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尚红,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孟子说:“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红色代表美丽,是祖国的象征,权力的象征,喜庆的象征,忠直勇敢的象征,正义正气的象征,家国兴旺的象征。
红,是中华民族本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炎帝是华夏民族两位先帝之一,又叫赤帝,以火得名。赤县神州,即中华大地,也是中国的别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红色又代表高贵。唐朝王公贵族都要穿红色的或紫红色的官服,也叫正服。清朝帽子顶戴的颜色是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志。一品官员用亮红,二品官员为暗红,朱红是品级最高的大官重臣。
在我国民俗中,红色与喜字画等号。凡写喜字,一定要用红纸。一切喜事、好事,如红运、红榜、红包、开门红、红灯笼、红对联,都是用红纸来写。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写大红字,有五个字是必写的:“喜、财、福、禄、寿。”喜:喜事多多;财:财源广进;福:幸福万年;禄:高官厚禄;寿:长命百岁。包括灶台、马厩、猪舍、库房、粮囤都要贴上不同寓意的大红字,成为红色海洋。房门要特别请一幅钟馗的画像。此公虽然其貌不扬,但忠于职守,是镇邪安居的武将。不管他的形象如何,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他永远身着红袍。
春节期间除了张灯结彩,红光闪烁外,在民间还有些特殊的习俗:无论大人孩子,都要穿红袜子,意味着踩小人、走红运。庆生时,老寿星红装似火,红光满面。但有一点是不可忽略的,这就是为老寿星结上长长的红裤带,祝福老寿星长寿。
红色与婚庆格外有缘。婚书庚帖叫红帖。新婚洞房点红蜡烛,挂红纱灯笼,贴上最美好的祝贺的对联。新娘身穿红袄、红裤,脚穿红绣花鞋、红袜子,头顶红盖头,涂上红唇、红脸蛋、红指甲,扎上红头结,戴红花。新床上放置红被褥,置备大红枣,摆上红筷子。新郎披彩虹,戴上超大的红花,骑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婚轿是红锦的(不可用红缎子)。八人的轿夫和鼓乐手都结上红腰带,佩戴红胸花。
婚庆是大喜临门,一定要张贴大喜字。但贴什么样的“喜”字,是很有讲究的。按着古已有之的通例,必须在“喜”字旁加上一个“示”字。使“喜”字成为“禧”字。加不加“示”字旁,意思是不一样的。不加,仅表示喜悦、高兴之意。加上“示”字,就变成了“祥瑞、吉庆”之意,因为在古籍里,“示”字本身是“天垂象”,天祝良缘,“禧”从天降。“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墨子·天志》)《尔雅·释诂》说:“禧,福也。”《说文解字·示部上》说:“禧,就吉也。”所以,此“喜”非彼“禧”,是不可替代的。这绝不是后人的造字,这是古已有之的成规,直至今天仍在沿用。
在解放前,新婚之夜还有闹洞房的习俗,一般是“文”闹,闹得适度、高雅。北周的周庚信用诗歌描绘了这一场面:“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周庚信:《和咏舞》)除了闹洞房外,陕南一带还有给新郎涂抹大红脸的习俗。新郎官头一次到岳父家时,新娘的姐妹和嫂嫂借端饭送茶之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桃红水加上少许红粉,抹在新郎官的手上、脸上,让新郎官一时成了武关公。
我国戏曲勾画的脸谱,红色是正面人物。红色代表忠勇耿直。比如京戏的武生叫净角,红脸武生叫红净。武圣人关公是商界供奉的财神,民间尊崇的神祀,他的脸是红色的,袍是红色的,在舞台上一亮相,观众一看便知道他是一个好人。
中国人尚红,主要在于崇拜龙。在远古,华夏民族以龙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意思是血亲)。历代帝王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百姓则是龙子龙孙。由于神话中的龙非常英武、健壮、有力、高贵、神圣,成为伟大的象征。每逢佳节人们都自发地耍龙舞、划龙船、放龙灯,场面非常热烈,万众欢腾,欣喜若狂。千百年来,舞龙成为各民族的盛典。除了端午节各族人民齐舞龙外,正月辰日是云南哈尼族的“祭龙节”,基诺族连续进行3天,正月初五是云南河口瑶族的“龙头节”,二月初五是云南普米族的“祭龙潭节”,三月是湘西苗族的“看龙场”(迎龙下界),四月十五日是云南藏族“祭龙王节”,五月是贵州苗族的“龙舟节”,六月六日是土家族“晒龙袍节”,七月二十日是云南瑶族“龙母上天节”,八月二十日则是“龙公上天节”(送龙王上天),九月十日是湘西苗族“接龙日”。云南贡山独龙族将一年分成12个节令,都以各种龙的名义来舞龙。如今,各地不分民族(包括海外华人华侨),在开展文体活动中,各项纪念和庆祝活动中,都要举办舞龙活动,非常吸引人,成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标志。
中国为什么尚红?红色代表着光明、希望、吉祥、幸福、正义、美好、圣洁、庄严、郑重;代表着团结力、生命力、凝聚力;代表着光辉的历史,代表着前进的方向,代表着革命、进步和胜利;代表着中华儿女热爱伟大祖国的赤胆忠心。
中国红,体现在方方面面。大至国旗、国徽、党旗、军旗、团旗,红色政权,红军,“红头文件”等,小至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一首歌曲……无不引领着当代中华文明前进的方向。
一句话,中国红代表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