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遗失的兵站

遗失的兵站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名字叫117兵站,后改为113兵站。因为全员、全额、全程参与了整个作战的过程,全体官兵长期处在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下工作。为了战斗的胜利,许多官兵长期蹲守山沟别妻离子,许多战士长期负重劳累积劳成疾,还有许多人轻伤不下火线受伤致残。于是,报告写到成都军区,而此时分管此事的一位将军刚好是“两山”作战期间在这个兵站驻训过的。而人却在衰老,走向死亡。

云南边防前线的砚山县以北约三公里、离风景秀丽的听湖水库不远的地方,曾有一个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成立、继而在对越“两山”作战中屡建奇功、然战后又立即撤销的单位。它因“战”而生,因“和”而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名不见经传,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即逝。它的名字叫117兵站,后改为113兵站。

九月的云南边陲,秋高气爽,大地一片葱郁。一个孤独的追寻者,来到了这片曾经炽热的土地,来到这个被遗失了的兵站,寻找它那曾激情的过往、曾青春的浪漫、曾战斗的辉煌以及曾执着的梦想!

砚山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因县城附近“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县境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境内居住着汉族、壮族、彝族、苗族、回族、瑶族等十余个民族,砚山是“中国的三七之乡”。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后,这个兵站班师回国便奉命驻扎到这里。据说是原昆明军区后勤部一个参谋随首长到富宁前线检查工作时指错了路,首长下车撒尿时发现此地山清水秀且平坦,便定下地址。从此400余名热血男儿便在这个“撒尿”的地方,演绎着他们人生的悲欢离合,奉献着他们的青春才智,追求着他们的人生梦想……

117兵站刚来时,这里一片荒芜,红色坚硬的山地上长满沙棘和杂草,这里风沙很大,红色沙尘吹的官兵睁不开眼睛,洗好的碗筷走到百米外的食堂又是一层沙子。据说为了给这个从全军各单位抽调的战斗骨干组成的单位安个“窝”,上级好不容易从紧张的作战经费中拨了70万元给这个单位修营房。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万元户”还屈指可数,70万元虽然不算少,但要建一个团级军事机关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于是,站长常有德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援越抗美的老兵立即带领官兵开山炸石、平整土地。为了节约经费,部队把应由施工队干的小工活全部承担下来,硬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修建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团级军事机关,不仅有兵站机关、汽车连、警卫连办公房和住房,还有附属的家属区、澡堂、食堂等。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云南边陲战事不断,先是炮击作战,后是长达近十年的“两山”作战、部队轮战等,113兵站始终作为一线后勤保障单位,分布在马关、富宁、麻栗坡一线担任着后勤保障任务。特别是“两山”作战开始后,他们又分别在老山、者阴山方向的兴街镇、南温河乡和八布乡等地开设保障点,担任两个作战方向的战备储备、补给和转运物资,接收、保管和后送缴获、回收物品等任务。因为全员、全额、全程参与了整个作战的过程,全体官兵长期处在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下工作。为了战斗的胜利,许多官兵长期蹲守山沟别妻离子,许多战士长期负重劳累积劳成疾,还有许多人轻伤不下火线受伤致残。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中越关系开始正常化,这个兵站随同边境战火硝烟一起“散”去、消亡了,可谓曲终人散,人去楼空。那400多名官兵有的被“合并”,有的被转业,有的被调离,唯有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几栋房子矗立在山风的呼啸中,昭示着这里曾有的辉煌与繁华。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土地开始值钱了。砚山县政府看到兵站土地闲置多年,想要回那块土地,理由是砚山县这些年发展很快,城市扩大了一到两倍,那个首长“撒尿”的地方也变成了城区。于是,报告写到成都军区,而此时分管此事的一位将军刚好是“两山”作战期间在这个兵站驻训过的。或许是这位首长想让后人缅怀自己战斗、居住过的地方,或许是跟我一样有些怀旧,不仅没有同意地方请求,而且还要求当地政府保护好这里的“军产”。按照首长的指示,成都军区后勤部房地产管理局后来还专门在此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此处系原昆明军区后勤部113兵站旧址。20世纪80年代云南边境地区坚守防御作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若干师级领导机关和直属队曾在此驻训。”从此,砚山县再没有人敢打这片土地的主意了。

不过,政府没有收回土地,却也没有阻止一些商家利用这片土地和“军产”开展商务活动。目前,兵站的土地和房屋均已出租给一些公司从事商业活动,大致是三家:一家汽配中心,建在兵站机关原食堂后面,自建了厂房,规模很大,当地人已不知兵站,只知这里是汽配中心;一家演艺公司,主要用的是原机关干部的房子,所幸大概经常演出,所以保留了原操场及放电影的幕墙;还有一家是在原汽车连等直属单位旧址上建成的驾校,原营房全撤,已是一片空旷。那天,没有学员学车,只有一根根竹竿直立在炙热的太阳下,叙说着它们的辛酸与无奈。

砚山县如今变化确实很大,三十多年前的边疆小城也有了许多现代都市的韵味。这里马路四通八达,宽敞明亮;新区楼房错落有致,式样新颖;绿荫匝地,鲜花簇拥。我寻找兵站花了不少时间,问了许多人,他们大多不知道,我感到很悲哀。似乎人们已经淡忘了那段历史以及为那场战争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的人们……

那天,走遍了兵站的每个角落后,我坐在曾经办公、居住过的那栋房子边,望着当时官兵们亲手栽下的香樟树和桉树,看到它们如今枝繁叶茂,树干挺拔,直径足有一尺多粗,十多米高,树叶泛着深绿色的光泽,郁郁葱葱。

我在想,人生真的很短暂。一晃三十多年都过去了。当年年轻、活泼、充满朝气的我,如今已老气横秋、满头白发。“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人,竟不如眼前的树木,它们需求不多,仅占一方之地,享受日转星移的阳光和雨露,厌尘左右不了它们的生长,时间消减不了它们的生命,三十年前的一根木棒棒,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挺拔傲然。而人却在衰老,走向死亡。

人生真的很偶然。三十多年前,我们似国家的一粒沙土,被命运涂刷在这块土地上。人生无定,偶然连连。我在想,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我会从中原大地来到云南边陲吗?我会对边城砚山有这份情结吗?我会走上现在的人生之路吗?应该说,我是幸运的,与我一同来到前线的战友们,因为这次“偶然”,有许多人再没回到自己的故乡,再没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已经永远地长眠在边疆的青山绿水之中。

人生真的需要铭记。兵站被遗忘了,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他只存在于400余名官兵的脑海里,而可怕的是对历史的遗忘,是对国防的遗忘,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遗忘!历史对于现实的意义,就是它带给现代人卓越的精神给养,让民众在历史之中找到振兴和面对未来的力量,不让悲剧重演,不让历史重演,抚慰历史中曾有的怆痛,让民族和国家站在历史的积淀之中重新出发。国家积贫积弱,才会有人虎视眈眈,我们要振奋民族精神,振兴国家经济,弘扬中国梦,让中国人的国格和骨气令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不敢小觑!那样,才是人们真正地领悟了历史,真正地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汲取了力量。所以,对于历史和先烈最好的纪念,是秉持风骨,放眼未来。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伟大的中国梦的弘扬,已经越来越将中国人民的思想带领到一个新的起点之上,每个人都应该在铭记历史的时刻,抚今追昔,壮怀激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