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之争,各取所长

学术之争,各取所长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祖谦”兴奋地一拍桌子,“等研学黄宗羲的哲学的时候,我来当主讲,我也要当他思想的知音。”郑老师对朱陆两人的观点做总结性点评。“对了,朱熹在此次相会后的归途中,也写了一首题为《过分水岭有感》的五言绝句表达了这种意思。”郑老师的话语中饱含了对先贤们的敬意。

“各位观众、各位听众,这里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鹅湖之会’的现场。朱、陆双方的发言与辩论均已结束,我们现在请专家评委郑老师对这次辩论赛进行点评。欢迎郑老师!”

“大家好!我是临川太守赵景明,也是这次的特邀嘉宾刘子澄、赵景昭,还是陆氏弟子朱亨道、朱济道等人,另外还兼‘画外音’的角色,当然,我也是郑老师。”郑老师的自我介绍让大家不禁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下来。

“我先作为陆九渊的弟子朱亨道来概括一下此次辩论双方的主要观点:‘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此颇不合’四个字是说我这个‘和事佬’没有做好哇!”“吕祖谦”叹了一口气,“我本想使双方‘会归于一’,但没想到这次辩论反而使朱学重读书穷理,博而后约的治学方法与陆学重发明本心,轻视读书积累知识,不讲格物穷理,崇尚心悟的方法论之间的分歧更为明显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了。”

“你可不要自责!你这事做得可是功德无量!在中国思想史上,你这次不成功的‘撮合’却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件盛事,‘鹅湖之会’犹如夜空中绽放的礼花一样,照亮了整个中国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其历史意义直追我们曾无比神往的稷下学宫。”

“真的吗?我的这次‘撮合’有这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姚老师代“吕祖谦”惊讶和惊喜。

“当然是真的!而且‘此颇不合’四字也不尽然,明末学者黄宗羲曾对朱陆双方的分歧评述说:先生(指陆九渊)之学,以‘尊德性’为宗,谓‘先立乎其大,而后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小者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徒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同时紫阳(指朱熹)之学,则以道问学为主,谓‘格物穷理,乃吾人入圣之阶梯。夫苟信心自是,而惟从事于覃思,是师心之用也。’两家之意见既不同……于是宗朱者诋陆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考二先生之生平自治,先生之尊德性,何尝不加功于学古笃行;紫阳之道问学,何尝不致力于反身修德,特以示学者之入门各有先后。曰‘此其所以异耳’。……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原无有悖于圣人。矧夫晚年又志同道合乎?”

“请解释一下。”“吕祖谦”很想知道这两人的观点没有“不合”,就不辜负他“好事”一场了。

“黄宗羲指出,所谓‘尊德性’与‘道问学’,只是理学教人入门先后之不同而已,朱陆只是各有所侧重,而不忽视对方。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他认为,朱陆在各自强调一面的同时,又兼顾另一面,所以不能把朱陆之间的分歧过分夸大。他特别指出,朱陆‘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都以孔孟思想为宗,发挥新儒家的心性义理之学,即使双方意见有所不同,也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并无违背圣人之教,况且晚年朱陆又归于志同道合。”

“黄宗羲先生不愧为我知音!”“吕祖谦”兴奋地一拍桌子,“等研学黄宗羲的哲学的时候,我来当主讲,我也要当他思想的知音。”

姚老师激动得角色转换太快,令大家一时愕然,又都恍然而笑。

“应该说,朱熹、陆九渊关于治学办法和如何修养的看法,各有长处,也都有偏颇。朱熹的‘邃密’,深沉详细、泛观博览是长处,但也遮掩着走向支离破碎的危机,因此,应该有陆九渊的‘易简’办法来增加;陆九渊的‘易简’,一语道破、简洁精到是长处,但也遮掩着走向空疏无当的危机,因此,应该有朱熹的‘邃密’办法来增加。最好的办法应该是‘邃密’与‘易简’相结合,实现两者的互融、互通和互补。而就如何修养来讲,则既要像朱熹主张的那样从一事一物着手,日积月累,格物致知,最后到达精良的品德水准;又要像陆九渊主张的那样先立其大,先有崇高的品德追求,然后继续提高修养。”郑老师对朱陆两人的观点做总结性点评。

“对了,朱熹在此次相会后的归途中,也写了一首题为《过分水岭有感》的五言绝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刘晨突然想起,赶紧站起来念道,“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他以水流分合的自然现象,表达了‘求同存异’的观念。”

“朱熹的这首诗表明了辩论双方虽然没有达成一致,但可贵的是双方都没有心存芥蒂,而是都承认对方的长处。他们的人格力量也影响到他们的众多学子,两家既没有因此形成学术上的对垒,更没有以宗派划界,而是相互尊重,各取所长,共守儒学传统。几年后,朱熹又专门邀请陆九渊到他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听着深受感动。朱熹还专门把陆九渊的讲义刻在石碑上,让学生和后人观摩、学习。他们一代宗师的视野和气度已经超越了俗世间孰是孰非的狭隘争执。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胸襟和气魄!”郑老师的话语中饱含了对先贤们的敬意。

“我宣布,此次辩论会双方都是获胜者!”姚老师行使主席的权利,“我再宣布,我们的下一站是岳麓书院,去聆听朱熹与张栻的巅峰对话!”

“好哇!好哇!”大家都欢呼起来,不禁心驰神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