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
法国18世纪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利在其《人是机器》中说:“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北大哲学系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44页。
2.人是一台机器。
在西方,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都曾反复论证,他们认为人是一台会说话、有肉体感的“机器”:“人是一台机器,为肉体的感受性所发动,必须做肉体感受性所执行的一切事情”;“快乐和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动的唯一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26页。
3.人不过是一株倒转来的树木。
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人是植物》:“人不过是一株倒转来的树木。”
——转引自北大哲学系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75页。
4.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情。
“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情”“人的本质是感情”“感情便是现实”。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08页。
5.人的最优越的部分是灵魂。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认为,人是神给的。神“为了某种有用的目的,给了人的身体各部分。”“而最重要的是在人之中安排了灵魂。这是人的最优越的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68页。
6.人是从“太一”中派生出来的。
“一切都从‘太一’中派生出来”,人也如此。创造太一的神,创造了万物。
——《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63—464页。
7.人是自然的产物。
古希腊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写道:“宇宙之初,混沌一片,混沌之后是大地,大地产生了天宇、高山和海洋,人也就随之产生。”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63页。
8.人是水生成的。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前624—前547),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否认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黑格尔(1770—1831)认为,泰勒斯的这个命题有很大的精神勇气,“哲学的命题从此开始的”。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86页。
9.人是从“种子”中来。
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的“种子”组合起来产生一切物质。一切具有灵魂的生物也是这样组合起来的,包括人。
——《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9页。
10.人是由动物中演化而来。
19世纪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1809—1882)通过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状况的考察,认为人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创立了科学的进化论学说。从此,人是自然的产物这种唯物观点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66页。
11.人是从鱼中产生。
古希腊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希曼德认为人是“从鱼中产生”。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54页。
12.人是超越了自然的新种属。
“人的诞生也许持续了几十万年,但重点的是人作为一种超越了自然的新种属出现,其生命已成为自觉的。”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0年版,第21页。
13.人是自需法律、自我创造的人。
人的优越在于人自己创造自己。人必须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无可比拟的人,自需法律的人,自我创造的人”。按照尼采的权力意志论,生命的精髓在于创造,在于超越。
——[德]尼采:《查拉斯如是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
14.人之问的发源地,是古希腊。
三千多年前,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前“认识你自己”铭文。至今人的哲学仍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主旋律。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53页。
15.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
——安·邦纳:《希腊文明》,转引自鲍·季·格里戈里杨:《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8页。
16.苏格拉底凸显了人的世界。
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划分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思想标志恰恰是在人的问题上,他所知道的以及他探究所指向的唯一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他的哲学是严格的人类哲学。”
在他看来,人是理性存在物。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古老神谕:“认识你自己”正是反映人性的内在要求。
——[德]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17.人以“自我”为中心。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称,人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决定自己活动是人至高无上的特征。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68页。
18.人是有思维的存在物。
笛卡尔说,“严格说来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者一个理性,这些名称的意义是我以前不知道的。那么我是一个真东西,真在存在的东西了;可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说过,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4页。
19.人既是统一体又是一分为二的。
从总体上看,人是统一的整体,心灵作用于肉体,反过来肉体又作用于心灵,这两个独立的实体彼此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但是,从本质上看,人又是一分为二的。“在肉体的概念里边不包含任何属于精神的东西;反过来,在精神的概念里边不包含任何属于肉体的东西”。
精神和肉体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实体。肉体是可分的、可怀疑的,精神是不可分的、不可怀疑的;肉体是短暂的和易逝的,精神是永存的和不朽的。
根据笛卡尔的唯理论思想,人的本质是由精神规定的。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3页。
20.人具有理性力量。
笛卡尔开创了一种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主体哲学,人在宇宙的中心地位完全取决于人的理性力量,成为自然界的主人。黑格尔极为赞赏笛卡尔的唯理论思想,他指出:“从笛卡尔起,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9页。
21.人是自己的上帝。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说:“在大自然中,人的地位似乎是恰当的:他在动物之上,他和动物只有感官上的相似;他在神灵之下,他和神灵大概只有思想上的类似。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人是善与恶、快乐和幸福的混合物。他赋有感情来行动,赋有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倘使人是尽善尽美的话,人就是上帝。”
——[法]伏尔泰:《哲学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9页。
22.人的本质是意志、思维和感觉。
“人本身的最高的、绝对的本质和人生目的就是意志、思维和感觉。人之所以生存,就是为了认识,为了爱,为了愿望。”真实的人,就是那种充满感情、充满爱和意志自由的人。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2页。
23.人是需要的凝聚体。
叔本华说:“人彻底是具体的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这些需要而活在世上,并无依傍,完全靠自己;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唯独自己的需要是肯定的。据此,整个人生在这样沉重的、每天开门相见的需求之下,一般都充满了维护那生命的忧虑。”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志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82页。
24.人是有激情的存在物。
生命至上,创造至上,自我至上是尼采的人生信条。
“我反对把渺小和善的平庸性即灵魂的内心平静误认为是高等的东西,因为它不知道伟大的积聚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没有把激励看成某种高等的东西,甚至是人的标准。”
“人的标准不应该从社会道德规范中去寻找,而应该从生命本能的冲动和力量中去寻找。人,应该拥抱激情,崇尚力量,在激情中获得新生。”
“人是有激情的存在物。”
——[德]尼采:《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33页。
25.人是个人的最高主权者。
穆勒说:“任何个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那部分,才需对社会负责。在涉及本人的行动,他的独立性的权利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
他的意思是,个性的自由,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前提下,个人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
——[英]穆勒:《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页。
26.人的存在由多个环节构成的。
人的存在不是孤独的存在,存在即“在世”。人所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者,原因在于人不仅存在,而且能展开与自身的关系,与他人及非他人的存在者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在世,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
海德格尔指出,第一个环节就是“世界”:人与他人打交道的“共同世界”;第二个环节是“人们”式“常人”。“只要此在存在,它就有了相互共在的存在方式。第三个环节就是“在之中”,即寓于世界之中。
