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即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来看,也仅仅是丝路所有54条廊道中的一条。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其中22处在中国境内。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 668.16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89 963.13公顷。在中国境内遗产区总面积为29 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 526.03公顷。它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运河、亚欧大陆的历史桥梁,反映了悠久的中西文化交流和我国西北各民族融和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
实际上丝绸之路全部覆盖的我国西部11省区,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内,其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远远超过了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区域。《愿景与行动》指出,开发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是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开发丝绸之路历史廊道风光旅游
绵延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上有辽阔的草原、山岳峡谷、冰川雪峰、沙漠戈壁、湖泊河川和绿洲田园风光。这条历史廊道本身就是举世罕见的壮丽画卷。从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西行,可以亲历黄河上的三门峡、晋陕大峡谷和壶口瀑布。进入陕西渭河流域的平原是一派古老黄土地上的田园风光,渭北高原上密布着汉唐帝陵和人文始祖黄帝陵。横亘关中平原南部的大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分水岭。这里有最著名的大熊猫、羚牛、朱鹮、金丝猴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巍峨的华山、终南山、太白山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和神仙传奇。进入丝绸之路的金腰带甘肃,在陇山两侧秀丽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麦积山石窟、古老的道家仙境崆峒山和中华民族始祖伏羲庙。在祁连山和龙首山的拱卫下,风光旖旎的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哺育着历史悠久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它们是最早的丝路重镇。丝绸之路穿越天山,走过昆仑山,沿着库姆塔格沙漠、浩瀚无边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塔里木河两岸数百万亩胡杨林的荫蔽下直奔葱岭。沿途星罗棋布的戈壁绿洲、仙境般的天池和骞里木湖、晶莹剔透的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冰川雪峰把这条风雨古道装扮得五彩缤纷。丝绸之路穿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后进入中亚、南亚,那里又是一番异国风情。丝路北方的草原路一路逶迤穿越蒙古高原的茫茫大草原和阿尔泰山北麓进入南俄草原。在草原路可以尽情领略最炫草原情、蒙古风。丝绸之路青海路在青藏高原呈现的是高原明珠青海湖、 日月山、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大美三江源和藏族的神山冈仁波齐峰、圣湖玛旁雍错,还有举世闻名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南丝绸之路(西南夷道)翻越秦岭进入云贵川,可以看到神奇的巴山蜀水和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壮丽风景,它们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
正因为丝绸之路有如此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19世纪以来的丝路探险和亚洲腹地探险成为100年前欧美国家风靡一时的壮举。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仍然可以依托这些具有永恒魅力的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历史廊道属性和现代化道路交通体系优势,开发丝绸之路的游线产品。如探险游线、 自驾车旅游和特色及专项旅游。以笔者主持的《甘肃省自驾车旅游综合服务体系规划》为例,规划的“三大经典自驾车游线”有:甘肃丝绸之路金腰带自驾车游线,大香格里拉游线甘肃段自驾车游线,甘肃华夏文明游自驾车游线;“六大自驾车旅游专项游线”有:祁连山探险自驾游线,巴丹吉林沙漠越野自驾游线,甘南大草原风情游线等;“五大区域配套游线”有:南部(甘南、临夏)民族风情游自驾车游线,陇南(武都)生态游自驾车游线,省会都市圈(兰州、白银)休闲观光游自驾车游线等;“八大特色主题游线”有:黄河奇观游自驾车游等;“七条省际区域协作自驾车游线”有:甘肃、新疆丝绸之路自驾车游线,甘肃、四川九寨沟自驾车黄金游线,甘肃、四川、云南大香格里拉自驾车游线,甘肃、陕西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自驾车游线,甘肃、宁夏黄河风情和西夏文化游线,甘肃、内蒙古大漠戈壁探险自驾车游线,甘肃、青海河湟文化和祁连风光游线。在笔者曾主持的《新疆喀什地区旅游发展规划》里规划开发了帕米尔高原风光游、叶尔羌河绿洲风情游、慕士塔格冰川探险游等旅游产品。
(二)挖掘文化线路的内涵,开发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特色旅游
甘肃嘉峪关
古代丝绸之路的商旅和各族先民是沿着绿洲、水系、商镇活动的,因此在丝绸之路上遗存下许多文化遗址。而这些商镇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互相关联的中心城市及发展带。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民族迁徙之路、求道之路:张骞、班超沿着丝路去西域联络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建立保卫丝路的都护府;东罗马帝国商人、粟特商队、波斯商队沿着丝路到中国贸易;法显、玄奘沿着丝路到西域印度求取佛经,景教、袄教、佛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沿着丝路传播到中国内地;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等民族沿着丝路迁徙并建立政权。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使其今天成为一条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黄金路线,由此可见属文化线路类型遗产的丝绸之路,可以大力开发文化之旅,发展丝路特色旅游吸引国内外游客。如,寻找丝路失落的古代文明之旅,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之旅,追寻玄奘西行之旅,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之旅,黄土高原华夏文明寻根之旅,先秦与三国历史文化之旅,汉唐帝陵与汉唐文化之旅,河西走廊丝路胜迹访古之旅,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之旅,黄土高原民俗风情体验之旅,红军长征与陕甘宁边区红色文化之旅,平凉崆峒山道家养生之旅,天水伏羲文化之旅,青藏高原藏传佛教文化之旅,临夏莲花山、松鸣岩回族花儿会之旅,阿曼尼莎汗和十二木卡姆之旅等。
(三)依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上的沿线中心城市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西宁等省会城市将成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沿线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也将成为重要节点。因此,丝路文化创意与规划应该将这些省会和旅游文化名城作为丝路文化旅游的重点。
