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三年来个人工作的基本总结

关于三年来个人工作的基本总结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筹备了2006年2月28日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很好地梳理和总结了全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工作情况,查找了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任务。4.按照省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志愿者服务中小企业项目。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已有1245名志愿者下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服务。8.顺利地实施了省中小企业创业大厦的启用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搬迁工作。以上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无疑是极大付出的结果。

(2007年4月2日)

2005年以来,我作为省中小企业局的党组成员、副局长,先后在两届班子中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筹备召开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全省性会议

主要是:1.筹备了2005年3月29日召开的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这次会议由省长主持,省委书记做动员报告,吉林卫视、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全省约有500万人收听、收看。2.筹备了2005年4月召开的省直63个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中小企业联席扩大会议,对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发展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的指示精神进行任务分解。会后,各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3.筹备了2006年2月28日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时任省长王珉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很好地梳理和总结了全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工作情况,查找了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任务。应该说,这虽是一次年度例会,但又确实是一次加压的会,鼓劲的会。 4.筹备了2007年2月28日召开的“吉林省促进民营经济腾飞动员大会”。这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是少有的。由于主题突出,准备充分,出台的政策配套且含金量又高,所以会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以说,民营经济腾飞已经成为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热议的话题。

二、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

1.2005年1月,政策法规处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几经协调,数易其稿,终以省委4号文件出台。2.2005年11月中旬起,政策法规处会同发展规划处及信息中心,对举全局之力开展的千户成长型企业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形成了《培育中坚力量 带动整体跨越》这样一份很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省委发了参阅件,且获得吉林省2006年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与此同时,国家《中小企业》杂志等多家媒体全文刊发。3.2006年3月,根据省委人才办的安排,局里抽调10名处级干部下至全省各地就志愿者服务中小企业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由法规处进行综合汇总,进而形成题为《构筑人才高地服务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省委通过参阅文件发至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的党委和政府。4.每次全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大会召开之前,局里都组织人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操作性很强的领导讲话或政策文件。正是由于我们注重了调查研究,所以几年来我们起草的领导讲话或政策文件,从未发生颠覆性的事故。

三、有效地开展了发展规划工作

2005年8月开始,局领导班子责成我分管发展规划工作。从那时起,在发展规划处同志的努力下,主要抓了这样几项工作:1.在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吉林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任务,并经省政府批准执行。2.提出重点抓好1000户成长型企业的意见建议,牵头与省统计局等15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做强做大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意见》和《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并由省政府及政府办公厅批转各地执行。3.制定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和措施,提出了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集群等意见和建议,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以省政府文件批转各地执行。4.重新制定了《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统计制度》和成长型企业、产业集群、项目等调度制度,及时做好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全年统计工作,并遵照省政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按季度在吉林日报发布《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5.努力做好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工作。认真修订和完善《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暂行办法》,按照我省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制订资金扶持计划。两年来,共对全省413个项目予以扶持,同时争取到国家资金扶持的项目24个,扶持金额为1430万元。

四、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即通过新闻发布、接受媒体采访、专栏讨论、走入电台直播间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理,特别是编辑《吉林中小企业》杂志等来宣传我省的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形势、任务和政策,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从而为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

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努力加强政务,办好事务,管好财务,搞好服务。 2.办公室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了机关同志的团体购房。3.人事处平稳实施了机关公务员登记、工资套改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4.按照省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志愿者服务中小企业项目。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已有1245名志愿者下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服务。5.老干部工作有一定起色,在组织老干部活动、关心老干部健康方面得到好评。6.按照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的要求,积极组织了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7.信访工作的成果比较明显,确实起到了稳定大局的作用。8.顺利地实施了省中小企业创业大厦的启用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搬迁工作。省局服务中心白手画图、建章建制,在大厦的物业管理、食堂兴办、财务安排等方面都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可以说,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对此,全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很是满意,对中心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除上述之外,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省局民营企业系统工会还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民营企业工会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使整个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中小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协会围绕局里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省局维权中心组建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开通了省中小企业维权投诉电话和省中小企业法律服务热线,而且还推动了全省工作体系的建设。

以上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无疑是极大付出的结果。然而,这里无论如何都需要指出,这种付出,首先是省中小企业局领导班子的付出,更是分管处室、单位领导与同志的付出。倘若没有班子,尤其是班长的精心设计与运筹,许多事情都将无从谈起;当然,没有分管处室、单位的齐心协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取得成功同样也是一句空话。其实,有些时候,特别是大型会议的筹备,本身就是全局动员,各尽其力,而绝非是哪个人、哪几个人,甚至也不是哪几个处室工作的结果。假如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还确实做了一点工作的话,那么归结起来,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知识的积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中小企业不仅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而且是一个全局性的课题,当然我觉得它首先更是一门科学。就是说,中小企业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又由于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逻辑和规律也不可能一步穷尽,所以如何不断地、更好地去揭示和探索,本身就是对我们从事中小企业工作的同志的一个挑战。正基于此,在过去的两年间,我一直注重学习新知识,钻研新问题,特别是有意识地向局里其他领导成员及处室同志学习和讨教,以使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应该说,在这方面我受益匪浅。

其二,和谐的构建。“和为贵”,和谐是大局,和谐出生产力。有鉴于此,我在以往这两届班子中,都做到了干事而不整事,补台而不拆台,主管而不专权,特别是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作为班子中的老同志、年龄上的老大哥,我更是全力支持、配合和维护,一定多出好主意,务必使自己成为班子中的团结力量,工作上的进取力量。在与处室、单位同志共事过程中,我也力求做到限制自己,尊重别人,维护大局。即使批评,也都是当面锣、对面鼓,不计小账,不背后整人。正缘于此,无论是在班子中还是省局这个大集体里,我都感到很和谐,很坦然,工作起来真的是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其三,人格和党性的锻炼。我一直崇尚那些刚直不阿的正人君子,更欣赏古往今来那种充满正气和才气的名士风度。我甚至认为,人生在世,唯有如此,才能垂法久远。当然也是源于这种认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做到了待人以诚,与人为善,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力量。与此同时,还坚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锻炼党性,使自己无愧于党员干部的光荣称号。

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还有许多不足,与形势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主要是:1.在学习方法上依然是零打碎敲学得多,系统学得少;在学习内容上还是经济理论学得多,政治理论学得少。2.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还不够,调查研究理应开展得更好。3.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往往还有急躁情绪。今后,我决心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实现我省民营经济的三年腾飞目标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