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忠厚传家远,唯有诗书继世长。
我们家虽谈不上诗书继世,但忠实厚道做人,是半点不为过。儿时的记忆中,父亲能写会算,早年读过几年私塾,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百废待兴。农村小学还没有全面普及,农村的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农民读信写信都要求人。农村贯彻国家扫除文盲的指示精神,各村成立农民夜校,很自然父亲是夜校老师的首要人选。
童年的印象中,父亲年轻英俊,高高的个儿,留着分头,穿一身青黑色的中山服,内套一件白衬衣,还真像一位教书先生。父亲爱整洁,爱看书,喜欢抽烟,但一生与酒无缘,到晚年还滴酒不沾,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习惯。
在那个年代,农村办夜校是一件新鲜事。前来报名的大都是读小学超龄的青年。父亲自编教材,顺理成章,俺家就当成了老师办公室。课堂就设在村小学的教室,房梁上挂着两盏煤油吊灯。每天晚上父亲提前到教室,敞开门,点上灯,静候学生们来上课。父亲办事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爱岗敬业。任凭刮风下雨盛夏寒冬,不曾缺席晚点,单提任劳任怨这点,内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呢!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天阴沉沉的,伸手不见五指。放学后,学生们都陆续回家,父亲锁好门窗,仗着走过千回万遍的老熟路,朝着家住的方向摸去。我家在村子前面,距学校一里多地。这时路过一个巷口,猛然间从内巷中蹿出一条恶狗,不分皂白朝着父亲猛扑过来。无论父亲怎么踢,怎么吆喝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被它咬伤了。回到家来,母亲见状吓了一跳,一边嘟囔着骂道:“是谁家的死狗!赶明日非去找它主人不可!”一边急忙撕开一块布条,给父亲包扎好伤口,然后又说:“看你干的这好差事,操心费力又不讨好,到明日里快别干了!”父亲忍着疼痛,只是默不作声罢了。我了解父亲的心思,他认准的路一定走下去,谁说了也不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注意到很快六七个年头过去了,从夜校走出来的学生,有的招了工到了县城,有的干了大队会计,还有很多干了生产队会计。他们都各有千秋,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桃李无语自芬芳,凡是读过夜校的学生,每次遇到父亲后都彬彬有礼,改变了以前老邻居的称呼,道一声“老师好!”多么亲切的问候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多么神圣的事业。
村子里有些上了岁数的人喊父亲“先生”、“秀才”,不管出自什么心理,父亲听了总是乐滋滋的。父亲今已85岁高龄,身体已不如往昔,在腿上还留有当年被狗咬伤的疤痕。再回首那些被人遗忘的往事,父亲笑了笑说:“不悔。”
农历二〇一〇年二月廿十
(该文发表于《青岛日报》2010年7月27日“随笔”副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