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迁丽
金秋十月,学校《江右书院行之美文》一书的筹稿已近尾声,只剩下南昌的几个书院尚需补遗,学校书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教授嘱我写写“洪都书院”。教授相嘱,我只有领命而去。
洪都,是古代南昌的别称,同时也是元明时期正式的区划名称。唐才子王勃《滕王阁序》中曾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毛泽东1965年夏巡视南昌时亦作诗《七律·洪都》:“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如今的南昌城里也到处有“洪都”的影子,如主干道“洪都大道”,桥梁“洪都大桥”,学校“洪都中学”,医院“洪都中医院”,小区“洪都新村”,宾馆“洪都宾馆”,还有不少企业,如“洪都航空”“洪都钢厂”“洪都机械厂”……在我想来,当年能以“洪都”命名的书院,一定是南昌颇有影响的书院,而这样的书院一定能找到许多的历史遗迹,不管是建筑的留存还是传说。
据史料记载,洪都书院最早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由当时的巡抚董卫国设立,院址选在新城门外的龙兴观,后废。嘉庆二十三年(1818),郡人议改建,但恰逢当时的知府张敦仁擢任而去,改建一事就搁置下来。道光十三年(1833),知府张寅以府学内西南隅讲堂敬一堂改建书院,将敬一堂的牌匾改揭为“洪都书院”,以各属县所建堂为斋舍。其资产及日常经费均由地方绅民捐助,教学以应科举考课为主,升降视课试文章工拙而定。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洪都中学堂。
看来这“洪都书院”至少历经两次兴废,先建于清康熙九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霜后不知所终,在道光十三年重设。这两次设立选址均在南昌府附近,重设时还是当时的知府张寅改府学而成,应属官办书院。
近二百年了,如今的南昌城区早已数倍于旧城,原来敬一堂所居何处已无可考。请教万能的“度娘”,度娘告诉我,原来的洪都书院原址就是现在洪都无线电厂,位于系马桩街218号。
这“洪都书院”的生平脉络逐渐清晰,且有了详细地址,那就按图索骥去一趟。
周日,天气晴朗,属于“秋高气爽”的好日子,从羊子巷穿过孺子路来到位于城市中心的系马桩街。这是位于老城区的老街道,道较狭窄,汽车一不小心就驶到了永叔路口,却未见“洪都无线电厂”,估计错过了赶紧掉头,却只见一公交站台名为“洪都无线电厂”,周围遍寻不着厂牌。问了旁边杂货店的店主,他往前一指,一个类似厂区大门的去处,走近一看,并无“洪都无线电厂”的字样,而是充斥着培训学校、宾馆的广告牌,再走进去,都是一些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的小楼。原来厂子早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将厂房租给了别人办起了宾馆、培训学校、幼儿园……环顾厂区,早已没了书院的任何痕迹;问及路人,无人知晓当年这里曾是书声琅琅的书院……看着身边这些现代的建筑,哪有一丝书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书院影子?!岁月更替,沧桑巨变,这洪都书院仿若天空中鸟儿,已从历史的天空飞过,没留下痕迹。这倒让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没有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惆怅中走出厂区大门,重回熙熙攘攘的街市,见对面有条巷子名为“老贡院巷”。同去的先生告诉我,南昌一共有两处贡院,一处位于进贤门内,一处位于八一公园。因为进贤门处的贡院始建于南宋时期,使用历史较早,所以被称为“老贡院”。我们面前的这条逼仄小巷深处就应该是老贡院的原址。贡院是古时莘莘学子的考场,而我们所站的系马桩街,就是古代全省来贡院应试的考生拴马的地方。不少江右学子在此一考成名,名题金榜,光宗耀祖。我想,当年在贡院旁的洪都书院刻苦攻读的学子,至少占有地利之优,应该金榜高中者众吧。当然,这仅仅是我的臆想罢了,秋风吹过,书院早已走远,不留痕迹。
再往北走一点,还见一条小巷名为“干家后街”,说是清乾隆年间宁夏兵备道干以濂辞官来南昌定居,在进贤门内广置地产兴建府第,人称干家大屋。如今大屋早已不存,空留干家前巷、干家后巷和干家大屋巷。
快到系马桩北口,我的目光被一栋古朴的房子吸引,走近一看,门楣上挂着一块匾,上书“黄秋园纪念馆”几个大字,落款人是赵朴初大师。纪念馆门前立着两尊石雕很有特色,不是南方人常见的石狮或麒麟,而是人骑兽石雕,石狮上坐着一个含笑的老人,像极了北方的人骑兽拴马石。人与兽身上都有了青苔,看来这石雕应该有些年头,不知是黄先生当年的遗存,还是后人布置纪念馆时因为故居恰巧在系马桩街而有意为之。
黄秋园(1914—1979),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等。毕生业余从事绘画,生前困顿,但孤介不媚时俗,去世前未吸收为地方美协会员,逝世五年后,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叹曰:“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黄秋园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李可染评价其“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列为自晋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纪念馆正值闭馆修缮期,尚未开放,没机会参观黄老先生真迹。我在纪念馆门前跟张教授打电话,说遍寻“洪都书院无踪,任务很难完成”。张教授说,洪都书院的确史料很少,也没什么遗存,但有一个地方我应该去一下,那就是“南昌三中”,因为三中的前身就是“洪都书院”。
我知道南昌三中在南昌市有三个校区,分处民德路、青山湖大道、京东大道,后两个校区都是近些年才建成的。既然她从“洪都书院”而来,如果要找点老东西应该往最老的民德路校区去。
民德路离系马桩街不算太远,一会就到了民德路三中校门口,却给门卫挡住了脚步,说学校是全国执业药师考试的考场,现在考试正在进行,不能打扰。国家级的考试,那可来不得半点马虎,断不能冒犯。但我来一趟也不容易,便和看门的大爷攀谈起来,我告诉他我是做书院研究的,听闻三中原来是“洪都书院”,想来看看有没有原来遗留的老建筑、牌匾或任何有关书院的印迹。大爷对此一问三不知,说没有听说过,民德路校区虽是老校区但也几经修缮,只剩下供学生用的教学楼、运动场,古宅早已不见……看来我又空跑一趟,只能扫兴而归了。
怅怅然回到车上,车上放着音乐,好像是有点熟悉的旋律,因为仍然沉浸在遍寻无果的失落中,我没注意分辨是谁的曲子。“你的轮廓在黑夜之中淹没……画着你,画不出你的骨骼……看不穿,是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颜色……”多好的歌词,真是唱出了我此时的心境呀!洪都书院就是如此,仿佛在黑暗中淹没,让我看不到她的轮廓,猜不透她的颜色,更画不出她的骨骼!
抬头问开车的先生,这是谁的曲子,他说是电影《画皮》的主题曲《画心》。
画……心……我思忖着,心中灵光一闪,其实我根本不必要为寻不着洪都书院的印迹而苦恼,书院不复存在,但洪都书院的“骨骼”还在呀,那就是——南昌三中,省级优秀重点中学,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从三中考入重点大学深造,成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原来的洪都书院在豫章书院、友教书院、东湖书院、经训书院这四大南昌书院的盛名之下,难出其右,山长和学子都声名平平。如今的南昌三中应该远胜当年的洪都书院,正如毛主席《七律·洪都》所说“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南昌三中就是洪都书院的“骨骼”,教育就是洪都书院的“心”,骨骼与心都在,我何须愁也?!
心中惆怅一扫而空,抬头仰望天空,一片碧蓝,天凉好个秋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