丝绸之路2000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批丝路文化底蕴深厚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名扬丝路的城市。它们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丝路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这些物质文化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丝绸之路历史打开了一扇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截至2016年,我国有130座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在丝绸之路沿线11省区共有洛阳市、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汉中市、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同仁县、银川市、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库车县、伊宁市、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会理县、遵义市、镇远县、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市、建水县、巍山县、会泽县、拉萨市、 日喀则市、江孜县等37座城市列入历史文化名城。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述省会和历史文化名城大部分成为丝路上的中心城市或区域中心。在全域旅游思路指导下,按照全时空、全产业链、全要素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和服务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例如,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市现有84个景区景点,乌鲁木齐现有33个景区景点,敦煌现有42个景区景点,吐鲁番现有40个景区景点,喀什现有50个景区景点。其中不少是反映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和博物馆。如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兴庆宫、净业寺、仙游寺、大唐慈恩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城固张骞纪念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玉门关和阳关遗址、汉长城遗址,吐鲁番交河遗址、高昌故城、阿斯塔纳古墓群,拜城克孜尔石窟,喀什盘橐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丝绸之路博物馆,莎车王陵和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园等。
但目前上述城市以丝路文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无法凸显作为丝路名城和丝路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和功能。此外,在这些节点上丝路文化遗址和景点都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丝路文化风情廊道或串联的专项游线而组织起来,今后应整合丝路文化的景区景点,大力加快丝路文化的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并建设丝路文化产业园区。
在建设丝路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集群方面,西安大唐西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大唐西市主题博物馆其实是综合性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文化产业综合体。它是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了“西市遗址”,是西安市“唐皇城复兴计划”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博物馆内的遗址保护面积为2500平方米,包括十字街遗址、道路车辙遗址、石板桥遗址、店铺房基遗址、不同时期的排水渠遗址等。展览区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20多年来收藏的文物为主。博物馆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身。同时具有购物、餐饮、休憩、文化演艺等设施和功能,形成了丝路文化产业综合体。大唐西市不仅以泛旅游的产业构造了文化休闲的新业态,而且凭借这些历史留下的种种痕迹,使旅游者可以体验丝路文化和千年西市的繁华,重温盛唐时光。
充分挖掘丝绸之路文化,以丝路重镇打造全域旅游最成功的案例是敦煌市。
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敦煌作为“咽喉锁钥”、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第296窟窟顶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6年敦煌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 “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
敦煌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鸣沙山—月牙泉为国家5A景区,还有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近年来,敦煌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遗产,突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大全域旅游发展力度,谋划敦煌丝路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布局,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①加快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接待服务提档升级行动,改造提升敦煌夜市、旅游公厕,鼓励支持五大景区、近150家酒店和13家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完善接待设施,督促景区景点、车站机场、农家客栈等服务主体落实标准化经营管理规范。②注重旅游文化内容建设,加快推进莫高窟—月牙泉大景区、阳关—玉门关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敦煌旅游集散中心、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丝路文博会会展中心、文博园、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阳关龙勒景区、大剧院、敦煌国际酒店、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城市规划展馆、中医生态养生园、又见敦煌等场馆设施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③积极推进丝路文化旅游与特色农业、民俗文化、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新建莫高农耕博物馆、鸣山葡萄庄园、转渠口创意农业示范园,建成20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打造4条特色街区,新建80家农家园等乡村旅游综合体。④推动会、展、演、娱产业融合发展,连续成功举办5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准备工作会、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第八届甘肃省文博会等文化会展。引进《又见敦煌》《丝路花雨》等精品演出剧目,举办“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丝绸之路(敦煌)国际马拉松赛、敦煌文化系列论坛等精品文化活动。⑤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通过省级评估。⑥注重深化区域协作,借助首届文博会、国家“丝绸之路旅游年”的双重机遇,与丝路沿线50多个地市、国内70多个景区(点)建立旅游产业联盟,加快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敦煌旅游官方微信订阅量跃居全省首位,旅游产品线上营销突破5000万元。旅游旺季向两端延长75天,翻开了敦煌文化世界共享的崭新篇章。年接待游客在三级跳后2015年增量首次突破150万人次,达到6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 目前,敦煌市已经实现了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一会四区” 目标,敦煌也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丝路文化遗址,再现丝绸之路文化奇迹