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身不由己的,仿佛是被抛进和抛出一样。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出店,1987年版,第16、92、148、146页。
27.是“畏”和“烦”的存在物。
人是带着情绪的存在物。不管是什么情绪,它总是时刻包围着每个人。
有意思的是,海德格尔指出,“畏”是人在世的基本情绪。“畏”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怕”。“畏之所畏就是这种在世的存在”。
如果说“畏”是人在世的基本情绪的话,那么,“烦”就更是如此。人生在世,一言以蔽之,就是烦。为什么呢?“此者的存在是烦,烦包括事实性(被抛)、生存(筹划)与沉论”。
除了畏和烦外,还能绽露出死亡也是一种此在,只不过是此在的终结而已。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389、400页。
28.人就是人本身。
“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
人就是人,使人回到了自己的本真。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29.人是有梦的存在物。
人是有梦的存在物。其他动物是否也有梦,人们是无法代为体验的。
梦不是古人所说的神谕式预兆,梦是人的意识反映,是精神现象。
弗洛伊德说:“梦是一种完全合理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满足,也可能是一种清醒状态的明白易懂的精神活动的延续,也可能是由一种高度复杂的智力活动所构成的。”
——[奥]弗洛伊德:《梦的释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页。
30.人有时如天使般可爱,有时如野兽般可憎。
“认识来自科学”。这是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思想动力,也是他终身追求的目标。他的“人性科学”告诉人们:“人的存在就是矛盾和分裂的。人既要受到积极的生命本能驱使,同时又要受到消极的死亡本能的左右。人有时如同天使一般可爱,有时又像野兽一样可憎。人最终要受本能欲望的支配,要宣泄自己先天本能冲动。在顽固的本能欲望的攻势下,人的理性显得十分脆弱。在理性和非理性的决战中,理性或许暂时打赢几场战争,但最后有可能输掉。”
——[美]霍尔等:《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31.人是历史经验的承载者。
按照荣格的解释,“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积淀了人类以往历史的所有集体经验,是人类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集体无意识,既代表了人类共同拥有的全部本能,也体现了人类的全部经验遗存(包括生物性和文化观念性的遗存)。
“人的心理是通过进化而预先确定的,个人因而同往昔联结在一起,不仅与自己童年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联结,甚至在那以前,还与有机界进化的漫长过程联结在一起。”
——[美]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三联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
32.人是有爱欲和性欲的存在体。
马尔库塞说:“性欲是特定范畴的局部冲动;爱欲是整个生物体的冲动。”
——[美]马尔塞库:《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
33.人的首要目标是各种需要的满足。
“人的历史就是被压抑的历史。文化不仅压制人的社会存在,还压制了人的生物存在;不仅压制人的一般方面,还压制了人的本能结构……人的首要目标是各种需要的完全满足,而文明则是以彻底抛弃这个目标为出发点的。”
——[美]马尔塞库:《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34.遗传条件使人具备幸福本能。
人类的自我奉献等道德行为,是缘自遗传基因所致。
“我们寻找并喜欢人类的友情,是因为遗传条件迫使我们这样。我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是因为我们具备了使我们同类幸福的本能。”
——[美]艾伦:《二十世纪的生命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页。
35.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可以从遗传中找到根据。
人类的文化、道德、宗教、阶级、爱国主义以及利他主义等社会现象,都可以在“生物程序”和“生物学的变数”中找到根源。人如此,动物也这样。例如:“一只蚂蚁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拯救自己的群体,即我们所说的祖国。在这里,它是服从盲目的。由保种的必要性产生的生物冲动的。我们的道德、我们的利他主义、高尚精神等等,在我看来,也同样可以界说为对遗传程序的遵循。”
——[苏]阿·卡里姆斯基:《社会生物主义》,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235页。
36.人具有多种“神经症”的需要。
人天生具有防御机制,并无意识地潜伏下来,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内驱力。这种防御机制,又可称为“神经症需要。”卡伦·霍妮列出10种最基本的神经症需要:
(1)对友爱和赞许的需要。这种人活着就是为了得到别的爱抚和称颂。
(2)对生活伴侣的需要。这种人以伴侣为转移,害怕孤独和离弃。
(3)对自我封闭的需要。这种人非常保守,因害怕失败而无所作为。
(4)对权力的需要。这种人崇尚强权,欺弱怕强。
(5)对剥削他人的需要。这种人只图占别人的便宜,捞取别人的好处。
(6)对社会承认的需要。这种人的生活目标是获取社会威望。
(7)对称赞自己的需要。这种人总是希望得到大家的奉承和夸奖。
(8)对成就的需要。这种人只关心成名、发财、做官。
(9)对独立自主的需要。这种人不愿受约束,力避他人的干涉。
(10)对完美的需要。这种人一味追求“完美”,害怕错误和指责。
——[美]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37.躯体本身就是人。
人被放到了社会环境之中,使我们看到人不再是躲在人的行为背后的内在之物,也不再是那种看不着的观念意思。
“科学分析所展现的将是这样一幅人的肖像:人并非隐匿在躯体中,相反,躯体本身就是人,因为正是它再现出复杂的行为序列。”
——[美]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1页。
38.人是传统的存在。
人是传统的存在。任何文化形式都是历史创造出来的。经过一代一代相传而存在的,这就是传统。“通过传统,知识和技能就像救火前线的水桶一样代代相传,并通过前辈的榜样和指导传递给后代。”
——[德]M·兰德曼:《哲学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232页。
39.人是作为传统的存在,但传统不是僵化的。
黑格尔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如同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愈膨胀(或者说‘它就膨胀得越大’)。”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8页。
40.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著名人本主义思想家费尔巴哈说“: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1.人需要后天的照料和学习。
人生下来后不是成熟的人、完全的人,个人的全部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和转化。
巴克说:“人生下来后,是机动最不完全的幼小动物。除了一点简单的反射能力以外,我们没有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先定模式。如果没有养育我们的成年人长期的和亲切的照料,我们就不能生存下来。”
——[美]克特·W·巴克:《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
42.人在最初的时候很像鱼。
由于人同鱼类有许多相同的元素,某些元素同时来自于水,所以,人是鱼产生的观点,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被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确证。他说:“人是从另一种动物产生的,实际上就是从鱼产生的,人在最初的时候很像鱼。”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页。
43.人要遵守自然规律。
弗洛姆认为,人在属性上属于自然界,属于动物世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他要服从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而不能改变这些规律。动物具有生理需要,人也不可缺少和必须满足的。”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1页。
44.人能驾驭命运。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都依据自然法则,这个自然法则就是客观必然性、规律性。
他说:“命运就是必然性。”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页。
45.人接受命运的安排。
新斯多葛派的名言是:“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这里的“天”,指上帝。“人皈依上帝,人就获得自由”。
事实上,人在命运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命运和掌握命运,改变命运,关键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和发展自己。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237页。
46.人的命运是人的生存延续形态。
伏尔泰说:“人最初必得是一条毛虫,在他最早的幼年爬来爬去;在十五岁之前,他必得像蝴蝶一样轻佻;在他的青年时代,得具有孔雀的虚荣;在成人之后他得像马一样担负苦役;快到五十岁的时候,他就会有狐狸那样的狡谲;在他晚年,他将像猴子一样丑陋可笑。这一般说来就是人的命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11页。
47.一个人沦为奴隶,就失去了人的一半尊严。
《荷马史诗》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沦为奴隶,就失去了人的一半尊严。”
——转引自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221页。
48.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页。
49.人要当心自己。
“宁愿留心自己而不要盯住太空。”这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思想家蒙台涅的名言。
——[法]蒙台涅:《人生随笔》,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50.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发现了“人”。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写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63页。
51.人比天使高贵。
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68页。
52.人是第一重要的。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03页。
53.人的本质是自由。
黑格尔说:“‘精神’——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56页。
54.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
“死亡是人的存在的最固有的可能性,因为它是不能被取代的;死亡是非关系性的,因为它消除了对世界的全部关系,死亡是肯定无疑的。”
——[奥地利]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69页。
