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横笛清溪书香远

横笛清溪书香远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院落成之际,族绅齐来祝寿,感谢老人这旷世之举。后经多方打探得知文天祥夫人的下落后,又历尽艰险,将文天祥的头发、牙齿,及其生前的文稿等送到了文天祥夫人的手中。并置别业于万安县之西冻,即今横塘固山地。因此,文张两家原为庐陵世交,两家在固山均有别业。后张氏自庐陵西街徙居万安横塘,仍交往甚密。横塘张氏后裔不负先祖厚望。

刘耀金

我印象里的书院,是门前立着一尊名人的雕像,青黛的砖瓦被书声萦绕,勾檐下方一块匾牌,用苍遒的字体写着书院的名字,然后两边悬挂着一幅有哲学意味的对联,或劝学,或劝世,浸淫着儒释道的哲理。

横溪书院坐落于万安县窑头镇横塘村,在县城东南约30公里。

书院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四扇八间,宽10.9米,深13.3米。垒有四个台阶通往书院,大门楣书“横溪书院”四个字,用云纹和云雷纹圈边,弓形额方,檐额绘文房四宝山水画,一顶二顺法砌墙。

横塘以张姓为主,尊汉张良、唐张九龄为始祖。族谱记载,书院系族人张昭垲倡建。昭垲字晏居名善敬号益齐,嘉庆丙子年(1816)生。这个张昭垲很会做人,地方声望很高。族谱里一句“经持泉事俱系公正”,足见其当时在地方的分量。还有两件事可以佐证:一是“寿晋六旬,举人刘公上达赠以匾额”,一是“龄臻七秩族绅祝以寿屏”。

光绪甲申年(1884),昭垲年近七旬,倡建书院。透过书院斑驳的墙体,我似乎看到131年前的那位老人,苍髯皓首,声如洪钟,流连于族里之间,奔走于乡绅之中,积极倡建书院的情景。书院落成之际,族绅齐来祝寿,感谢老人这旷世之举。

横塘村自然风光神秀,平川沃野,交通便利,气候宜人。书院东南雄踞东华山和天湖山两座名山,门前有芦源河和蕉源河交汇的溪流,书院故而得名。依山傍水,沃野无边,绿意盎然,宁静旷远,确为修身治学好场所。

如今的书院门前被葱郁的杂草占据,院内也是杂乱无章,带着草香的牛粪掩盖了当年学子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意象。只有这半壁残垣孤零零地伫立,一条条雨水冲刷的痕迹赫然流淌,似哭诉,似哀怨,如一曲琵琶,讲述着身世。

书院西北约3公里,有座“固山古寺”,建于南宋,寺庙分前后两栋,中间是天井,一边有耳门,依古代祠堂规制而建。虽为寺,实为横塘张氏祖祠。寺内供奉一尊千手观音像,侧室塑有一尊文天祥雕像。每逢祭祀,族人先拜先祖,再拜文天祥。

横塘张氏族人缘何将文天祥与先祖同祭?其间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清同治12年《万安县志·祠祀志·寺》有载:“固山寺在横塘,宋时创建。文天祥以其庄地施为殿堂并土田与之。刘子钦有记,失载。”

县志里的话给了我这么几条信息:一是这段话来自《吉安府志》,具有真实性。二是文张两家确有渊源,且关系匪浅。三是文天祥曾在万安的横塘有实业,后让与张家建祖祠,再次印证文张两家交情。四是有关文天祥赠土地与张家的事,有个叫刘子钦的人曾有专门记载,但因世事变迁,朝代更迭,已经失传。

在与横塘老人的交谈中,有个张氏先人与文天祥交善的故事,大大提振了笔者的精神。

这位先人叫张千载,字毅甫,号一鹗,是南宋庐陵人,年轻时与文天祥是好朋友。文天祥中状元后,平步青云,官位显赫,位至丞相。据说文天祥显达后,曾多次推举张千载出来做官,但都被张千载拒绝,认为这是“攀龙附凤” 。可是文天祥抗元被抓后,张千载却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救助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吉州城下时,张千载偷偷跑去见文天祥,痛哭着说道:“丞相您去燕京,我张千载也去那里。”

文天祥被押到北方关入大牢中后,张千载便住到了大牢的附近,每天给文天祥供送饮食,一住就是三年,期间还冒险将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文传带出来。

文天祥被杀的当天,张千载冒着杀头的危险偷藏了文天祥的尸首,然后安葬。后经多方打探得知文天祥夫人的下落后,又历尽艰险,将文天祥的头发、牙齿,及其生前的文稿等送到了文天祥夫人的手中。

这段故事,明朝大学问家李贽的《续焚书》里有记载,并赞曰:“不食其禄,肯受其缚!一绳未断,如锥刺腹。生当指冠,死当怒目。张氏何人,置囊舁椟。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横塘张氏族谱载:千载为南唐参政潭州张敏之后。张敏仕南唐,留家金陵聚宝门外,其子清之以荫补官知吉州兼总管府事。周禅于宋而南唐亡,乃弃官隐居,因家郡城(庐陵)西街之青泥塘。并置别业于万安县之西冻,即今横塘固山地。阅三世,张曰荣(号荣甫,生宋祥符[实改元为天禧]辛酉六月十六,即1021年),因“雅爱西冻之胜,幽楼成趣”,于宋治平元年甲辰(1064)辞庐陵西街而占藉西冻。

因此,文张两家原为庐陵世交,两家在固山均有别业。后张氏自庐陵西街徙居万安横塘,仍交往甚密。文天祥中状元时,为固山寺亲题“大雄宝殿”匾额一块,款题“赠张府”,刻“文山印”,现仍存寺内。

让地建祠,状元题匾,加上流长的民族气节,文天祥作为先贤与族人祖先同拜,自是在理,同时,崇仁义、重气节、睦邻里的高尚品质也能昭示后人效尤。

横塘张氏后裔不负先祖厚望。村人张雨,明嘉靖戊戌进士。初授大名府清丰令,后擢云南道御史,直至大理寺左少卿,两广合都御史。之后贤人鲜有记载,概因为此,清嘉庆年间,张氏先人创建书院,意在重振读书风气,再出贤能。

时过境迁。如今,学校建设相对完善,横塘作为行政村只能有一所村级小学,但横溪书院依然屹立。

书院前的护林经百年书声浸润,越发显得精神,风声过处,猎猎作响,如遥远的句读之声,横亘在村庄上空。

阳光在村庄的古樟树叶间透射下来,折射着年华的色彩,每一片叶子上都密密地记载着文张两家的友情。抬头看着天边缓缓飘过的云彩,我陡然发现,文天祥对张氏后人的激励,并未在光影中宁静,依然在枝头绽放着晶莹的芬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