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一声呼唤,这亲切而温馨的称呼,让你高兴,让你自豪,更让你幸福无限。女人一辈子,熬得子孙满堂,被唤奶奶、老奶奶,是一生的期盼。皱纹是年轮,是岁月,是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喝水收个干儿子
儿时的记忆中,奶奶70多岁,弯弯的腰,驼驼的背,一双旧社会的小脚,和善的面容中流露出倔强的性格。奶奶一生行善积德,乐于助人,街坊邻居有目共睹,曾经有一件小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许孟村早年称许孟街,离马耳山约有20里地,属街店集场,做买卖的很多。我们家老宅在村子前面,门前有宽阔的场院,左侧有一眼老井,一条小道绕井穿过,延伸到远处,右前侧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柳林。
那是麦收过后的一天,天快正午的时候,空气闷热,没有一丝凉风,那柳林中的知了一个劲儿地嘶鸣。奶奶到老井打水做饭,刚提起一罐水还没落地,小路上急匆匆跑来一位挑担货的人。他张口气喘,浑身是汗,向奶奶讨要凉水喝。奶奶还没有顾及回话,行路人已急急搬起水罐要喝。奶奶见状,忙从场院边抓一把麦糠放入盛水的罐中。白色的麦糠漂浮在水面上,行路人一时很难饮下。他抬起头朝奶奶生气地瞪了一眼,说道:“看你这老人!这水俺不白喝,会给你钱的,看看你这唱的哪门子戏!”说话间周身的汗水已解了大半,随即用嘴吹拂麦糠,吹一口喝一口,吹一会儿喝一会儿,足有半个时辰。
奶奶也错过了做午饭的时间,等行路人喝足了水后,才面带笑容解释道:“小伙子,你还生气吗?谁还没出过远门,看你浑身是汗,大气还没喘过来,急匆匆就喝,这样会生病的!”接着又说:“大娘如果不乐意,会中午饭没做,还足足等了你半个时辰?”
听完奶奶一席话,小伙子才如梦方醒,领会了奶奶的良苦用心,急忙拱手拜谢。之后,奶奶把小伙子领回家中酒饭一顿。以后的日子,小伙子还常来看望奶奶。后来,小伙子成了奶奶贴心的干儿子。
讨饭的也是人
古人戏言:一等人生在兵马城市,二等人坐落在街店集场,三等人住在荒山野岭。
小时候的我,心里是这样想的:二等人也不错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家老宅子前边是集市场,逢四排九日便是马耳山后有名的大集。我家离集近,每逢集日这天,家里格外忙活,有置放东西的,有搁工具的,有亲戚有朋友,还有乡下的乡亲乡邻。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尽其所能提供方便。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久而久之,我家成了过路人、落难人的落脚点。
家里有位老妈妈,岁数与奶奶差不多,我和哥哥都喊她奶奶。不知道的以为我们是一家人,知道底细的人了解,这个老妈妈是一个讨饭的外乡人。
听母亲讲这老妈妈来俺家已有三个年头。有一年冬天,奶奶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外乡老太太露宿街头,因生病有两天没上门讨饭了。经细问获悉,老太太老家是惠民地区,因家乡闹水灾逃荒来了。奶奶听后心为所动,亲手搀扶她回家,吩咐家里人抓药看医生。当时在场有许多围观者,多数人赞同奶奶的做法,极少数人说:“说白了就是一个讨饭的老太婆,浑身脏兮兮的,郑老太太是不有点儿傻?”话传到奶奶的耳朵里,她不厌其烦地对家里人说:“讨饭吃的也是人。人人难免有落难时,人到难处想亲朋,救助这个讨饭的老人就算积德吧!”
奶奶就是这么个怪人,她认准的理儿,八头水牛也拉不回来。
流年似水,那讨饭的老妈妈在我家住了十余载,从感情而言早已融入这个家族,成了家中的一分子。
直到1958年,全国实现人民公社化,老妈妈才被党和政府接回原籍,再次回到养育她的那片土地安享晚年,这也是老妈妈最好的归宿。
为了孩子
是祖上积德还是奶奶一生行善?收获膝下满堂孙。父母生下我们兄妹六人,两个妹妹最小,是当时农村中家庭人口较多的。20世纪50年代末,农村物质生活贫乏。“大跃进”后的1960年,国家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困难,农村土地贫瘠,粮食歉收,灾荒降临。那时老百姓没白没黑,为填饱肚子而奔走他乡。
那年的春天好像来得特别早,伴随着春荒的人们,却没有留意那山水一色、柳绿花红的大自然风光,更多的话题是议论如何不饿肚子。田野里野菜挖得已无踪影。村前的柳林里,护林员不时呼喊并追赶前来采树叶子充饥的人们。
八口之家已两顿饭没动烟火,弟弟妹妹都还小,饿得只是哭。奶奶70多岁了,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身子骨并不硬朗。她弯腰牵着小弟的手说:“走!咱娘俩去南山你姨奶奶家。”母亲听了只有赞同,但考虑到一老一少,怎能走十几里的山路?忙吩咐我和奶奶同往。奶奶拄着拐棍,我领着弟弟,祖孙三人前行。翻过两座山后,天已正午,不远处便是姨奶奶所在的村子——小庄。
那年那月,老百姓有句口头语:穷怕亲戚富怕贼。为了不引起姨奶奶家人的反感,奶奶让我不要再送,让我赶回家去告知家里人不要挂念。我站在路边,望着体力不支的奶奶和早已走不动的弟弟,心中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不知是啥滋味。
这年闹春荒,姨奶奶家新添了两张吃饭的嘴,难免有点儿慌张,闲谈间她流露出一句话:“我的老姐姐,你自个儿来多好,住个年了八载也中,偏偏带了个小孩子来!”奶奶生来性格倔强,听了姨奶奶的话心中不悦:“我就是为了孩子少挨饿,不然甭说住一年,哪怕住一天也别想留住我。”姨奶奶熟知奶奶的火脾气,赶忙好说歹说才算完事。
漫漫岁月,转眼到了岁末。年关将至,生活照旧没有新的起色。身体本来并不壮实的奶奶,在饥饿中病故。奶奶临终嘱咐母亲:“一切为了孩子,一定让孩子们吃饱。”
半个世纪过去,中国人终于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迎来改革开放,普通老百姓都步入了殷实的康庄大道。缺吃少穿的日子成为老人们遥远的记忆。将弯弯的月亮比作香蕉的孩子们已经难以想象70多岁的老奶奶领着饿得走不动路的小孙子为吃口饭而走亲戚的情景。然而老奶奶的舐犊之情却坚定了我们战胜艰难的信心。
在那个最寒冷最困难的冬天,1960年12月19日,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多年后的今天,我想告诉奶奶,现在我们过上好日子了。
农历二〇〇九年八月廿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