”。高老师还邀来热心的联友帮忙,他们自行设计教案上课,并不断上课,再修改。我校的教师也根据课时安排自选时间随孩子们一起每周上一节楹联课。一学期下来,学生对楹联颇感兴趣。
2008年暑假,学校和鹿泉市楹联协会联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选择便于教师讲解的内容,选择突显鹿泉特色的内容,整理教案,编印成书——《对联基础》和《鹿泉乡土系列对韵》。2008年9月,我校正式配备专职楹联教师,再加上高老师不时来校指导,“楹联进课堂”步入正轨。
四、以活动为载体,活跃氛围
走进我们的校园,楹联随处可见,文字与书法艺术的珠连璧合,古香古色的气息扑面而来。“书林泛绿,风令人开智;学海无声,浪邀我扬帆。”这些对联,有的悬挂于门厅两侧,有的张贴于教室走廊,有的占据板报一隅,启迪智慧,发人深省。
学校教学楼前,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展牌,经常引来师生驻足欣赏。“中华联苑风光”展出的是历代名联佳作,“校园联苑”则展示学校师生的作品。自2008年以来,我们结合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先后以抗震救灾、奥运情怀、神七飞天、作风建设、国庆阅兵、抗击甲流、倡导低碳、喜迎世博等国内外要事和各个节日为主题,组织了近40次征联活动,优秀作品均在这里展出。征集春联再编辑印刷成《鹿泉联苑》(共五册)和“学生联集”,向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赠书。
目前,我校正在申报“全国小学生楹联教育基地”,楹联教育必将成为我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