55.人是“超人”。
尼采认为,人之所以伟大乃是他是一个桥梁……人之所以可爱乃是他是一种过渡和一种毁灭,人是要被人取代的,所以,人是“超人”。
——[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56.人是有“梦”的。
弗洛伊德证明:“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是少部分乍睡乍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只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志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
57.人是有语言的存在物。
卡西尔说:“自我意识之光乍一闪亮时,语言就与我们形影不离。它陪伴着我们智慧前行的每一步履。人不可能离却这一媒介而生存。”
——[德]卡西尔:《符号·神话·文化》,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
58.人能审视过去计划未来。
罗格·梅认为,正是由于精神属性是人的最高品质的本源,“它为人区别‘我’和世界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并给予他记时的能力,使他能够从目前脱身出来,想象昨天或后天的自己。因此,人能够审视过去,计划将来,因此人是种历史性哺乳动物,因为他可以脱身出来回望他的历史。”
——[美]罗格·梅:《人寻找自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
59.人是自己力量的中心行动的主体。
笛卡尔提出了“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引起哲学家们讨论“我怎么知道我是我自己”的问题。
弗洛姆认为:“通过使个人得到政治上、经济上的自由,使个人学会思考自身和摆脱权威的控制,就可以使个人感到‘我’是自己力量的中心和行动的主体,并由此而认识自己。”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60页。
60.人的本质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
“孤立的、个别的人,不管是作为道德实体或作为思维实体,都未具备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第185页。
61.人的本质是感性。
“人的本质是感性,而不是抽象的‘精神’”。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第213页。
62.人是肉体的东西。
“肉体的感受性乃是人的唯一动力。”“人是一个纯粹肉体的东西。”
——葛力:《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第496页和569页。
63.人从本质上就是爱自己。
霍尔巴赫说:“人从本质上就是自己爱自己,愿意保存自己,设法使自己的生存幸福。”
——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第75页。
64.人把自己创造成有理性的动物。
康德认为,人“有能力根据自己所采取的目的来使自己完善化”,“可以作为天赋有理性能力的动物而自己把自己造成一个理性的动物”。
——[德]康德:《实用人类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232页。
65.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认为:“人不过是一根芦苇,在自然界是最脆弱的,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50—157页。
66.人的特性是理解力。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但丁说:“人的特性是理解力。”
——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第644页。
67.人是互相合作的。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说:“人们除了最初的感情外,又逐渐得到了知识,这样他们之间便产生了联系(第二种联系),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因此他们有了互相结合的新理由,愿意过社会生活,这是自然法的第4条。”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5页。
68.人具有自然合群性。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哲学家伏尔泰,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张人有自然合群性,人生来就是要生活在社会里。
——转引自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71页。
69.人通过数来认识事物。
“一切可以认识的事物都包含着数;没有数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被思维或被认识。”
——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3页。
70.人来自于火。
古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用“天事”来说明“人事”。他认为“火”是宇宙的本源,万物都等换为火,火又等换为万物。人也来自于“火”。火按照一定分寸燃烧,也能按一定分寸熄灭。
——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71.我寻找过我自己。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有一句名言:“我寻找过我自己。”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8页。
72.人不能隔绝人世。
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亚里士多德指出:“人如果离世绝俗,就无法实践其善行、勇毅、节制、正义、明哲诸善德实际上就包含在社会的公务和城邦的活动中。”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45页。
73.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74页。
74.人的本质是爱。
“凡是我所爱的,则就是我的心,就是我的内容,就是我的本质。”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6页。
75.人是世界上最感性、最敏感的生物。
“人是世界上最感性、最敏感的生物,而有别于动物。感官是人和动物共通的,但只有在人身上,感官的感觉从相对的,从属于较低的生活目的的本质成为绝对的本质、自我目的、自我享受。”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12页。
76.人的本质只包括在团体之中。
“孤立的人,个别的人,不管是作为道德实体或作为思维实体,都未具备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包括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但是这个统一性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实在性上面的。”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5页。
77.人只有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共道德,才能获得属于人的自由。
斯宾诺莎说:“一个受理性指导的人,遵从公共法令在国家中生活,较之他只服从他自己,在孤立中生活,更为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9页。
78.人好像一座大钟。
人好像一座大钟,是由各种部件组成的灵巧和谐的有机体。
——转引自王天一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79.人是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的统一。
费尔巴哈在研究人的本性后,给“人”的定义是:“动物只有单一的生活,而人却具有双重的生活。在动物,内在生活跟外在生活合而为一;而人,却既有内在生活,又有外在生活。人的内在生活,是对他的类、他的本质发生关系的生活。人思维,其实就是人跟自己本人交谈、讲话。没有外在的另一个个体,动物就不能行使类的职能;而人,即使没有另一个人,仍旧能够行使思维、讲话这种类的职能,因为,思维、讲话是真正的类的职能。人本身,既是‘我’,又是‘你’;他能够将自己假设成为别人,这正是因为他不仅把自己的个体性当作对象,而且也把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当作对象。”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6页。
80.人是目的。
伊曼努尔·康德在其著作中曾多次对这一命题进行揭示和论证。他指出:“人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一切理性存在者都必须服从这样的规则: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和别人仅仅看作工具,而应该永远同时看作是目的自身。”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86页。
81.人是自由、博爱、平等的有机统一。
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认为:“人在他一生的全部行动中都是合三而一的,这就是说知觉—感情—认识同时并存,因而在政治上必须对人的本性的这三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相应的词。”“与人的形而上学中的知觉一词相应的政治术语是自由;与感情一词相应的是博爱;与认识一词相应的是平等。”总体来说,合三而一就是自由、博爱、平等。
——[法]皮埃尔·勒鲁著,王允道译:《论平等》,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39页。
82.人的灵魂由气派生,由气所构成。
古希腊哲学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了“气本论”,认为世界本原是气,人的灵魂由气派生,由气所构成。
——李书崇:《与死亡言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83.数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人的本质。
古希腊早期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才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人的本质。“一”可以产生“二”“三”“四”……这些数产生点,点产生面,面组成体,体产生火、水、土、气四大元素;四大元素综合生成太阳月亮及万物。而日、月所分离出来的冷、热两种元素,就凝成了灵魂。灵魂有表象、生气(即生命或精气)和心灵三个部分。动物只有表现和生气,唯有人类三者俱全。生气在人身上居于心,表象与心灵居于脑。
——李书崇:《与死亡言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84.人是理性动物,人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以及规律。
由于人是理性动物,人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以及规律。这样,才能有力量去征服自己、征服自然;统御自己,统御自然。
——[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8页。
85.人之异于动物就是因为他有思维。
黑格尔说:“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那便是我们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在这里,黑格尔把理性和思维看成一回事。他说:“精神一般说来就是思维,人之异于动物就是因为他有思维。”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73页。
86.人是能够说出“我”的独立实体。
