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严嵩与钤麓书院

严嵩与钤麓书院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西部钤阳湖南岸的钤山山麓,就曾有一座与显赫一时的明代权相严嵩有关的书院,它名叫钤麓书院,该书院正是分宜介桥人严嵩所建。严嵩与世宗是一对性格互补的得意君臣。正因为严嵩与世宗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书院的所有匾额题词,才能全部出自“御笔恩赐”。书院建成后,迅速成为分宜城郊的重要教育基地。然而世事无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严嵩的倒台与抄家,钤麓书院渐渐荒废。

聂 朋

在江西新余,古代书院往往与当地不同层级的历史名人有关。而在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西部钤阳湖南岸的钤山山麓,就曾有一座与显赫一时的明代权相严嵩有关的书院,它名叫钤麓书院,该书院正是分宜介桥人严嵩所建。

钤山是新余市分宜县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它的河对岸就是著名的分宜古城。严嵩是新余历史上品级最高、柄政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在从政一段时间之后,曾因健康和政治原因离职回乡,来到钤山养病,并筑钤山堂以居,在此养病读书十年,涵养身心,磨砺情志,为重入政坛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在钤山养病的经历在严嵩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致于他后来将自己的文集取名为《钤山堂集》。

严嵩自第二次复职后,青云直上,官运亨通,从南京翰林院侍读一直升到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成为执掌朝政的一代宰辅。我曾无意间对比严嵩与清代嘉庆间权相和珅的历史画像,发现两人相貌的共同之处是脸型清癯而狭长。虽然都是大才之士,但两人各有不同。在“修身齐家”方面,和珅生活腐化,妻妾成群;而严嵩守身如玉,一生只爱一个女人,与妻子欧阳氏演绎了永恒的姐弟之恋。在“齐国平天下”方面,虽然两人各秉异才,成为柄政时间很长的权相,但和珅污迹确凿,实属历史上的大贪官、大奸臣;然而严嵩在《明史》入传时,史家为他该不该入《奸臣传》曾发生激烈争论。正如央视《走遍中国·新余篇》所描述的“黑白严嵩”一样,严嵩存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也有着不确切的多角度解读与评价。虽然他在正史上背负骂名,但他对家乡的挚爱之情却是真真切切的,也是有志可查、有物可考的。例如:修桥补路、助学编志等等,联系分宜古城与钤山的重要纽带——万年桥,就是严嵩捐资修建的。

随着严嵩职位的升迁和恩宠的加深,严嵩家里的“公文典籍”和“御赐批札”愈积愈多,以至“充满私箧”。为了很好地保管、利用这些东西,同时出于振兴家乡教育、提携后起的才俊之士的考虑,1543年,严嵩向明世宗上疏奏请在分宜建造一所书院,得到了世宗的恩准。严嵩与世宗是一对性格互补的得意君臣。严嵩“少羸多疾,尝有忧生之嗟,通籍后卧疴钤山周回十载(《介桥严氏族谱·少怀介溪公传》)”。长期疾病的折磨以及与病魔的抗争,养成了他谨慎的习惯和顽强的毅力,再融合其天赋秉性,造就了一种勤谨柔韧的性格。因此,他能以超人的恭谨侍奉世宗,“帝以刚,嵩以柔;帝以骄,嵩以谨;帝以英察,嵩以朴诚;帝以独断,嵩以孤立(《明史纪事本末》卷54)”。正因为严嵩与世宗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书院的所有匾额题词,才能全部出自“御笔恩赐”。当时,为了考虑题词的遣词造句,世宗在璇雷殿“握笔凝思”,反复斟酌,直到“漏下二十刻还定不下来”。次日,才以“黄贴手书,出御批赐”。

书院建于钤山北麓,依山傍水,与分宜古城隔河相望。书院自山腰起祠,名“至善堂”,专供祭祀与藏书之用;顺坡而下,左右各置一亭,左边古木参天,亭名“林皋”,右面泉涌成池,匾书“碧涧”;出亭而北,是它的主体建筑——“延恩之阁”,阁上有匾,题有“川峦萃秀”,此阁为读书治学佳所;由阁而下,山泉汇集,池水清澈,鱼翔浅底;池中起阁,匾书“天光云影”,阁岸之间,小桥曲连。全院砌墙圈围,置身其中,幽美静雅,如诗似画。

书院建成后,迅速成为分宜城郊的重要教育基地。从嘉靖二十五年(1546)到四十年(1561),府县儒生常来此借阅资料。这里一度成为分宜的一大藏书基地,为发展分宜地方文化,促进儒学发展,改变分宜在科第中的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然而世事无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严嵩的倒台与抄家,钤麓书院渐渐荒废。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58年,人民政府为了兴利除患,决定兴建江口水库。分宜人民服从大局需要,做出牺牲,离开千年家园,将分宜县城迁往原介桥公社的谭家边村。不久,江口水库建成蓄水,万年桥也与分宜古城一起淹没于万顷碧波之中,钤山上的人文遗迹和钤麓书院遗迹也永远难觅芳踪了!朋友,如果你凭吊钤麓书院,就只能站在万年桥的残躯上南眺钤山,想象书院当年的盛况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