根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所列33处遗址点名录,其中22个在中国。主要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但向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申报的丝绸之路段,仅仅是丝绸之路所有54条廊道中的一条廊道。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一部分,遗产区总面积为29 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 526.03公顷。事实上许多丝绸之路的廊道、路网没有包括在内,因此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以及文化遗址点,还有很多没有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比如,绿洲丝绸之路的南道以及草原丝绸之路、青海路(唐蕃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西南夷道)和广泛分布的丝路文化遗址点。例如,陕西省世界文化遗产有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甘肃省世界文化遗产7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新疆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青海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宁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西北五省总计世界文化遗产2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计达到609处。从重要性方面看,它们许多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唯一性,如世界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文化中具有开创性,如陕西省的7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集中体现出陕西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国家层面的决策地,是开通丝绸之路第一人张赛的故乡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地。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葱岭石头城——蒲犁城
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公园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遗址古迹名胜,其中有许多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反映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主要包括古城古都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寺庙佛塔、石窟艺术等历史遗址和丝路地域出土的文献文物。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秦兵马俑、骊山华清池、茂陵、唐乾陵、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司马迁祠墓、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泾川王母宫和大云寺、炳灵寺、鸠摩罗什塔、黑城遗址、张掖大佛寺、敦煌莫高窟、玉门关和阳关遗址、锁阳城遗址、嘉峪关长城、拉卜楞寺、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故城遗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唐王城、铁门关、盘橐城、北庭都护府遗址、小河和营盘等楼兰遗址、莎车王陵和阿曼尼莎汗墓、西夏王陵、青海伏俟城遗址、塔尔寺、西安大明宫乡北周史君墓石椁、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石屏画像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敦煌遗书、吐鲁番出土文献文物等。
反映和见证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遗址、文献文物是开展丝路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与宝藏。它们是丝路历史形成的不可再造的遗产。首先应遵照国家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确保上述文化遗产资源的安全。旅游开发亦不应违背上述方针原则。丝路文化资源在11省区分布广阔,虽然不可能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但鉴于资源的珍贵、丝路经济带自然环境的严酷,以及当前丝绸之路旅游热带来的影响,除遵从国家相关法律外,各省区还应当有相应的地方立法实施保护。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龚益在《关于国家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立法原则》一文提出的一些立法原则是正确的:“自然文化遗产的权利归属只能为国家所有; 自然文化遗产立法不能成为部门权力划分的契约; 自然文化遗产立法必须体现代际公平;立法应明确禁止以破坏遗产资源为代价的谋利行为;立法应规定对破坏遗产资源的行为实行针对个人的惩戒。”
丝绸之路具有明显的文化线路属性,唯此才能全面地反映和展现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风貌。但目前分属11省区的众多资源实际上是以单体资源存在的。各省区缺乏对所属丝路文化资源遗产的整合,也不能反映相关地域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地位和资源的主题特征。因此旅游规划和丝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考虑突出主题特征。例如,洛阳和西安是丝绸之路起始段,按照这个定位和主题就应该将白马寺、玄奘故里、龙门石窟、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等资源整合为“丝路起始段”主题的专项文化游线产品。甘肃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金腰带,河西走廊更是丝路咽喉。它的定位应该是“丝路精品游线”,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敦煌莫高窟、玉门关及阳关遗址以及河西四郡历史文化名城整合为“丝绸之路旅游黄金通道”主题。新疆的丝路文化资源是沿着天山廊道分布的,遗址点的高昌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交河故城、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和其他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盘橐城、米兰遗址、石头城、伊宁老城、喀什噶尔老城、铁门关等真实地再现了2000多年来这条风雨古道上的历史沧桑。作为丝绸之路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天山廊道,应将上述资源整合为“丝绸之路天山廊道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旅游专线。其他文化资源也都应按照这个思路整合包装并开发为丝路文化的旅游产品。
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在保护前提下,有效利用上述文化资源遗产,丝路文化旅游可以先行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点整合捆绑,作为丝路文化的亮点推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专项游。按照“互联互通,旅游先通”的步骤,将境内22处遗址点和境外11处遗址点进一步整合梳理,协调中、哈、乌三国,开展跨境旅游,让丝路文化旅游走出国门。
(五)依托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展示丝路地域文化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我国11省区,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它们是集中展示和反映丝绸之路和丝路文化的最好的公共文化设施。除各省市级博物馆外,还有许多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中心,它们以丰富多样的藏品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丝路地域的文化。丝绸之路西北5省区,文博事业十分发达,除近400个省区县市都有博物馆外,还有众多主题、专项博物馆、陈列馆和文化中心,总计近1000家。在各省区博物馆基本都有关于丝绸之路的专题展陈。主题专项博物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包括洛阳)主要如下:
洛阳天子六驾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都城博物馆、商城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碑志拓片博物馆、驿站文化博物馆、唐三彩工艺博物馆、三彩艺术博物馆、洛阳龙门博物馆、长安杜甫纪念馆、临潼区扁鹊纪念馆、蔡文姬纪念馆、武功苏武纪念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茂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兰州非物质遗产陈列馆、兰州秦腔博物馆、广河齐家文化博物馆、酒泉公路主题博物馆、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山丹新河驿与揣庄文化城、肃北黑戈壁陈列馆、嘉峪关市长城博物馆、嘉峪关民间博物馆群、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博物馆、西夏博物馆、武威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武威文庙博物馆、敦煌博物馆及敦煌影视城、敦煌数字博物馆、敦煌阳关博物馆瓜州桥湾博物馆、敦煌玉门关遗址陈列展览馆、天水成纪博物馆、秦州乡村记忆博物馆、秦安大地湾博物馆、泾川大云寺博物馆、须弥山博物馆、庆阳岐黄中医药博物馆、合水县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北石窟寺博物馆、宁夏回族博物馆、银川西夏博物馆、宁夏移民博物馆、宁夏交通博物馆、宁夏农垦博物馆、宁夏沙漠博物馆、宁夏红酒博物馆、水洞沟长城博物馆、新疆军垦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新疆坎儿井博物馆、新疆大漠土艺馆、新疆艺术中心、新疆若羌楼兰博物馆、新疆霍城薰衣草文化博物馆、柯尔克孜民族博物馆、和田地毯博物馆、龟兹博物馆、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馆西域三十六国风情园、喀什丝绸之路博物馆、喀什西域博物馆、张骞纪念馆·疏勒历史博物馆、莎车县十二木卡姆博物馆和传承文化中心、十二木卡姆故乡园、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馆、青海历史博物馆、青海黄南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此外各省市还有水利、地质、农业、湿地、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类各种博物馆、陈列馆。
庞大的博物馆文化资源可以支撑起丝路文化的文博产业。应当充分利用上述公共文化资源作为丝路文化旅游的窗口和基础产品,加强国际、省区、馆际交流协作,开展丝绸之路精品文物展、丝路文化主题展、穿越丝路历史展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展陈活动,弘扬丝路文化,贯彻“互联互通,旅游先通”,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
我国丝路沿线的博物馆、陈列馆和文化中心虽有丰富、高品位的馆藏文物,但在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方面与国外和港台博物馆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该馆依托馆藏绘画、书法、陶瓷、金银饰品、玉器、丝绸织品等馆藏文物和艺术品,设计开发出了许多高仿书画、扇面、镇纸、文房四宝、仿古艺术瓷、茶具、景泰蓝、文化衫、绣品、手串、装饰画、绢画、冰箱贴、纪念章、纸巾等。这些纪念品不但宣传了博物院、提升了旅游吸引力,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丝路沿线的博物馆也有一些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如洛阳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开发的唐三彩、民俗画、农民画、碑林博物馆的碑拓、武威文庙博物馆的铜奔马等,但品种仍然较少,并未形成文化系列和商品化规模。今后应按照泛博物馆产业的理念,培育多种文化业态,加快文博事业的产业转型,大力开发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
(六)大力推进文创产业园区建设,构建丝路文化产业
“旅游+”是一个大趋势。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集政府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优势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是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有效载体,也成为“旅游+”的最好平台。 目前,文旅产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正在丝路沿线省区蓬勃发展,丝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文创产业园区的形式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资本的青睐,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旅游吸引力和市场潜力的载体或平台。
陕西现有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8家国家动漫认定企业,上百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西安曲江新区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先后建成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周至楼观台道文化景区和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文化部在甘肃省先后命名了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国家动漫企业2家;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在全省命名了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市州也相应地命名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这些园区涵盖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期刊图书、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在促进产业积聚、促进人力、科技资源整合,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并已经成为甘肃省文化企业茁壮成长的孵化器和骨干文化企业壮大发展的助推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敦煌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平凉市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会宁红色文化产业园、武威雷台天马文化产业园、张掖大佛寺文化产业园、景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通渭书画产业基地、临洮彩陶艺术基地、兰州金城古玩城、甘肃纪元等一批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已初具规模,敦煌文化产业园入驻各类企业总数53家,其中文化旅游企业37家。新疆七坊街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入选“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名单”。七坊街建有新疆当代美术馆、新疆小剧场、新疆服装输出中心、新疆民族手工艺研发中心、动漫COSPLAY演艺基地、新疆原创音乐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涉及绘画、手工艺、动漫、影视、雕塑、服装、音乐等领域,成为全疆艺术类型覆盖面最全的文化产业园区,入驻艺术家及从业人员200余人,入驻文化类企业23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由于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发展中,文化产业园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今后应作为旅游创新发展的支点和平台。
第一,丝路沿线省区的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发展势头迅猛,数量和实力不断增强,其功能和规模已经超越传统景区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中心、集散中心、旅游消费中心。由于有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发展潜力和社会资本大批投入,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的竞争力、吸引力、综合消费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旅游景区,而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以陕西省为例,“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文化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值不断提高,GDP占比稳步提高。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16.7%。 目前,陕西90%的文化企业或关联企业由民营企业投资,民营文化企业总产值占全省文化企业总产值的70%,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保持在30%左右。其中西安大唐西市已不仅能直观领略千年前的古遗址,还能通过丰富的文物展陈,感受盛唐商业文化,古代丝绸之路的繁盛为特色,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和复兴丝绸之路文化为己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商会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策划实施网上丝绸之路、丝路国际博览园、丝路风情街、丝路国际博物馆城、丝路文化创新工程“五丝”工程。2015年12月,由大唐西市发起组建的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并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投资论坛,持续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文化产业合作。甘肃省庆阳香包文化产业基地拥有法人单位机构数401家,从业人数11 789人;对外营销窗口48个,产品达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年生产900多万件,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基地