动物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不能把自己的活动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来反映,人却不同。“人是能够说出‘我’的动物,能够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实体的动物。”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年版,第59页。
87.人是第一重要的。
早在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就说:“我们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丧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4页。
88.人是符号的动物。
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过程。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是这一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在所有这些阶段中,人都发现并且证实了一种新的力量——建设一个人自己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
自古希腊以来,思想家们关于人的论断有很多:如“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自然的立法者”。
卡西尔认为这些关于人的定义,未能穷尽人性的特征,从生物学家克斯寇尔的研究成果中,使他得出自己独到的看法:“除了在一切生物种属中都可以看到的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以外,在人那里还可以发现可称之为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它存在于这两个系统之间。这个新的获得物改变了人类的整个生活。”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89.人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人不可能逃避他自己的成就,而只能接受他的生活状况。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个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经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卡西尔的总结论是:与其将人称作理性动物,不如称之为符号的动物。当然是非常独立意义的符号。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90.人必须善于限制自己。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写道:“歌德说,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善于限制自己。人唯有通过决断,才能投入现实,不论作出决定对他来说是怎样的艰苦。”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4—25页。
91.人由于有各种需要而互相吸引。
人“由于有各种需要而互相吸引到一起,形成了所谓婚姻、家庭、社会、友谊、交往等合作”。
——葛力:《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93页。
92.人是环境的动物。
“人是环境的动物”,这是18世纪爱尔维修提出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袁贵仁:《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73页。
93.人是所有新生关系的产物。
法国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卢梭说:“人和情欲乃是所有新生关系的产物。”
——[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北京出版社,2010年版,第645页。
94.人有思想。
“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由于人有思想,已经是一个古老的成见。”
——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644页。
95.只有人有灵魂。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只有人有灵魂。”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5页。
96.理性比任何其他的东西更加是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的功能,绝不仅是生命。因为甚至植物也有生命。我们所求解的是,乃是人特有的功能,因此生长养育的生命,不能算作人的特殊功能。其次,有所谓感觉生命(或译感觉经验)也不能算作人的特殊功能,因为甚至马、牛及一切动物也都具有。余下,即人的行为根据理性原理而具有的理性生活。”“理性比任何其他的东西更加是人。”
——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87页。
97.人的意识是人的本质。
“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6页。
98.人是人的作品。
费尔巴哈说:“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对此,马克思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他说:“费尔巴哈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页。
99.人是目的。
康德指出:“他们的本性已经表明他们是目的本身,不能仅仅当作手段使用。”“所以,实践的律令就是下面这句话:你的行动,要把人性,不管是你身上的人性,还是任何别人身上的人性,永远当作目的看待,绝不仅仅当作手段使用。”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17—318页。
100.人是自然的产物。
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说:“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出自然,哪怕是通过思维也不能离开自然一步。”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68页。
101.人是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说:“从本质上讲,人就是政治动物。”——柯彪编著:《政治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2.人是能够以某种有机的完整性似乎把存在的一切形式兼容于自身的唯一存在物。
“人是能够以某种有机的完整性似乎把存在的一切形式兼容于自身的唯一存在物。”
——[苏]鲍·季·格里格里杨:《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62页。
103.人是在世之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第一,从逻辑上讲,由于“在”是“在者”,所以,“在”的问题比“在者”的问题更根本。“在”的性质是任何一个无论什么东西都必然要有的。淤第二,真正的存在是人的存在,有“在”,必然有“在者”,真正的“在者”就是“亲在”——人的存在,“亲在”,也就是说,人的“在”。于第三,外部世界是由人的存在规定的。盂
——淤于[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参见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64页和372页。盂徐崇温主编《: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104.人的存在先于规定。
“人以外的事物是既成的,规定好了的,而人则在任何规定之前存在着。”
——徐崇温主编《: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105.人类历史就是发挥潜能的历史。
“人类历史就是发挥潜能的历史。”
——[美]奥托:《人的技能》,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3页。
106.人有自己的行动。
“人唯一希望是在他的行动内。行动是使人生活下去的唯一事情。”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参见徐崇温主编《: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49页。)
107.人是他所设想和所志愿变成的。
“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转引自《存在主义哲学》,第337页。
108.人是一个能向世界无限开放的X。
“人是一个能向世界无限开放的X。”
——[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109.人是唯一能创造符号的动物。
美国民族学家怀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只有人具有文化,他是唯一能创造符号的动物。”
——转引自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298页。
110.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文化的产物。
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是个体的,而作为文化的产物则是社会的。从而可见人具有四种属性:“人是文化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和传统的存在。”
——[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页。
111.人是道德动物。
“人并非是因为他具有某种特殊品质或德行才成为道德动物;恰好相反,他是道德动物,因为他创造了一种促使他道德的行为的社会环境。”
——[美]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9页。
112.人是世界上最高存在物。
新托马斯主义者波亨斯基说:“人是世界上最高存在物,其他一切存在物均须为他服务。”
——转引自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321页。
113.人是发展的存在物。
马斯洛提出,人是发展的存在物。发展是人的特殊需要和内在的要求。
——参见[美]费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洛斯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页。
114.人的本质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
“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71页。
115.人的本性是“自由”。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人本自由”的口号。
德谟克利特论述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的关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自由的主体是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口号是“不自由,毋宁死”。
在法国《人权宣言》中提出:“自由就是做一切不损害他人的行为的权利。”
裴多菲著名的“自由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但丁说,人区别于禽兽在于有天赋的理性和自由意志。
——学习手记
116.人是符号动物。
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知识按其本性而言就是符号化的知识。正是这种特性把人类知识的力量及其界限同时表现出来”。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72页。
117.人是最能产生情感、加工情感和控制情感的实体。
