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完两天的公益讲座,即将告别厦门。某研究机构的院长,通过酒店的志愿者约见我们,想一起聊聊有关北大公益讲座的事儿。
我们寒暄之后,便聊起了北大公益讲座的创办与发展,也分享了许多听众与志愿者上课的感受与改变。
这位院长听了之后,似有感触地说:“嗯,听你们这么讲,北大公益讲座和宗教一样,都像一艘船,可以把人从这里载往更好的地方,这就是度啊!”
尽管是一番好意,对于这样的赞誉之词,我还是当面给予否认:“佛家讲度众生,而北大公益讲座,只是邀请众生一起度!佛又说,无人可度。是故,度人之心不可有。”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独行快,众行远。北大公益讲座只是希望志愿者用自己的做到,创造并护持一个善的环境,让更多的有缘人,通过接触北大公益讲座,有机会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通过改变自己,让身边的环境因自己的改变而改变,最终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佛家还说:菩萨需要众生,众生不需要菩萨。这句话,好深好深……
如果我们是在行菩萨道,那就真诚地弯下腰,给每一位来听北大公益讲座的听众鞠躬,千万不要认为TA们有什么问题,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TA们的问题。我们全部的做,只是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如果我们是众生,千万不要以为菩萨需要我们帮助TA们行善。愿意跟随,只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心性,潜意识的自己开始展现,从而知道了,只有通过行善,才能让自己从生命走向慧命。
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的所有做到,其实说到底,与别人无关,只是自己应该如是而已。否则,会在帮助别人之后,慢慢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人家利用,还会生起看不惯有些志愿者的某些做法或态度的念头,在外部找原因,进而找到退缩的理由。
(二)
北大公益讲座的第三条理念写得清清楚楚:“甘愿付出,享受付出,帮助他人其实是成就自己。”前面15个字都是路径,最后4个字是目标:成就自己。所以,志愿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度己。北大公益讲座,只是一个志愿者自我修行的工具和道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们北大公益讲座的讲师和分享会主持人,不是想去教导别人怎么做人做事,也不会试图用语言去改变别人,而是真诚地分享自己如何把思想搞成一致,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通过自己的改变,让生命越来越好,然后,才有可能在无形中影响到身边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最后成就的其实是自己。
更重要,也是更深的一层是:我们很清楚自己是凡人,如果不通过帮助别人,完全靠自己在家打坐静修,很难成就自己,因为没有那么好的定力。所谓“人生只为自己,或许能成功;只有为别人,才能成就”,而“帮助别人,其实是成就自己”的真实内涵,还在于此。
或许,以下这个故事更能说明问题——
有一位青年人问法师:你们为什么要拜泥做的菩萨呢?
法师:你打过篮球吗?
青年:打过。
法师:打篮球为了什么呢?
青年:锻炼身体呀。
法师:既然是锻炼身体,就在场上自己跑就好了,为什么要有一个篮球呢?
青年:那多没意思呀。有了篮球,就有兴趣锻炼身体。篮球只是锻炼身体的工具。
法师:是呀!自己修,不容易,所以,需要借助工具。
北大公益讲座,其实就是那个篮球,慧至堂就是篮球场。所以,所谓“讲座”其实是“讲做”:讲的内容,都是有关回到工作和生活中,要去做的事情,此其一。
讲课的过程,跟着讲座外出服务的过程,分享会上真情实感的交流,慧至堂微信群的文字分享……都是在做,做给别人看的同时,也是做给自己看,此其二。
讲比较容易,也很有快感,讲完了,要“用我们的做到,证明我们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就不容易了。
讲,还是属于知的范畴。真正的修,是从做开始的,不做,还是一场空。我们常常说:志愿者如果还请不动家里人和好朋友,来到北大公益讲座的课堂,唯一的原因,是你还没有做到。
推荐人没有做到,被推荐人为什么要相信这个讲座对人有帮助呢?所以,志愿者的跟,最终还是要落到修自己。
佛说,度人之心不可有。因为无人可度,外面没有别人。
一句话:一切是自己,自己是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