第二,产业聚集特征明显,为丝路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以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功能定位为具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一核五重三辅”文化产业布局。“一核”即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五重”即为传媒出版业、影视制作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为重点,“三辅”即以会议展览业、旅游文化业、印刷广告业为辅助。园区发展目标是打造集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和周边国家民族文化艺术为一身的、辐射中西亚地区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施园区和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示范街区建设。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融资平台、企业后勤保障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助推器的功能。 目前首批引进的项目有:“新疆国际传播中心”和“新疆译制大厦”。新疆国际传播中心将建设成为新疆的信息传播中心、外宣品制作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新疆译制大厦包含新疆文艺译制中心(基地)、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和新疆民族文字出版和数字新媒体基地三大项目,主要开展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艺产品、影视和文字译制,以实现对少数民族译制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亮点。以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它是陕西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陕西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市场平台。在经营发展中实施“文化精品生产、文化景区建设、文化资本运作”三轮驱动,积极构建全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平台、全省文化资源整合平台、陕西文化品牌创建平台、陕西文化要素交易平台、文化资本增值平台。陕文投集团目前总资产131亿元,产业范围覆盖影视、艺术品、传媒、文化旅游、文化金融和互联网六大领域,拥有21家全资和控股公司,已成为产业门类丰富、初具资产规模的国有文化企业。
第三,创新功能强大,可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更多的丝路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甘肃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了独具甘肃特色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体系。例如,在敦煌古城鸣沙山麓建设的“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敦煌软件和动漫文化产业基地)是一座集敦煌文化精髓于一身,彰显本土原创动漫,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园。基地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与旅游互补渗透共赢发展。以动漫企业和软件研发企业为主,整合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等产业,包含相关衍生的各行业企业,如动漫书刊、影视、音像制品出版、动漫制作培训、创业孵化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外包企业,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形成一个兼具创业孵化功能的、绿色环保的可循环产业园区,兼纳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形成甘肃省的可循环文化创意与旅游休闲产业的整合链条。除了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娱、文化艺术等传统服务,还可用现代技术和数码软件等创新的表现形式向旅游者展示敦煌文化。又如甘肃省天水汉唐陶艺公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已开发具有中国传统雕塑特点的甘肃天水历史文化艺术品“麦积山石窟雕塑、壁画、大地湾彩陶、伏羲文化艺术品、敦煌雕塑”等五大系列、600余种。该基地具有城市大型景观雕塑、文化浮雕的设计、制作能力,已经成为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全国众多知名艺术院系的签约教学示范、实习、创作实践基地。
第四,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多业态、多成分、多元化经营的平台,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景区合作协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方式。土族是我国西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族源来自丝绸之路青海路上的鲜卑吐谷浑部,5世纪曾建立了丝路重要的吐谷浑王朝。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已列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国土族故土园”,以笔者主持规划设计建设的大型土族文化旅游景区“彩虹部落”为骨干,整合了小庄土族民俗旅游村、青海青稞酒集团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公司高尔夫球场和网球馆、威远酒厂西部土族园景区、酩馏酒庄文化旅游景区等,构建了互助县最大的旅游文化综合体,不但壮大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实力,而且也为下一步5A景区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之土族服饰
(七)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丝路文化旅游内涵,提升丝路文化旅游品质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季羡林先生指出:“我常常想,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持续时间很久的大的文化体系只有几个,这就是: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闪族伊斯兰文化体系、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而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要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李明伟著:《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在这片民族融合的亚欧大陆区域曾经有匈奴、月氏、乌孙、粟特、氐、西羌、回鹘、突厥、铁勒、蠕蠕、嚈哒、吐谷浑、吐蕃、党项、准噶尔、蒙古等活跃。通过战争、贸易和政治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遇合交融。这些古代民族进入封建化过程,在丝路沿线我国西北广袤的土地上先后建立了许多具有独特文明的王国或聚落。如西域三十六国,吐蕃王朝,吐谷浑国,河西五凉王国,突厥汗国,西夏王朝,喀喇汗王国,甘州、高昌的回鹘王国,吐鲁番王国,以及契丹人的西辽王国,蒙兀儿人的察合台汗国,从而使祖国的大西北得到开发。我国的西部地区之所以成为民族融合的历史摇篮,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归功于伟大的丝绸之路。