人是最能产生情感、加工情感和控制情感的实体,并能依据自己的意志力和意识反映,来扬抑自己的情感。
在中国最早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把人的情感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类型。这七种类型,都是人可控的。“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关键在于: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美]戴埃:《你的误区》,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118.人是由动物性、社会性、道德性组成的。
人是由三种互相依存状态组成的:一是动物性,它是大自然的产物,表现为自然人;二是社会性,它是社会产物,表现为社会人;三是道德性,它是自我创造的产物,表现为道德人。
——[瑞]阿·布律迈尔主编:《裴斯泰洛齐选集》第2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页。
119.人是有巨大潜能的宝库。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就明确断定:“普通人只用了全部潜力的极小部分。”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
——[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120.人活在语言中。
人生存在“三活”中:人活在语言中;人不得不活在语言中;人活在程式性语言行为中。
第一点,表明人是一个生命个体,但这一点不能证明人之为人,因为动物和植物也为生命个体。
第二点,人类为了求生存与发展,个体的人必须参与他人的活动,两个人以上的合作或对立关系,便形成了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即人的社会性。但这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因为动物也有社会性。但是从社会性到文化性,是人的一次有别于动物的大飞跃:只有人类才能进行文化活动,包括精神活动、审美活动、符号活动与上层建筑活动等,创造了只有人类才有的辉煌文明。
第三点,思维能力是人的种属特征。
这三项基本特征,是用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启动起来的,连接起来的。
语言是人的存在的存在,是人类最后的家园。
——钱冠连著:《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5页。
121.人是有理性、能思想的动物。
“人是有理性、能思想的动物。”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50页。
122.人乃是能思维的动物。
“人乃是能思维的动物,天生的形而上学家。”
——[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16页。
123.女娲抟土作人。
“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风俗演义》
124.身者,阴阳之精气也。
“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身者,阴阳之精气也。”
——阮籍(210—263)《:达庄论》
125.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
“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
——道教:《云芨七谶·元气论》
126.天以其阴阳五行之气生人。
“天以其阴阳五行之气生人。”
——王夫之(1619—1692):《张子正蒙注》卷三
127.气生万物。
“生人生物者,气也。”
——康有为(1858—1927):《万木草堂口说》
128.人是水。
“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管子:《管子·内业篇》
129.人合于天地。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地;而形体者,所禀于天地。”
——刘安编著:《淮南子·精神训》
130.人者,道之尊、德之贵也。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第五十一章
131.人者,理也。
“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道即理)
——《二程遗书》卷十八
132.人是万物之灵。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伪古文:《尚书·泰誓》
133.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礼记·礼运》
134.人为天下贵。
“人所以为天下之贵”,“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尽心上》
135.人非天地不生。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非天地不生,天非人不灵。”
——南北朝·何承天(370—447):《达性论》
136.人贵于万物。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内经·素问》
137.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宋朝周敦颐:“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太极图说》
138.人乃万物之灵。
理学先驱邵雍说:“人也者,物之至者也。”“惟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139.人有辩、有知。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辩也。”
——《荀子·解蔽》
140.人之道是性。
“天道之本然是命,在人之道是性。”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141.人是天地之心。
“自然在天者,主技在人,人在天地之心。”
——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二
142.人,动物之尤也。
刘禹锡:“人,动物之尤也。”
——转引自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39页。
143.人者,裸虫也。
“人者,裸虫也。”“裸虫中繁其智虑者,其名曰人。”
——《无能子·圣过》
144.人生于元气中。
“人于元气中,但动物之一种耳。”
——康有为:《大同书》
145.人首蛇身。
中国古代神话:“燧人之世,生伏姜,人首蛇身。”
——《帝王五纪》
146.人身牛尾。
“神农氏,人身牛尾。”(注:人与动物不分)
——《帝王五纪》
147.人之种为气。
“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子,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
——《朱子语类》卷一
148.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有辨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
149.人的生命降生于玄牝之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句话的意思是,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之根源。冥冥之中,似外而是,绵延不绝,用之不尽。
这里所说的玄牝之门,便是女性的生殖之道(生殖系统,人类的生命都是从这里降生的。玄门能繁衍生命的是道,所以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
——老子:《道德经》
150.人是尊劳主义者。
李大钊的人性主义(人性论)有两大特点:一是天生爱“互助”,一是人天生爱劳动。于是在“五四”运动中提出“尊劳主义”。
他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是一切物质的富源,一切富源都是劳动的结果”,“至于精神方面,一切苦恼,也可拿劳动去排除他(它)、解脱他(它)”,“晓得劳动的人实在不知道苦是什么东西,免苦的好法子就是劳动,这就叫‘尊劳主义’”。
——《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
151.人为万物之秀。
颜元语:人为“万物之秀”。
——祁志祥:《中国现当代人学史》,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52.“戴发含齿”谓之人。
人是什么样子呢?古代解释说:“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这段文字概述了人异于兽的地方,后来以“戴发含齿”指称人类。
——《列子·黄帝》
153.“圆首方足”谓之人。
人有什么特征呢?中国古代学者在解说人体时说:“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在后来写作时,有时把人类比作“圆首方足”或“圆顶方趾”。
——《淮南子·精神训》
154.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在自然界中,在生物发展的阶段上,人类居最高位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据此以“万物之灵”作为人的代称。
——《尚书·泰誓上》
155.人与天地是一物。
二程和朱熹、张载不同,他们认为天地与人完全是一回事,不存在“合”。
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和。”“天人一也,更不分别。”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
156.仁也者,道也。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上》
157.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与生俱来。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
158.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发展的最高形式: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159.天生之物人最为贵。
“天生之物,人最为贵,有物有则,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人人不相侵犯,人人交相亲爱,此为人类之公理。”
——康有为:《孟子微》卷一
160.天地之情,人为贵。
孔子说:“天地之情,人为贵。”
——《孝经·圣治章》
161.人之理为仁。
“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
——朱熹:《孟子集注》卷14。
162.仁者即爱人之名。
董仲舒:“仁者,爱人之名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
163.仁之法即在爱人。
墨子:“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墨子·兼爱中》
164.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强国》
165.人是各种美的聚合体。
人是各种美的聚合体,包括形体美、健康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业绩美……其中最核心的是,“人的内在的品质、性格、思想,如果符合社会美的规律,就是进德进善,美和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蔡仪主编:《美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166.人是“有历史的动物”。
人是“有历史的动物”。
——王学典主编:《述往知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页。
167.人生于天地中和之气。
唐朝孔颖达疏:“民者,人也。言人受此天地中和之气,以得生育。”
——《十三经注疏》,第1911页。
168.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内经·素向》
169.气聚则生,散则死。
