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去参观‘圣迹堂’,那里有介绍墨子光辉一生的巨型壁画。”李毅诚看到大家休息得差不多了,于是继续导游的工作。
大家随着李毅诚走进位于院子北部的“圣迹堂”。圣迹堂以壁画为主,高2.5米、长85米的巨幅壁画绕大厅一周,由62幅相互关联的壁画组成,每幅画面都是墨子传奇动人的一个个小故事,全面而细致地描述了墨子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从目夷后裔开始,有求学、周游列国的经历,并概括了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贯穿了墨子的一生。
“大家来看这幅!”李毅诚招呼同学们看一幅名为“精思善辩”的图文:衣着简单、须髯皆白的墨子正与弟子们席地而坐讨论学问。
“墨子和弟子们正在讨论什么?”同学们问。
“从画的名称来看,应该是正在讨论辩学。”
“辩学?”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纵横捭阖,都想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学说,因此非常重视论辩之术的培养,辩学几乎成为风行朝野的一门大学问。”李毅诚指着画面说道,“墨子不仅善辩,而且他还用他深厚的科学素养,与弟子们一起,对论辩之术本身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揭示了论辩的目的、论辩的方法以及论辩所要遵守的伦理准则等。”
“能具体解说一下吗?”同学们要求。
“墨子在他的文章《小取》中提出了一个辩学的总纲领: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慕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什么意思?”同学们对这么理性的文言表述,理解起来有点儿费劲。
“这段文字,概括了墨家教‘辩’的基本思想。”李毅诚一句一句地解释,“‘明是非之分,审之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这六句,是阐明‘辩’的目的和作用。也就是这幅画下面的文字说明。”
李毅诚一指“精思善辩”画的下端文字念道:“辩学的目的是搞清楚是非的界限、国家治乱的规律、同异的所在、名实的道理、利害的分别和疑难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要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
“那‘慕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是什么意思呢?”
“这两句是说明异同是非的根源在于‘万物之然’,即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充分地比较、辨别、论证,得出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结论。”
“也就是探求‘万物之然’,这倒有‘仰观俯察’‘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味道。”刘晨再次联系起《周易》的方法论。
“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思维方法和习惯是一脉相承的。不过,墨子的‘辩’学更强调万事万物的‘名实’关系,内容也更抽象和理性。”
“‘名实’关系?”同学们有些不理解。
“这涉及墨子文中提到的后面几句:‘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这五句,是说明‘辩’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相当于一般的逻辑论辩过程。”李毅诚解释道,“其中‘以名举实’,说的就是‘名实’关系。‘名’就是概念,‘实’就是客观事实。‘以名举实’规定了运用概念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
“慢点儿说,这有点儿难以理解。”
“嗯,是有点难理解。”李毅诚承认,“‘以名举实’不好理解,我换一个成语,你们一定能理解了。”
“什么成语?”
“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这倒能够理解,就是名声要符合实际。”
“这是后来的引申义,‘名副其实’的原意是:名称要符合事物的实质。”
“确实如此。‘以名举实’和‘名副其实’中的‘名’都是指事物的概念,而‘实’则指事物的实质。客观事物之所以有‘名’,实质上是因为有‘实’,‘实’是第一性的,‘名’是第二性的,凡‘名’必须副‘实’,能副‘实’的‘名’才算是真‘名’,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李毅诚借助同学们熟知的成语进行解说,让同学们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那什么是‘以辞抒意’和‘以说出故’呢?”
“‘以辞抒意’就是判断,要求语言必须清楚正确地表明所判断的内容。‘以说出故’就是推理,‘故’是根据理由,‘说’是推论。凡论证和推理时,必须持有充分的根据和理由。”
“就是判断和推理。”郑老师简而言之。
“那‘以类取,以类予’是何意呢?”
“‘以类取’就是演绎,‘以类予’就是‘归纳’。”李毅诚也学郑老师言简意赅。
“那我明白了,其实这五句说的就是:概念、判断、推理、演绎、归纳。”刘晨张开五指概括道。
“你真聪明!”李毅诚夸奖道,“但就是这些词语构成了逻辑学的基础。”
“那最后两句‘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是什么意思?”刘晨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两句是说明‘辩’的纪律和道德品质要求。墨子认为,从事于‘辩’,对自己的‘立说’‘立辞’必须持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反之就决不能强求别人信服,或与人相‘辩’而反对对方。这与儒家提倡的‘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的品质非常相似,就是决不强词夺理,一定要以理服人。”
“这对你们可有现实意义哦!”姚老师插了一句。
“墨家对于‘辩’持审慎态度,他们研究各种论辩之术,总结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但墨子要求墨门中人必须慎用,主张辩证地对待各种论辩之术,更不能绝对化而走入极端。”
“这正是墨家治学、教学的高尚风格之所在,值得我们借鉴。”郑老师慨叹道。
“墨家这种‘别同异,明是非’的辩学形成了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成为人类三大逻辑学中最早的一个。”李毅诚自豪地总结道。
大家绕着巨幅壁画参观,壁画栩栩如生,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让人仿佛走进了墨子的世界,与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思考、一起主张、一起奔波、一起……
墨子及门徒大多来自社会下层,他们结成一个严密的团体,有严格的纪律,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墨子的思想原则。
1.“兼爱非攻”是思想的核心
“兼爱”是墨子伦理思想的中心观念。他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的亲疏远近之分,彼此利益之别。因此,不应有亲疏厚薄之别,要求人们对待别人像对待自己一样。非攻是兼爱思想的自然延伸。墨子反对战争,但并非毫无原则,而是特指反对当时的掠夺性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类。
2.“三表法”的认识论
墨子重视实效,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又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
墨子强调,统治者制定政策、考察言论的有效性时,一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表:“有本之者”,立论要注重历史,参照古代圣王的经验、事例;第二表:“有原之者”,立论要依据民众的经历,以广见闻,要参考百姓生活层面的真实经验;第三表:“有用之者”,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这是一种朴素的真理观。
3.“别同异,明是非”的辩学
墨子认为,辩学的目的是搞清楚是非的界限、国家治乱的规律、同异的所在、名实的道理、利害的分别和疑难的问题,就是要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
墨家这种“别同异,明是非”的辩学形成了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成为人类三大逻辑学中最早的一个。
4.自然科学成就
墨家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许多方面。墨家的实用科学技术知识也有出色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器械制造等方面,特别是战争攻防器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