这个历史过程深刻地影响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区域。 目前我国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区生活着蒙、藏、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达斡尔、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保安、撒拉、裕固、满、土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并且有数十个民族区域自治区、州、县,因此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和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文化基因库。民族史诗说唱(如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民族歌舞艺术(如藏族锅庄舞)、民族文学和传说(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民族服饰(如土族盘绣彩虹服饰)、民族工艺技术(如青海藏族的热贡艺术)、民族餐饮、民族节庆(如锡伯族西迁节)、民族民俗风情(如哈萨克族叼羊和“姑娘追”)等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靓丽的风景线。作为体验丝绸之路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产品,它们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发展来说,面临着两个任务。一个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及其传统。民族文化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沿线西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和社会风俗所构成的亚文化多样性体现了旅游吸引因素中最宝贵的文化差异、文化层次、文化区域的价值。保护和传承丝路民族文化及其传统首先必须注意保护这种文化的原生状态,即保护它的文化生态。第二个是如何开发利用丝路民族文化资源,创新丝路文化旅游产品。必须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正确地表达其传统的内涵和形式,不使它们受到外来时尚文化的侵蚀,防止市场化商业运作中低俗文化对民族文化纯洁性的污染。同时要注意,民族文化往往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要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区分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不因旅游文化开发利用的不当而伤害少数民族同胞的宗教感情。在这方面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部落”大型土族文化旅游景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彩虹部落”在规划土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时,非常注意全面系统地反映从鲜卑吐谷浑部到现代土族文化的历史传承,通过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土司府、土族民居、土族祖先崇拜仪式活动、土族婚俗、土族18坊街区、土族观经舞、安昭舞、於菟舞等歌舞艺术表演、土族服饰盛装巡游和游乐活动等项目,生动地再现土族文化全貌。一方面使游客深入认识了这个历史久远、曾在丝绸之路上辉煌过的民族及其文化,另一方面以丰富的旅游文化产品满足了游客的文化体验诉求。
(八)举办重大节事,创新丝路文化盛典,促进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
丝路旅游创新发展应借助“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开辟的国际经济合作通道,依托沿线旅游城市,把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打造成演绎丝路文化盛典的平台和弘扬丝绸之路文化的营销渠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节事;另一类是随着丝路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由地方政府倡导组织的大型文化旅游节事,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后,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为主题的节事活动。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是我国多民族聚集地区,世代生息于此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事。传统节庆是传统文化积淀的历史风俗。每个节庆都有特定的地域、历史时期、民族、民俗和宗教含义,而且得到相关地区、民族的整体认同和尊崇,绝没有随意性、临时性。它们或者来源于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或者来源于农牧业生产劳动,或者与宗教信仰有关。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甘南藏族的“香浪节”,青海土族的纳顿节,甘青地区的花儿会,青藏高原藏族的雪顿节和晒佛节,新疆锡伯族的西迁节和蒙古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节,穆斯林群众的三大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圣纪节,青海湖地区的祭海、转山等。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尔德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时间在每年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约公历9月)。从1992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和地区政府首次正式推出“中国喀什古尔邦节”大型节庆活动。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一天。政府的各级领导人还和穆斯林群众一起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畅叙情谊,祝贺穆斯林节日幸福、快乐,增进民族团结,给穆斯林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到艾提尕尔清真寺聚礼,之后在广场庆祝节日。喀什艾提尕尔广场上有成千上万名维吾尔族群众参加的群众集体舞会——跳萨玛舞。乐师们在清真寺屋顶上敲起纳格拉鼓和吹起唢呐,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和清亮高亢的唢呐声,整个广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后宰牲献牲,宴请亲朋好友。
纳顿节是青海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每年从夏末麦场结束时(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农历九月十五日)才告结束,历时近2个月,人称纳顿节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纳顿节特点十分鲜明,它是一种乡人傩民俗活动,以民间信仰为连接村落的纽带,流传历史久远。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民族地方特色。纳顿节的正会由跳会手舞、跳面具舞(傩戏)、跳“法拉”(巫)三部分组成。跳“会手”是集体舞蹈队伍,数十人或百人不等,锣鼓喧天,欢声雷动,彩旗飘舞,缤纷绚丽,声势浩大。会手歌舞结束后,接着有《庄稼其》《三将》《五将》《杀虎将》等古朴的民间傩戏表演。傩戏傩舞保存着北方民族萨满文化,同时又吸收了汉文化二郎神、关公崇拜等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其音乐、舞蹈、颂词、服饰、仪礼等都富于特色。土族纳顿节是青海独有的一种本土文化,历史悠久。作为活形态、原生态的民间传统文化现象,它是人们认识土族历史的“活文献”,它形象地表述了土族历史的发展进程,表现了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生产的历史过程,不仅是土族人民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会,而且对研究土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生产生活、民俗风情有重要的意义。土族纳顿节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1368年前后),是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甘肃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又称“四月八花儿会”,“龙华歌会”,是甘青河湟地区回汉各族群众古老的民俗节事活动——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大会,起源于佛教龙华大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甘肃省和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举行的花儿会,为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所唱的民歌“花儿”也叫“和政花儿”,属“河湟花儿”之“河州花儿”。 2006年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松鸣岩花儿会传统歌会会场有独唱、对唱、齐唱、咪咪独奏等演唱形式,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更有动人情歌。演唱曲目繁多,河州花儿的大部分令调这里都有,“牡丹令”尤为盛行,并有自制的四弦子、咪咪等乐器伴奏。歌会时各民族的歌手云集于此,在山间林中搭起帐篷,昼夜对唱。歌声此起彼伏,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歌会吸引了甘青地区无数旅游者。
