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童年的小河

童年的小河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欣慰的是古濠河铮骨依然,有着千古流水的浓烈,超越时空的清醒,细水长流在阳光深陷的季风里。我的童年与鼓楼为邻,与古濠河为友;小河里有我童年的碎片,桥上有我成长的足印。濠河古称护城河,曾经绕县城的东、南、西三面,全长2920米。尽管我们家不属于枕河人家之列,几十年里又搬过几次家,但都在古濠河附近,说它是我童年的小河也是对的。在“五水共治”的今天,以热烈的情绪蹚过童年的小河,读懂了水文化的意义。

☉史康美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常站在古濠桥上,欣赏一条小河的风景。小河也就四百米左右长,沿着石砌的河岸,由西向东流,温馨而宁静,那便是古濠河了。

远古的水,流成永远的河。古濠河,宽窄不等,或两米,或五米。潺潺的流水,始终唱着古老的歌谣,飘出一片欢乐。

有几棵歪脖子树,在五米宽处的南岸。它们强壮的身躯扎根在岸边,树枝伸向河床,茂盛的枝叶倒映在水的深处。如此水映枝叶,说是一道风景也不会有错,说是树的灵动对小河的呵护,似乎更为深刻。它们的雄姿百年如一日的坚定,以傲慢的强劲眺望未来。

轻风摇动了枝叶的欢笑,波光里也就有了翩翩诗意,岁月的痕迹也就越来越明晰了。

坐北的河岸,当然不同了。一排仿石水泥护栏,筑工倒也精细,一定出自能工巧匠之手。旁边是水泥路面的人行小道,再往里便是老宅改造的几幢楼群了,颇具时代气息。

我说,这里居住的人家,难说是枕河人家,因为楼群的风格里没有江南水乡固有的味道。欣慰的是古濠河铮骨依然,有着千古流水的浓烈,超越时空的清醒,细水长流在阳光深陷的季风里。

两米宽的河道在小河的中段,流水顺着五米宽的河道弯曲而来。河的北岸当是石砌的根基,唯一不同的就是错落有致的石条,它们以坚不可摧的力量,承载着一所老宅,那是朱仁房大屋,傍水而立,与古濠河相得益彰。

老宅建于清光绪年初,古典里透着秀色,楼、厅、廊轩的拱木、雀替以及门窗、枢栿,木雕造型玲珑别致,漏窗、砖雕镂刻精细,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这也是我不忍心一笔带过的原因。

一所活生生的老宅,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

河的南岸仍然是仿石水泥护栏,有绿化带、人行道,一边是民宅或商铺的外墙。墙体的高大或渺小,全由建筑风格决定,与对岸的老宅相比,倒是有着一种新与旧碰撞的清醒。如此,古濠河的存在,便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意义了。

那是一条小河,与城里的其他内河相比,显得渺小多了。当然,古濠河存在的真实意义,也许有人知晓,也许不为人知。

那是我童年的小河,尽管似水流年,但几十年来它一直装在我的心里。

朱仁房大屋坐南朝北,大门临鼓楼西路,后门临古濠河。有几经修缮的石条河埠头,尽管如今很少有人知道河埠头的存在,大家都习惯了自来水的真实和水质对生命的感动。

小河的中段,有两座小桥连接南北两岸,也是仿石水泥护栏小桥。一座在老宅后门处,一座在枕河人家边门处,说是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之意,也未尝不可。不过,我是有想法的,如果那两座小桥是木护栏小桥,水乡的味道就更浓了。

我甚至在想,三百多年来,有多少人家从朱仁房大屋进出,或以古濠河为伴,流年人生,或恋别小河,将其视为生命中的记忆。

古濠河,起源于古西濠仓河头东堰,流水静而不息,以日复一日的耐心,穿越充满悲欢的时空,如此从容。

位于老宅附近的河段,也就百米长短。出了朱仁房大屋,河道便开阔多了。

我把开阔的河道说成是莲花小池,也许可以,也许不可以。我有我的说法,尽管河道的形状不像莲花,但是河床中间确实有一朵莲花,一朵用水编织的水莲花,难说亭亭玉立,倒也有一种貌似心花怒放的妖艳和柔情,那是水下制氧管的杰作。看来河道治理时的确花了一番心思,在细微之处用心了。

如果不是从朋友那里了解,我还真不知道水下制氧管的作用,只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水莲花,以奔放的勇气塑造小河的纯洁,它没有公园里喷水池水柱的豪言壮语,却能用一种责任感净化心灵。

莲花小池也就五十平方米大小。周边有水生植物相映,有造型别致的假山石衬托,再有水莲花的装点,实在像是一处水中花园。此花园,非花园,那是从小河腰处拐出来的恰好的邂逅。明亮的水,让水生植物的叶子轻轻立起,凝望水面的波纹,时空就此转换。

