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原单位上班第一件事

回原单位上班第一件事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我在同年4月份对一位长辈许下的承诺。本想参加一下追悼会,却忽然接到单位通知有任务,就又匆匆赶回椒江,留下了毕生遗憾。老姚是省专家组成员,也许会有这方面的信息。结果,在永泰县志网站页面的最后一行找到了联系电话。隔了一段时间,再打,意外地打通了。得知是同一系统,对方还是热情的。

2015年6月18日,是我从台州市同创办挂职回来,到原单位上班的第一天。

除了向同事问候外,我第一件事,就是联系福建省永泰县地方志办公室,请他们帮助查找一下关于民国一个县令金章的史料。

这是我在同年4月份对一位长辈许下的承诺。在我看来,许下的诺言,就好比欠下的债。如果没有还,心里就会一直牵挂。何况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所托。

金全才大师是我尊重的长辈。他的孩子树立也是我的朋友。2010年,天台人大代表去世博园考察学习时,我们坐在一起,聊得很投缘,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客厅里那幅亦字亦画的“如意”就是金全才大师题的。

2015年4月,大师走得可谓突然。那时,我在椒江挂职还没结束,于是在双休日去殡仪馆看守了两个晚上。本想参加一下追悼会,却忽然接到单位通知有任务,就又匆匆赶回椒江,留下了毕生遗憾。

没过几天,师母联系我说要见我一下。我第二天就赶到她家。

在大师的书房兼画室里,我见到了师母。睹物思人,是很伤感的事。师母说好几次,整理整理着眼泪就流出来了,想想丈夫走得实在太突然了。她还说了大师在最后岁月里怎样坚强,教育孩子们要怎样孝母,以及大师平时读书的习惯,怎样做笔记,等等。总之,大师这么一走,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我安慰了师母一番。没有人是毫无遗憾而走的。人即使重新活十次,也是有遗憾的,也是有做不完的事。在世的亲朋好友活得好就是对大师最大的安慰。

其实这个时候,说啥都是无用的。这样的心结不可能一点就开,只能靠时间。时间不能解决问题,但能抹平伤口。许多伤心事不是解开了,而是淡化了。我们最多也只能偶尔帮助缓解一下这种情绪。

最后,师母告诉我大师在世时的一个愿望。大师的爷爷在福建永泰任过县长,《永泰县志》里面有记载。他们两人打算,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去永泰县寻找一些史料,充实一下大师的家谱。可惜由于各种事务,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所以师母希望我能通过单位和那边联系一下,看看能否发现些什么史料。

对于这个要求,我是满口答应的。一则是对于大师感情的一种报答,二则是出于对大师的敬仰,三则是对没能参加追悼会的一种弥补。

我答应等我挂职回来,马上就落实,尽快联系那边。如果有现成的最好,如果需要过去,那么过去也行。

许下的诺言,我是时时记着的。所以,挂职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福建那边。

翻看我们县志的通讯录,结果只有省内的,没有省外的。于是我和老姚联系。老姚是省专家组成员,也许会有这方面的信息。但他翻来翻去也是没有找到那边的联系方式。

于是我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网找。结果,在永泰县志网站页面的最后一行找到了联系电话。从他们网站的建设看,他们这个县志办应该是很正规的,因为网页内容很丰富、布局很合理。

我照这个电话打了过去,没人接。隔了一段时间,再打,意外地打通了。得知是同一系统,对方还是热情的。我说明了来意,对方看来对业务还是很熟悉的,马上就反应过来,说是有这么一个人,不过相关史料并不多——民国时期永泰县编了本县志,这本县志的序言就是金章作的。因其在任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任期又短,因此没什么史料。

很快,对方把那个序言传真到我这里。我用微信把它翻拍下来传递给树立。

这就是我重回原单位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

人生有太多的遗憾,永远是忙不完的,有些事是不能等的。我们应有个轻重缓急。

一个人如果能抓住主次、轻重,那其实已经是得道了。

忙碌的人啊,放慢你的脚步,去做一些该做的事吧。

2015年6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