庄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
170.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白虎通德伦·姓名》
171.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淮南子·精神训》
172.人生于精气,死而精气灭。
王充:“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
——《论衡·论死》
173.人高于动物在于其性。
王夫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本在性,而其灼然终始不相假借者,则才也。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唯人有之,而禽兽所无也。人之形色,足以率其仁义礼智之性者,亦唯人则然,而禽兽不然也。”
——《读四书大全说》卷上
174.人是有理想的动物。
“人者,有理想之动物也。”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
175.人有好恶而别于动物。
生理本能与意识上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有死生,物亦有始终;人有起居,物亦有动作。血脉、首足、耳目、鼻口与人不别,惟好恶与人不同。”
——王充:《论衡·辨崇》
176.人在劳动中诞生,在历史中生成。
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2,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页。
177.人的生成具有劳动性、历史性和生命性。
马克思说:“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6(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6页。
178.人是体力、智力之总和。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3,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页。
179.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
人是什么?毛泽东的回答是:“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一定历史时期)。一句话,人是社会的动物。”
——《毛泽东文集》卷3,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1页。
180.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是谁创造了历史,是英雄们创造了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了历史,毛泽东的结论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卷3,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181.人是自然之物。
“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支配,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之必有毁之法则。”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页。
182.人是身体及精神能力最高之谓。
青年的毛泽东就明确认识到人类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他说:“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人之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谓。”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6页。
183.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什么是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在共同活动。”
“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6(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0页。
184.人是创造美的主体。
人无论对整体的“类”来说,还是对人类的个体来说,都是能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主体。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生产不仅为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2,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页。
185.人是各种能力之总和。
人的本质之一是:人有完成一定活动所具有的本领、才能、力量。总体说来叫“能力”。
所谓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它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宽泛。也可以说,人类社会有多少种活动,人就能创造出多少种能力:劳动能力、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表演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等,而每种能力中,又包含若干层次和方面。凡是人所能具有的能力,人总是能在长期进化中取得。这种种能力就是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支出”和“收入”。
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3,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186.人的发展由生产引起,由需要推动。
人们的需要并不是一个定数,而是生产发展的函数,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的需要也同时发展。生产发展程度决定人的需要的程度。如此循环,以至无穷。
马克思说:“已经获得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循环关系,首先是由生产引起,随后又由“需要”推动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187.人不仅仅是劳动动物,也需要享受生活。
人的需要具有质的多样性和无限性。恩格斯把生活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人不是劳动的动物,并批判那种“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3,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6页。
188.人具有“知识力量”。
人体、需要、劳动,这三种互为联结的关系中,劳动是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那么,劳动资料从何而来呢?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知识力量”就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3,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6,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9页。
189.“人体、需要、劳动”三者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就必然有人的自身需要,所以“人体、需要、劳动”这三者是内在的联系在一起,是缺一不可的。生命来于维系生命的必需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又来自于“劳动”。
“要想得到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4,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8页。
190.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属性。但人的意识必须以人的自然存在而存在,人死亡,意识随之消失,不像唯心论的观点,人死亡,人的意识仍然存在,作为灵魂活动而永存。
“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4,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3页。
191.人是历史的主人。
“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是人的活动的记录。人是历史的主人。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有过生动的表述,他们说:“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着一切并为这一切为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
有了人,才有人的社会和人的历史,人和社会、历史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9页。
192.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
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2,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7页。
193.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有生命个人的存在。
社会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人是具体的人,社会也不是“抽象”的社会。人和社会对立,人和“人类”对立是形而上学的。
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对于脱离了‘个人’并且与个人对立的‘人类’,人类于是变成形而上学的臆想”。
因为如此,马克思唤醒起人们注意:“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作为抽象物同个人对立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第10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2,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194.人是善于进取的存在物。
人是敢于攀登、善于进取的存在物。
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序言中写下了这样的至理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此前,这句话是这样写的:“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光辉的顶峰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2,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5页。
195.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谓感情,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感受和体验。感情必须以认识为基础,有所知,才能有所感。古人云:“登山则情指青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知在先,感在后。
恩格斯说,人们的活动“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