总之,传统文化节事反映了当地社会民情,凝聚了传统文化精华,再现了民族精神,具有很高的民族认同和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文化节事是旅游者最喜闻乐见的旅游文化参与方式。这类传统节事是丝路文化的资源宝库,具有垄断性、唯一性和情景融合的现场感,开发为观赏性强、参与性高的文化旅游产品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应该注意的是,传统文化节事节庆的旅游开发要忠实于原生文化的精神和形态,保护其原真性,尊重原住民的风俗和信仰,避免过度商业开发和作伪作假的人造节庆冲击传统节庆现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型文化旅游节事的优势是:官方搭建文旅平台并有政府相关政策支持,能够协调组织产业链很长的业态齐聚,能够有效推动国内外、省区间交流,成为丝路文化交流的正式渠道,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明显。因此,近年来丝路沿线省区为响应“一带一路”战略,这类大型节事、庆典、博览会举办了不少,这是丝路文化旅游创新的良好趋势。
如陕西省举办的大型丝路文化节事庆典有:2014年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 2014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西安),第二届丝绸之路商旅文化博览会(西安),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 2014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展,其中国际买家136个。主参展商17个,24个国内省区市的34家参展商参展。展会期间共接待专业观众3000多人,公众3万多人次,签约21个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105.67亿元人民币。
甘肃省2011年至2016年共举办了6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第六届旅游节由国家旅游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中国旅游协会支持,白俄罗斯共和国作为主宾国参加。期间,同时举行了“2016丝路之光·畅游甘肃之夜”、丝绸之路国际旅行商大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产品展览会和“千万游客畅游甘肃”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此次节会的主题是:“畅游绚丽甘肃,发展丝路旅游”。开幕式上通过旅游大数据分析、网络评选、专家评审,发布“丝绸之路旅游十佳”系列信息,以分享丝绸之路旅游发展成果,提升丝绸之路及甘肃旅游品牌形象。 “2016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旅游十佳”共有八个方面的内容,即:丝绸之路十佳特色旅游城市、丝绸之路十佳旅游品牌活动、丝绸之路十佳旅游景区、丝绸之路十佳特色旅游酒店、丝绸之路十佳特色美食、丝绸之路十佳旅游商品、丝绸之路十佳国际旅行商、丝绸之路十佳国内旅行商。2016年9月20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举行。博览会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是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国家级文化博览会,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文博局邀请法国为文博会主宾国,山西省为主宾省,共有58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19个友好城市参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了2006年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2013年第11届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2014年丝绸之路国际食品展览交易会,2014年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截至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了两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届中国—阿拉伯博览会。博览会期间7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机构参与中阿经贸论坛,前三届共有18位总统级领导人、195位部长级官员、95位大使和500多家企业与会,3万多家参展商参展。
2014年青海省举办了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暨丝绸之路地毯展交会。青海从2002年开始举办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拉力赛,如今它已成为亚洲和丝绸之路顶级最大规模公路自行车赛事。
文化旅游节事、庆典、会展等对宣传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弘扬丝路文化、推动丝绸之路旅游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创新的平台,也是丝路文化的载体、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的推广营销渠道。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例,敦煌文博会就是一次“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大秀场,也是一次精彩的甘肃旅游大营销。博览会精心设计推出的丝绸之路精品游、黄河风情游、华夏文明寻根祭祖游、草原民俗风光游等品牌旅游线路,体现出甘肃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目前文博会产生的后续效应正不断放大,2016年“十一”黄金周“游敦煌,观文博”成为新热潮。《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文化力作演出,使各个展馆都成为移动的景区,吸引众多游客。据统计,2016年9月23日文化年展面向公众开放后,每天吸引近万名游客参观。在文博会的有力带动下,“十一”期间,甘肃全省共接待游客11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5%和26.8%。国庆假日旅游市场持续暴涨,使甘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新热点。
(九)保护和传承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丝路旅游文化产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在巴黎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 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体系和传承人认定制度,国务院先后批准并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计1372项。共有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布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与此同时,设立了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据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有29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项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总数为37个。
