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明的遗憾

清明的遗憾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今年清明扫墓的诸多遗憾却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清明这天细雨绵绵,淅淅沥沥,我与虔诚的亲友们一样,带着祭品,不顾八方风雨聚集而至。略作统计,有五十余人。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为传统的遗失我很遗憾!可惜有的人往往只知清明的祭祀,却忘记了事孝于父母生前的美德。这次清明回家,发现两位老人愈发衰老,愈发病痛缠身,愈发需要人照顾,可我却无能为力。

清明已过数日,祭祀与思念的情绪如清明沥沥细雨,润入家乡的沙土地,滋润了我的情感,温暖我的心房。然而,今年清明扫墓的诸多遗憾却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今年是本家大伯仙逝第三年,按照家乡的习俗由大伯后人做东邀请本家亲友一聚。这祭祀既包括去世三年的大伯,也包括本家先前逝去的先人。堂兄三哥颇为尽职,提前一周就给在外地的我发出了邀请。

清明这天细雨绵绵,淅淅沥沥,我与虔诚的亲友们一样,带着祭品,不顾八方风雨聚集而至。略作统计,有五十余人。来人都是本家的伯伯叔叔,婶婶阿姨,当然也有我们堂兄弟、堂姐妹,以及晚辈后生们。聚会第一事,吃饭。共有五桌,长辈加“元老级”的大哥大婶在首席,我等在次席,余下为小弟小妹及眷属,还有晚生们。本家喝酒有传统,本桌谓之“常委”席。事起二十余年前春节,本家十余名年龄相仿、性情相当的兄弟拼酒,最后胜出五人,其中我算一个。从此我等五人“常委”颐指本家酒桌,傲视本族酒客。“吃遍乡邻无对手,自酌自饮也一斤”,养成了“逢酒必斗”习惯,每次请客,看点就在我们。古人说“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意为清明要有点禁忌,祭拜先祖,要素衣简食为好。但兄弟相逢,哪管那些。挑头的三哥,有“带东”之意,对我话中带话;年轻四弟国安虽不属“常委”,也摩拳擦掌,大有把我们“拍死在沙滩上”之意;医生杏安也急于表现,跃跃欲试。但毕竟是祭祖之日,我无心恋战,采取了“捆绑”大姐夫的战术。大姐夫本属我们兄弟的“头”,今年已六十多岁,年长且酒量大,过去他有优势。但今不如昔,风光不再,“捆绑”他等于“捆绑”了酒的总量。在他的倡议下,三哥无奈,只好每人喝了两杯(约半斤)便草草收场。饭毕,第二件事,应该到先人的墓地烧纸、磕头的(往年都如此)。可天公不作美,雨下得很大。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没有要动身的意思。本家幺叔看到这帮百无禁忌、本无诚意的晚生们,便说:“算了吧,你们玩吧,等会不下雨了我替你们走一趟。”于是,大家欢欣雀跃,兴高采烈地摊开麻将桌,三五成群开始了牌局。我默然,此次聚会本意是抚远追昔,感恩先辈,祭祀先祖,烧香磕头,然而,现在却成了欢腾的聚餐,娱乐的聚会,亲友的消遣。对逝去的家人,我的内心或多或少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我在想,既然我们的“墓祭”之礼始于远古,是民族传承和乡村风俗,为何我家乡“墓祭”的“墓”却没有那么远古,没有多少历史?中国乡村有一个普遍现象:先人墓穴及遗物保存甚少、甚短,最多只能见到两三代的痕迹。而不像外国人拜祭先人墓穴、遗物照片可上溯百年乃至几百年。那天,我看着大伯的遗照,甚至傻乎乎地想见见我的爷爷及爷爷的爷爷,很想知道他们前世后生与尊容相貌,很想知道我们家百年前的历史,还很想知道我们家的渊源及典故。可惜,没人告诉我,我的先人已无从考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有家乡的变迁,有人为的毁坏,有意识的淡薄,更有中国农村上千年贫穷的缘故。过去的中国农村文明程度低,活人食不果腹,死人草席卷身,谁还在意把先人埋在哪里、怎么祭祀呢。虽说中国人最讲亲情、最讲传统,可也身不由己。祖先墓穴和遗物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传承。继承这些文化、历史和传统,于国家,能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于家庭,能缅怀先祖,培养家风,对增强家族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都是大有好处的。欣喜听说家乡正在加强公墓建设,或许我的后代不会再有我的困惑。但观念似乎更重要,我的家乡不仅没有很好地保留祖先墓穴和遗物,现在连我小时候常听到的那打麦场上悠扬的歌声也不见了,春节热闹非凡的高跷、龙灯和舞狮也失踪了,端午的雄黄酒、儿时的捉迷藏游戏也不知了去向。为传统的遗失我很遗憾!

清明节后,我有一位朋友在网上发表感慨:一天即逝,思念绵绵无期。可惜有的人往往只知清明的祭祀,却忘记了事孝于父母生前的美德。待到父母走了,才知道留下永无偿还的心情、终难弥补的孝意。在世常把父母孝,莫待逝后空祭灵!这种隐痛我也时常有,且与日俱增。我18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一晃30多年过去了。父母养育我一场,我却没有替父母做多少事。父母年壮时他们无所谓,可如今年事已高,也依然不能指望我。我没有办法在他们身边尽一个儿子应有的孝道,因为我是“公家的人”,身上有那么份责任,那么份义务,还有我及家人赖以生存的那个饭碗。为此,我必须恪尽职守,公而忘私。这次清明回家,发现两位老人愈发衰老,愈发病痛缠身,愈发需要人照顾,可我却无能为力。一天晚饭后,我和母亲开玩笑,“等我退休了,回来好好地照顾您二老。”母亲挺认真地说:“好呀,那我们就多活几年。”一句玩笑,凝聚了母亲对儿子的多少期盼,道出了母盼儿归的多少思念,也感受到了多少无奈与辛酸……我不由得潸然泪下,惭愧不已。这些年,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回去看望二老,为他们置办些柴米油盐,与他们拉拉家常,有时还会装模作样地帮助做点农活。其实每次回家,与其说是安慰父母、孝敬老人,还不如说是慰藉我那颗漂泊的心。

然而,对父母我始终没法尽到自己应有的孝道,这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