——王双桥:《人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196.人的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人是有理想的动物。理想是理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恩格斯指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成为理想的意图,形成理想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4,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页。
197.人有“自我意识”是人的一大特点。
人在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自我意识”,这是人的一大特点。由于人有特有的自我意识,才能主动调试主体与客体关系。有意识地从事“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2,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198.人是自觉的动物。
列宁指出:“当我们还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之外独立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性的奴隶’,即盲目自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作用的规律(马克思把这点重述了千百次),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这里,外部的“自然界”是客体。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界的觉悟和认识,是人做奴隶和做主人的关键因素。
——《列宁全集》卷2,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92页。
199.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同费尔巴哈的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思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2,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200.人是集体力的成果。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马克思把单一的人结成群体力量,进行生产合作,叫做“集体力”。他说:“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3,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62页。
201.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
马克思说:“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3页。
202.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人的活动总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人所具有的一切,都是社会活动的结果,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和转化。在这种转化中,个人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有句最著名的名言:“人并不是抽象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1,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03.人是意识形成和智力发展的产物。
人类根本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人类意识的形成,一是人类智力的发展。这两方面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恩格斯把“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看成是“完全形成的人”的两个基本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3,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2页。
204.人既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又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人既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又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在人成为人的全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
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3,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8页。
205.人是历史的产物。
人的存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
从人的最后结果来说,人也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45页。
206.人既有独特特点,又有共同点。
每个人,既有独特的特点,又有“一般人”的共性。
“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
理解的重点是:从“一般”引出“普遍”,“一般”指个人的存在,“普遍”则是“一般”的“共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2页。
207.人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著作中写道:“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这里有两个重点值得注意:第一,是“有生命”,即活人。第二,是“个人”,而不是“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页。
208.劳动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动力源。
劳动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通过劳动而诞生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在劳动中,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同时改造自己本身。
人类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人类学家摩尔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划分三个时代:
(1)蒙昧时代;
(2)野蛮时代;
(3)文明时代。
恩格斯肯定了这种分析的合理性,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总之,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页。
209.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体。
人是目的还是手段,这一个问题首先是康德提出来的。
马克思认为:“(1)每个人只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上述表述说明人与人之间互为目的,互为手段,概括而言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
210.人之为人在于人的社会特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0页。
211.人不是生产财富的机器。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分钟自由的时间,他的一生如果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的需要所引起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连一个载重的牲口还不如。他身体疲惫,精神麻木,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212.人始终处于全面发展全面性的过程中。
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213.人能动地、现实地发现自己。
人的主体性价值和客体性价值,在一定阶段上只是作为潜在价值而存在。但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潜在价值才会转化为现实。
马克思说:“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发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发现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214.人是自我劳动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是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页。
215.人是从鱼发展而来。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人是从另一种动物产生的,实际就是从鱼产生的,人生最初的时候很像鱼。这一观点是他在公元前6世纪提出的。”
恩格斯认为它符合现代进化论自然科学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63页。
216.人同动物区别是从人开始生产生活资料时区别开来的。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217.人既是历史剧的作者又是剧中人。
人的本质说明,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是一身二任的。即人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把这些人既当成他们本身的历史剧的剧作者又当成剧中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7页。
218.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出过程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提出是马克思关于人学的认识的深入发展的体现。
这一论述不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才第一次提出的。早在马克思的第一篇论文《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引用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就是为了说明获得人的特性,只有在社会共同生产条件下才有可能。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又写道:“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但相比较而言,《提纲》的论断更明确和准确,明示了“社会关系”的概念,明确了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3页。
219.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20.人类的历史是劳动史。
恩格斯说:“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21.人通过劳动产生意识。
人通过劳动,“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222.人是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自己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5页。