丝绸之路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丝路经济带地域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和地方民俗文化遗产。据统计,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计有1607项。其中,陕西省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有521项,甘肃省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有528项,青海省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有209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以上非遗项目56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共293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著名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长调、花儿、格萨(斯)尔、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热贡艺术、西安鼓乐、藏戏、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皮影戏等11项被列入世界非遗项目。
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酥油花
上述1600多个非遗项目可以称为反映丝绸之路民族风情、体现丝路民族民俗文化的全景画卷。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例如,麦西来甫、花儿等民间民族歌舞艺术可以开发为参与性强、文化体验生动活泼的广场文化活动或演艺节目。传统工艺技术如丝织技艺、地毯编织、土陶制作、刀郎乐器制作、木器雕刻技艺、花帽、藏族氆氇、土族盘绣等可以开发出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文化衫等众多旅游商品。传统竞技如赛马、叼羊、轮子秋、搏克可以开发旅游体育赛事。藏医药、维吾尔医药可以开发保健品。热贡艺术、皮影、农民画等可以开发传统美术纪念品。
目前丝路文化非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非遗传承人较少、对非遗传承人扶持力度较差,非遗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数量、水平和深度都不够。有些非遗资源濒临消失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希望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发展中得到重视并予以解决。
(十)挖掘特色餐饮和地方名吃,培育丝路餐饮文化品牌
在旅游六要素中,餐饮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餐饮文化不仅是解决旅游者吃的问题,也可以从中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从黄土地到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穿越八百里秦川、河西走廊、草原森林、大漠戈壁、绿洲田园。气候变幻,物产丰富多样。多民族聚集区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不同,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文化和风土小吃。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此也可以称为中国美食走廊、吃货天堂。可以游一路,吃一路。西安袁家村就是这样一个依靠陕西关中小吃火起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距西安1小时车程。改革开放前袁家村还是贫困村。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陕西名吃天堂”。村内小巷古朴典雅,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有油坊德瑞恒、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卢氏豆腐、辣子坊天一阁、面坊五福堂、茶坊童济功、醋坊五味斋、布坊永泰和、药坊同顺堂……驴拉着磨研着辣面,豆花白嫩,粮食醋醇香扑鼻,进了袁家村到处五味杂陈飘香。游客在袁家村用餐人多可到各户农家乐,也可在民俗一条街品尝小吃。著名小吃有稃子(俗称土醪糟),陕西著名的地方小吃箸头面(又称香棍面),白吉饼(又称腊汁肉夹馍),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乾县锅盔,咸阳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泡泡油糕,宝鸡凉皮,袁家村酸辣粉等。家家都是农家乐,户户窗明几净、厨香萦绕。袁家村依靠美食和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吸引了西安和全国各地的游客。陕西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也是以民俗文化、民俗餐饮、民族小、吃文化街著名的旅游区,现在已经是国家4A景区。
陕西袁家村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像袁家村、马嵬驿这样的餐饮文化旅游区不少,而且在旅游城市里几乎都开辟了美食一条街、小吃一条街,或者民族餐饮一条街、大巴扎夜市。如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区,也是游客来西安必去的地方。回民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这里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是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街区。整个“回坊”地区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少是老字号小店。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坊上”,在坊上夜晚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时常店里人满为患,连店门口也会摆满桌椅。西安坊上人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清真饮食风味,擅长小吃制作,为全国清真小吃之冠。他们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甜咸辣荤素搭配,品种繁多:牛羊肉泡馍、腊牛羊肉、烩羊杂、粉蒸羊肉、蜂蜜凉粽子、盛氏酿皮、羊肉饼、八宝甜稀饭、糊辣汤、凉皮、米皮、擀面皮、羊肉水饺、韭饼、酸汤水饺、岐山臊子面、贾三灌汤包子、牛肉拉面、镜糕、甑糕、羊肉臊子饸饹、黄桂柿子饼、蛋花醪糟、水盆羊肉、芝麻烧饼、葱油饼等数百种小吃应有尽有。
吐鲁番市广汇街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维吾尔风味小吃和伊斯兰清真食品也都荟萃于此,吸引了全国各地来吐鲁番旅游的人。“木赛来斯”的做法:用去叶留刺的骆驼刺敲打洗净的鲜葡萄,使葡萄的皮和核留在案板上,汁流入盆中,经过滤后倒入锅中熬;熬好后,倒入缸中加盖密封,并置于向阳的地方发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0天。由于地区的不同,在木赛来斯汁中加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有的地方放玉米粒、茶叶和药材,还有的地方放去头去爪、去毛和五脏的雏鸽及烤熟的、去过脂肪的羊羔大腿肉。“帕尔木丁”把肥羊肉丁、少许炼羊油、洋葱、鸡蛋、盐、孜然粉、胡椒粉等拌好做成馅,再把面粉加鸡蛋和油做成皮,然后放馅包成马鞍形。将包好的帕尔木丁放入囊坑烤制,大约20分钟后,烤好的帕尔木丁香气四溢,色泽金黄悦目、皮酥肉嫩油多,吃时包子皮犹如溶化在嫩肉油香中一般。抓饭,维吾尔语称“波劳”。抓饭的花样很多,人们除了用羊肉做抓饭外,还用牛、马、鸡、鹅、雪鸡、野鸡等肉来做抓饭。除此而外,还用葡萄干、杏干、桃皮子等干果做抓饭,称这为甜抓饭或素抓饭。无论哪种抓饭都要放胡萝卜、洋葱。由于维吾尔族特色餐饮对吐鲁番市旅游业的贡献巨大,全市陆续共续建2条美食街(区),新建3个餐饮风情夜市,11个餐饮特色村(街区)。同时,巩固提高2014年建设的美食街、特色餐饮村(社区)和餐饮风情夜市。累计完成投资12 752万元,全年通过餐饮业培训和吸纳就业2000人。
乌鲁木齐市从26条特色美食街中,评选出16条特色美食街,分别是:幸福路餐饮美食一条街、世纪金花时代美食城、欧乐星城—美食星球、炉院街茶文化一条街、地王国际美食发现广场、瑞泰特色美食广场、红山市场特色美食街、长青美食街、东街—音乐与美食街、观园路农家特色餐饮一条街、新民路美食街、友好时尚购物中心长春路店美食餐饮广场、尚品汇美食街、天津路美食壹号街、口岸路民俗特色餐饮美食一条街、方家庄回民特色餐饮文化一条街。在乌鲁木齐美食街,来新疆的旅游者可以大快朵颐大盘鸡、囊焖肉、手抓饭、羊肉串、老虎菜、烤全羊、烤包子、架子肉、酸马奶、新疆拉条子、博斯腾湖烤鱼、山野菜等全新疆各民族特色传统美食。
兰州市也有两条著名的美食小吃街,一条是张掖路步行街上的大众巷,有马子禄牛肉面、尕媳妇酿皮子、马老六清真餐饮、杜记甜食、七祺祥大宽酿皮、大盘鸡等。还有一条是正宁路小吃街。
由此可见,大力开发特色餐饮、地方风味名吃、民族风情美食,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带来极大的效益,它们完全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名片,成为一个特色产业。
大巴扎商铺
大巴扎民族乐器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