莲花小池静中有动,安逸有致,神韵流转,或浓或淡。这让我想起了贾平凹先生在《静虚村》中所说:“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在夕阳的橙色下,我用一颗安静的心,在古濠河的一端联想。如果是在皓月之夜,月光一定会在水中波动,尽管听不到小河的心声,听不到枕河人家的琴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的美妙,也会让人有吟诗的心境。

莲花小池东首便是古濠桥。在我的记忆里,古濠桥曾名承德桥,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何以“承德”名之,我就不清楚了,也许能在字眼上让人联想翩翩。

我与夕阳为伴,那是生命里的岁月。我的童年与鼓楼为邻,与古濠河为友;小河里有我童年的碎片,桥上有我成长的足印。我不是一个小顽童了,现在成了老顽童。

童年,我把用心折叠的小小纸船,轻轻地放进小河,像是童年的梦想启航。我放飞的纸飞机,总会与小河里的小小纸船碰撞,尽管没有火花。所有的过程都发生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

童年的我,哪里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何等的愚蠢。因为我,或是小伙伴的随意和无知,或是大伙伴的放任和肆意,使得清澈的小河杂乱无章。只是,古濠河的柔情有所言有所不言。也许,是错落的时代所致,强词夺理了,就成了对自己或者他人的嘲笑。记忆里的古濠河有过创伤,那是难以言表的臭气冲天,鱼儿的怨声载道,河床的不堪入目。

小河,浮躁的心期盼有朝一日得以平静,一切都在梦想的深处。

古濠桥往东,还有百米左右的河道,那里有个换水泵站,以保持河流水位适量和水质清澈。那是后来人的举措,就像水莲花一般举足轻重。

我从一本城乡建设志里,了解到了关于濠河的记载。古往今来,濠河与古濠河是有区别的,概念上的认识和进化,便是内城河治理的历程了。

濠河古称护城河,曾经绕县城的东、南、西三面,全长2920米。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当地政府就发动群众对河道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治理,主要是疏浚河道,以起到抗洪排涝作用。同时,为保持河道水质洁净,也会有清洁工处理水面上的浮游杂物。到了1995年,作为南河段的内城濠河,仅留古濠桥至仓河头东堰段和远安桥至迎龙桥段了。

我把古濠河作为话题,是因为我在古濠河边长大。尽管我们家不属于枕河人家之列,几十年里又搬过几次家,但都在古濠河附近,说它是我童年的小河也是对的。

我眼里的古濠河,六十多年来始终在改变容貌。如今,我的容貌在夕阳里,古濠河的容貌依然春光灿烂。我目睹过几次古濠河的治理,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事了。我因为工作关系,用摄像机记录过疏浚河道的场景,记录过风龙港、八里桥、谢家河塘等河道的治理实景,也记录过自来水改造工程和直径一米的水管横跨甬江,南水北调的壮观场面。

那个时候,在治水的大事上,没有“五水共治”这个词。我们的城区不大,内城河倒有好几条,分布在城区的要道边缘,或与楼群为伍。如今,沿岸绿荫成行,河面碧波轻盈,好一番江南水乡之韵。

那是先人早已扎下的根基,待后人装点,秀水亦秀城。

我与夕阳相约。在“五水共治”的今天,以热烈的情绪蹚过童年的小河,读懂了水文化的意义。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治水新理念,超越了远古的大禹治水。我想,那一定是智慧城市的智慧治水了。

古濠河是一道时光里的风景,清逸而又秀美。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古濠河的水,成了一波波岁月的心愿,叠出了一个流动的民族样式。它仿佛在提醒人们,那是民族的水,生命的水,奔向小康的水。

我与古濠河对话。尽管我已是生命里的夕阳,还是要为童年的愚蠢向你表示抱歉。我没有忘记呵护水文化的神圣,一个子民的责任,尤其是在全区上下剿灭劣Ⅴ类水的今天。

小河用甜美的笑声,接受了我的诚意。水的灵动,牵起了层层涟漪。

我曾经把稚气的憨笑放进古濠河,试图在河床里找到真实的自己,一时的失望是孩子的一种固有的无知。

经过岁月的酝酿,小河明白了我曾经的稚嫩,它的笑容里也有或浓或淡的歉意。它用宽广的心胸、清澈的心灵、焕然一新的面容向我表示理解,有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包容。

我欣慰,在余生还能看到万民治水的壮观场面,保护水资源的真情实干,装点了一个城市的美丽;我激动,从一条小小的古濠河上,看到了万民治水的希望,水文化的寓意不再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清风明月相伴,净水生命之源。我的古濠河,童年的小河,它没有一江春水的澎湃,也没有一叶知秋的惆怅。夕阳下,我沿着古濠河寻找童年的影子,把曾经的失落揣在怀里,因为那是我悄然梦醒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