223.人存在的基本前提是劳动。
“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不仅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的存在也就没有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页。
224.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指出:“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他以手为例,写道:“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页。
225.人的特征即劳动。
恩格斯在《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9页。
226.动物顶多能采集,而人则能生产。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作用》指出:“人类社会区别动物界的本质在于,动物顶多能采集,而人则能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36页。
227.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倡扬青年人为千百万人的幸福而献身,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面对我们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页。
228.人天然地为生存和享受而斗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旦有了生产,所谓生存斗争便不再围绕着单独的生存资料进行,而要围绕享受和发展资料进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229.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追求享受。
1875年11月12日,恩格斯在给拉甫罗夫回信中,首先引用了拉甫罗夫的一段话:“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享受。”然后评价说:“您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230.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一个是《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另一个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即:“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这里的“社会关系总和”和“他们的需要的本性”是非常明确的论述。它深刻地说明“人是社会动物”、物质性需要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231.人是最社会化的动物。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
恩格斯说:“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动物的社会组织是盲目的;人的社会组织,是有意识创建的,是有目的性的。社会又是什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7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0页。
232.人是一切物质因素的原素。
1956年,毛泽东强调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7页。
233.人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
“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经常的产物和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45页。
234.人是能制造工具的动物。
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人是能制造工具的动物。”马克思高度肯定这一定义,并认为,人能制造工具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正因为如此,“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235.人是从土中产生的。
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巴门尼德认为:“人是从土中产生的。”
——袁贵仁:《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154页。
236.人是从地里出来的。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认为:“人是从地里出来的,就和虫豸之类的产生的方式一样,并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也并没特别理由。”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2页。
237.人是社会的存在。
“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
238.毛泽东在《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它》一文中指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39.人比黄金还贵重。
1945年毛泽东在谈到时局问题说,我们党在大革命时期和在内战时期虽然都吃了大亏,但“留下了宝贝,这个宝贝就是人”。“这是一堆宝贝,一不是金,二不是银,比金银还贵重”。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页。
240.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
毛泽东在《关于人的基本特征及其他》一文中指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1页。
241.人是自我挑战者。
人,就是对自我的挑战者:“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挑战。”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7页。
242.人的一生,都在奋斗的航程中。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日记中写下:“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肖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期和革命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47页。
243.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贵的。
毛泽东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贵的。”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401页。
244.人是一种宇宙元素。
人们借助“人”不能解释任何东西,因为他不是一种力量,而是存在的核心中的一种脆弱;他是一种宇宙因素,但也是所有的宇宙因素在此通过永无完成的转换来改变意义并变成为历史的场所。况且人是处在对非人的自然的沉思之中而不是处在自爱之中。为了使他的生存本身成为他的愉快的对象,为了使人们有理由称呼“人类沙文主义”,他的生存被扩展到众多的事务中(差不多是所有的事物中)。
——[法]梅洛庞帝著,刘大春译:《哲学赞词》,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7—78页。
245.人是自然最后被反射在上面的人。
自然,就是像产生石头和树木的自然那样无意识的自然,人就是自然最后被反射在上面的人。但是,人身上的这种无意识不是事物之夜,而是情感之光。因为它不仅是意识的希望,而且还是意识的条件:它动员主体,主体在完全呈现在一个对象面前时产生意识,这对象自身更加完全,因为,意识所展现的或悬而未决的可能性赋予对象以意义。自然通过想象产生意识,意识通过想象从呈现过度到表象。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著,《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2页。
246.人是唯一能“把自己的巢弄脏”的动物。
环境危机告诉我们,在人类所占据的地方——地球之上,出现了严重的故障。错误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因为据我所知,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最近发生在地球上的污染事件是由于与人没有关系的自然变化的结果。事实上,在世界上,相对来说,没有被人类强权的手所接触过的地区已经寥寥无几了。在这些地区里,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烟、污水以及破坏的土壤。环境的紊乱必然是因为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中的某种错误所引起的。
在某些时候,有一种解释,即人是一种肮脏的动物,它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人是可能“把自己的巢弄脏的”。
——[美]巴里·康忙纳著,侯文蕙译:《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247.人主要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
弗洛姆则认为:“人主要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社会存在通过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方式与劳动方式),塑造了人的性格结构。”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372、139页。
248.人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者一个理性,这些名称的意义是我以前不知道的。那么我是一个真的东西,真正存在的东西的;可是,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说过,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4页。
249.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意识。
“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只是这里所说的意识是在严格意义上的……只有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那种生物,才具有最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动物固然将个体当作对象,因此它有自我感,但是,它不能将类当作对象,因此它没有那种由知识得名的意识。”
——[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等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6页。
250.人的绝对本质在于理性、爱、意志力。
“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能力,意志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绝对本质。”
——[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等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7—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