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路峰
在闻名中外的中国“金桔之乡”——江西省遂川县堆子前镇,有一座全国罕见的家族私塾——燕山书院。该书院建造于清朝中期,至今共有二百多年历史。经考古学家和专家认定,该书院的建筑风格、教育方式,在全国都属罕见。
燕山书院位于遂川县堆子前镇鄢背村井下村民小组4号。清乾隆间,基祖黄由相率义方、义言、义齐三子开新基于井下村。乾隆三十八年(1773),黄由相去世后,乾隆五十九年(1794),义方、义言、义齐兴建燕山书院于正亮堂,于嘉庆十一年(1806)竣工,费时13年。笔者细细观察,发现正亮堂大梁上“嘉庆十一年丙寅”纪年尚存的标志,光亮明显,这就是历史建筑物的见证。
正亮堂客家大屋坐南朝北,一排五栋,歇山顶,二重檐,二层砖木结构,外墙为水磨青砖砌成,内墙用土砖、板扉隔栈,俗称“银包金”,分为正亮堂祠和住宅几大部分。中间“正亮堂”最高,两侧对称的民宅依次矮50公分,四周围墙环绕,整体平面前圆后方,这是古老建筑的独特风格,引人注目。
正亮堂为黄氏宗祠,里面有一个偌大的天井,只见一井两进,正厅“正亮堂”牌匾高悬,满室雕梁画栋,藻井是描金浮雕“鱼龙图”,傩撑为两对狮子滚绣球图,图形雕刻工艺精致,活灵活现,四周围屏都是用硬木雕刻而成,画面故事人物生动传神,花鸟图案典雅精细,天花板用米浆拌含特选黄土为底色,再在底色上绘画,色彩亮丽别致,客家居室彩绘风格非常突出。
在书院回廊、主楼的壁板上还发现有百余幅中国彩绘画,每幅画均以古代传说典故为题,燕山书院的鱼龙图画中的粉墙朱门、书房大院错落有致;文臣武将、大夫仕女、书童随从栩栩如生,数百张面孔、数百件服饰无一相同重复。
住宅平面呈横排长方形,二井三进,内有9个厅堂,18个天井, 99间房,当地人称“九厅十八井”。房屋过道纵横连贯,有分有合。屋内的门窗、隔扇,大都选用坚硬木材雕刻鎏金,外墙上的窗户用红粉石雕刻而成,真可谓古色古香,典雅精巧。
住宅左右两侧,设有“桂室”“兰亭”两座一厅两厢的建筑,正是当年的先生书房。住宅前,依次有坪场、屏墙、聚星池,以及外围呈半圆形土围子。坪场占地860平方米,地面用鹅卵石铺就,坪场与水池间有一道1.26米高的屏墙,屏墙以外的聚星池占地1280平方米,池外设一道半圆形、3米高、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围墙。牌坊式院门开在西花房以外的坪场与池塘结合部,院门外侧有一眼古井,水质甘甜,日供300人饮用而不涸。
黄先生说:“我们先祖迁到井下村的时候,并没有大房子住,他们开始是做木材生意,在南昌开了个木材铺子,名字叫‘福寿堂’。做了二十多年的买卖,攒了钱才做起的正亮堂和燕山书院。”
燕山书院便是井下村黄氏子弟研习攻读的地方,教师有家族中的先生,也有外面请的先生。黄先生指着回廊及主楼的房间告诉我们,听老人家说,黄氏子弟及亲戚子弟都要到这里来读书,最多的时候有200—300人。他们在这里读书是不要钱的,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初。期间,此处共走出两名进士,他们分别是江西南安知府周勋与广西太平知府黄存镗。
据专家介绍,这处书院有三大特色。一是书院顶梁、壁板上的百幅中国彩绘画,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依旧鲜艳夺目。二是院旁的一眼古井,虽然井底早已被封存,但却从未干涸过,水源从何而来,令人费解。三是书院内有许多规则错落的小房间,专家根据书院两侧回廊的结构来推测,燕山书院实行的是分班教育,从启蒙教育一直到县学都有。这与同期其他书院的学生齐聚课堂、听先生讲学的教育方式迥然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