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在这个众人登山祭祖的传统日子里,我本该驱车在回家的征途,去祭拜我亲爱的奶奶。
然而今年我有意推迟了一天的行程,想了却我30多年的一个心愿:那就是写点东西祭奠一下奶奶那在冥世间漂泊的魂灵,用心灵的沟通向天国的奶奶道一声好,用无限的怀念与回忆感悟奶奶的深情与期许……
关于奶奶的身世,我知道的甚少,只记得奶奶是裹着小脚的旧时代女人,大概生于20世纪初,出生大户但后破落。她的命运同那个时代所有底层妇女一样,经历了战乱与贫穷,经历了封建与落后,经历了饥荒与苦难。年轻时的奶奶从28岁便守寡,凭着她的坚强与毅力,硬是拉扯大了三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中年时的奶奶,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跛着那双被折磨成残的畸形小脚,为全家人洗衣、做饭、喂猪、操持家务。然而可悲的是,不管她怎么辛苦奔波,却始终改变不了那个时代的命运——忍饥挨饿。我记忆中印象最深、也最憎恶的,就是那每天每顿没完没了的可见人影的稀饭或是上面一层米下面大半都是油菜(我们家乡一种很贱的菜)的菜饭,由于没有油水,吃在嘴里很难往下咽。有一次,奶奶为了省下米来让每天下地劳动的父母和我们几个孙子吃饱饭,自己偷偷到国有农场去捡麦穗,流浪乞讨近半个月,最后饿得昏倒在外地,被好心人发现抬回家才捡了一条命。进入老年,奶奶虽然赶上了改革开放,但那时对于广大农村人民来说生活仍然十分贫苦,物资严重匮乏,由于我们家孩子多,缺衣少食仍然难免。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就没能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虽然家境贫穷,但奶奶对我们的爱却是无穷的。上初中了,正在发育的我需要营养,奶奶总是在为全家煮稀饭时用小饭钵捞点米出来,单独用柴火煨着等我放学回来吃,那个时代一碗白米饭就是长辈对晚辈最大关爱,我终生难忘;我过生日了,奶奶总是背着弟弟妹妹悄悄地塞我五毛钱让我到街上去吃一碗面条;我最难忘的是我上高中,因住校,农村孩子都要带一瓶咸菜保证一周的吃饭用菜(饭在学校买),奶奶总是费尽心思把腌萝卜白菜做出各式花样,同样是一瓶子腌菜,我带到学校去的总比别人的有味道,以至于许多同学抢我的菜吃;有一年我吃腌菜造成双眼发炎,奶奶知道后特意从家里做了一盘我最爱吃的豆芽菜送到学校,来回十多里的路,又刚好遇上雨天,老人拄着拐杖提着篮子,中途过一条小河时不幸摔倒了造成骨折,但奶奶不顾疼痛硬是走到学校等我吃完饭后才返回,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脚骨折的情况下,来回走了十多里的路,这是一种何等的毅力和情怀呀!近四十年过去了,每当我遇到挫折或人生困惑时,我都会想起奶奶的殷切希望和那盘饱含深情的豆芽菜,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
奶奶没有读过书,但她特别重视晚辈的学习,特别明事理。那时农村孩子放学后,家长都要逼着孩子去干放牛、打猪草这一类农活,可是我的奶奶与众不同,她逼着我在家学习、练毛笔字。看到其他小朋友成群结队自由玩耍,我羡慕不已,找奶奶闹,奶奶便骂我“没出息!”有时在学校得了表扬,我会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向奶奶报喜,奶奶总是慈祥地望着我说,要我好好学习,长大成“器”!从老人的眼神里我读懂了她的希望与期盼。1976年底,当我怀揣梦想,告别那片养育我的沙土地时,奶奶是多么依依难舍,背地里哭过好多回,然而当着我却没流一滴眼泪,甚至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她知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正是因为奶奶太明事理,太为晚辈着想,所以造成了我这辈子一件终身遗憾的事:1981年春,我正在云南边防前线,老人一病不起,家里知道奶奶的时日不多,想念孙子,便想通知我回来与奶奶见上最后一面,可奶奶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她说怕影响孙子的进步。最后奶奶为了不给家人拖累,竟自己拔下输液管告别了人世。当我在云南前线收到家信时,我整整哭了一天。其实我那时已经提干,是有探亲假的。可是,正是奶奶这种就是死也不愿影响子孙的“明事理”,让我未能与她老人家见上最后一面,我感到终身遗憾!我甚至有时很憎恨自己,奶奶那么疼爱我,我却没能给奶奶半点回报,尤其是在我有了一定能力的时候没有想到主动回报奶奶。我一直在想,如果人真有灵魂的话,我要对奶奶说,孙儿终生遗憾未能见到您最后一面。如今孙儿或许未能实现您对我的期许,但在衣食无忧的今天,我多么想让您回来痛快地吃一顿白米饭……
我常想,奶奶是不曾离开的,她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守着我和她的亲人。正像有人说的,悄悄的你走了,正如你悄悄的来,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留给我的,只是无穷的敬意和深深的眷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想真切地问您一声:“亲爱的奶奶,您在天国还好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