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他,需要智慧

利他,需要智慧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平民百姓去奉献,去利他,去助人为乐、甘愿付出,基本可以定义为乌托邦。”利他,可以是对别人的要求,也可以是一种自我的行为选择。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不利他的人是不可能利己的。进一步说,即使是“自我行为选择的利他”,也还可以分为积极的利他和消极的利他。特蕾莎修女《人生十大戒律》,全文都是在讲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全部都是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去要求别人。

“让平民百姓去奉献,去利他,去助人为乐、甘愿付出,基本可以定义为乌托邦。”听到这样的话,或许你会惊讶!怎么会这样说话呢?

其实,细细咀嚼这句话,其要害是:主语是谁?如果提出“让”的人,自己不奉献,而是让百姓奉献,并接受百姓的奉献;让别人付出,自己只是接受付出。果然这样的话,效果如何?有目共睹。

利他,可以是对别人的要求,也可以是一种自我的行为选择。当要求别人利他时,可以是自己不做,一味要求别人去做,也可以是自己做到了,再去影响别人去做到。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不利他的人是不可能利己的。重要的是:谁在说?谁在做?是做与说的统一,还是割裂?

进一步说,即使是“自我行为选择的利他”,也还可以分为积极的利他和消极的利他。积极的利他是:你必须接受我的帮助,因为我是为你好;消极的利他是:一切随缘,钟不敲不响,来者不拒,往者不追。

保证利他行为能够持续进行,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自己去做到,叫“内求”;二是即使自己做到了,也不要强加于人,叫“放下自以为是”。

所以,北大公益讲座的第一条理念只是“让每一个接受过我们服务的生命:光明圆融善”,讲的是先搞定自己;而第二条理念是“用我们的做到,证明我们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还是对自我的要求;第三条理念是“甘愿付出,享受付出,帮助别人其实是成就自己”,说的是,“利他”与“利己”,在公益活动中,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知行合一,是一事同体。

志愿者在经历一次付出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善良和善良所带来的效应,也就是从别人身上,看到了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对于别人的意义,在同一时空中享受到了一种因人格伟大而受到的尊重,从而看到自身的价值,更加坚定地走在利他的路上。

于是,如果有人说,利他是乌托邦。我们说,我们是在成就自己。如果有人说,利己不能成就人生。我们就说,我们的利己是通过帮助别人实现的。这便是儒家的中庸、佛家的中道、道家的无为而无可不为。

西方的思想体系又会生出什么样的智慧呢?特蕾莎修女《人生十大戒律》,全文都是在讲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全部都是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去要求别人。所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说,我帮特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十大戒律》:

1.人都是毫无逻辑,不讲道理,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还是要爱他们。

2.你如果行善事,人们必定会说,你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3.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或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4.你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5.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

6.心胸最博大最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志存高远。

7.人们喜欢无名小卒,却只追随大人物。不管怎样,还是要为几个无名小卒而斗争。

8.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9.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人。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

10.当你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时,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