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带上学生去春游

带上学生去春游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学校每年都要带学生出去一次进行春游,有时路远的话还要在外住上一宿:比如去绍兴,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 顺便参观“大禹治水”故地,到“东湖”划划船什么的。当然,活动中也难免有“意外”发生。

大概是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时候。

当时,学校每年都要带学生出去一次进行春游,有时路远的话还要在外住上一宿:比如去绍兴,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 顺便参观“大禹治水”故地,到“东湖”划划船什么的。还记得那绍兴小旅馆对我们宁波去的学生非常热情客气(当然对学生偶然损坏的比如打碎茶杯什么的东西我们照赔,但旅馆也客气地按折旧价赔,不多收一分钱)。有时路近当天回来:比如余姚啦,镇海啦,溪口啦,天童啦等等……反正每个学年要带学生外出活动一次(按实际费用收钱,按照自愿原则,特殊情况例外——一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踊跃参加)——似乎是那时的学校制度。其实让学生集体活动再练练笔(作文),效果往往不错。

那时候,校长和老师也都是“天胆地大”,从来不怕外出活动中出什么事情。当然,活动中也难免有“意外”发生。但即使有事故发生,比如学生摔跤受伤什么的,在我的记忆中家长也好像通情达理的多,下面的记述就是比较难忘的两次活动。

记得有一次带学生去余姚,学校为我们初二年级段包了三辆大巴,在参观完有关景点后,我带学生来到江边观看那座有三个桥洞的古老的石拱桥(当时语文课刚上完《中国石拱桥》一文),大家正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有个学生大叫起来:“××掉下河里啦!”我闻声一望:原来一个女生站在江边的一个“河埠头”最边上,一脚踩空滑了下去…等我跑到时,班里的两个大个男生早已眼疾手快——一人抓住她一条胳膊“拎”了上来!还没等我安慰询问,那大半身衣服已湿透的女生居然不但不惊,还边笑边对我说:“是我自己踩空掉下去的!老师,没事!没事!”“衣服湿了怎么办?”我担心地问。“我脱给她换!”一个女生说,“我也有!”“我穿着好几件呢!”“我也……”一群女生就簇拥着那落水的同学去大巴上换衣服了……

回校后第二天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那两个男生和帮她换湿衣的女生,又抽空去“掉河”的学生家家访,告诉家长此意外之事,表示老师太大意没照顾好,了解该学生身体是否受影响。那学生的妈妈微笑着对我说:“没事!某老师,其(她)早告诉我啦!阿拉小娘(宁波方言:我闺女)做事体(事情)有点‘投投动’(方言:莽撞之意),是要给她点教训哦!”……

好像还是初二,另一届。班里有个非常爱动的老是“调皮捣蛋”的男学生,外号“阿大”(根据他的名字谐音而来),当时可谓是校内的“名人”。为人直爽,对老师也热情(有的老师上课让他回答问题点名甚至不叫其大名也干脆叫他外号),就是纪律上非常自由散漫,“天马行空”惯了。记得那次春游活动学校组织去“天童”参观,准备让学生爬爬寺后的“太白山”。

作为班主任,去之前我与他“约法三章”——其他同学都组成各个活动小组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分散活动自由爬山,但他只能跟着我一起活动,因为我也担心他节外生枝。于是大家都打趣他:“哈哈,阿大当老师的‘警卫员’啦!……”,他没意见而且很开心,反驳打趣他的同学:“哈哈,你想当‘警卫员’——还没有资格哦!”……

然而,真是担心出事就要出事:参观寺院,欣赏寺边景物,爬山钻林,登高望远……他跟在我和另一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总在二十步之内。偏偏下山时,再走三四十米就到山脚了,我一回头,发现他不见了!环顾四周正想喊他时,后面山路有学生大叫起来:“不好,阿大滚下去了!……”我顺着那学生手指的地方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那外号“阿大”的学生不知怎的居然离开了山路,正在约有四十坡度的山坡翻着筋斗往下滚……幸好——那是有植被的草坡,而三五个滚翻后已滚到了坡底!

等我们赶到他面前,他已经两手捧着头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我一看:有血从他指缝间流出来!忙叫他继续捂着头,我和另一男生一起扶着他匆匆来到山下一个卫生所。医生为他检查了一下,幸好问题不大——只是摔破了点头皮,于是给他止血消毒包扎,问他感觉如何?他只是说不疼没事,就是头有点晕。活动结束乘包车回宁波后,我不放心要带他再去市区医院检查一下,他却坚决不让,说:“早没事了!”还说假如有问题第二天(是星期天)他自己会带上他父母亲的“医疗卡”去医院检查的,还告诉我说:他父母单位不错——孩子看病也可以“报”医药费的……

第二天晚上我不放心,就去他家(不远,就住在我邻村)家访。他父母均在,见我去了就倒茶,我见那学生头上的纱布好像换过了,就问起有没有去医院看过?他父亲回答我:“看过了,没什么问题哦!老师你放心。他自己太顽皮,在家三天两头被我打……”

那学生的表情有点不好意思,我就打岔问那学生:“昨天不是说好了让你跟着我走吗?怎么……”学生回答:“已经到山脚了,我突然想‘方便’一下,就走到路旁树后面去啦……”他父亲又插话:“那也要跟老师说一声!……”“我又不是小学生……”他嘟哝着。“好了,看过了医生,没事就好…”我放下心来,与他父母高兴地聊了一会就告辞出来了。

……

日月匆匆,斗转星移。有时在看报上新闻或网上新闻偶然看到学校里有关师生之间闹“矛盾”的报道时,常常会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于是,有了以上的文字。

草于2013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