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20日)
深夜,清凉的风,送来隔壁母子的绊嘴声:
母:白让你上高中了。人家翅膀硬了,远走高飞,可你偏不离这个窝窝。
子:翅膀硬了,是党培养的,党号召坚定信心,生产自救,我远走高飞,这像什么话?
母:那你就在家受这个累……
子:只要听党的话,肯定能战胜灾后的困难,恢复生产。
母:铁心的,没人理你……
我实在钦佩这位“硬翅膀”的青年坚决听党的话,和乡亲一起,战胜灾害的“铁心”。娘儿俩一场舌战以后,已安然入梦了吧?我却一点睡意也没有,许许多多的感想涌上心头。
“翅膀”硬了,能够展翅飞翔了。可是,应当怎样飞,飞向哪里?这的确是人的一生过得有无意义的关键,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年轻的吉鸿昌耿直刚烈,机敏果敢,是西北军中屡立汗马功劳的虎将,“翅膀”够硬的了,但由于他当初“投错了门路”,在军阀队伍里“领兵”,也不过为蒋介石的反共“事业”卖命而已。自他找到了党,踏上真理的道路以后,才在革命斗争的烈火中,锻炼成一名英雄的共产主义战士。
为了使青年飞向革命,不致误入迷途,毛主席在25年前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教导青年听党的话,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投入火热的斗争。在革命战争时期,千万名知识青年正是朝这个方向前进,才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者,没有“坠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当今,在党的长期教育下,绝大多数知识青年树立了革命思想。他们“初出茅庐”,刚一展翅,就朝向正确的方向。从报上看到的成批知识青年“劈荒山,创奇迹”的报道,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大批毕业生“上山下乡,党指向哪里就飞向哪里”的消息,以及隔壁母子对话中那位高中生的侃侃陈词,都是确凿的明证。
但是,也确乎有些青年,由于受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把党培养的才干,归于自己的“聪明”;把学到的知识,看成私人“资本”。因此,当他们的“翅膀”硬起来的时候,不是飞向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去寻觅安逸、享受、奢侈的个人主义王国。这种对党和人民“忘恩负义”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恩格斯说:“在私有生产者的社会里,教养熟练劳动者的费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来负担的……在社会主义组织起来的社会里,这种费用由社会来偿付,所以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更多的价值,也归于社会。工人自身,不能要求任何额外报酬。”试想想,我们青年在刚解放时,还是乳臭未干的“幼雏”,只是在党的教导下,在人民血汗的滋养下,才进了学校,长了身体,长了知识。这时候,如果自以为有了“丰满的羽毛”,对革命建设事业不能忠心耿耿,服从需要,而是讨价还价,或者遇难而退,这不是完全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吗?
其实,“翅膀”硬了,服从党的需要,飞向火热的斗争,去战胜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困难,还不仅仅是为了向党和人民“报恩”。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向困难作斗争中锻炼成坚强的革命者,使自己的“翅膀”真正硬起来。要知道,“玉不琢”是“不成器”的。精明、沉着的舵手,不是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而是在惊涛骇浪中练出来的;骁勇、强悍的猎人,也不是在称心如意的动物园里,而是在崎岖风雪的山岳中学到狩猎本领的;革命战争的漫天硝烟,爆炸的炮弹,的确“触目惊心”,但是真正的英雄却只能出在这个残酷的“熔炉”里。在这次防汛抗洪斗争中,有许多原来不知“水性”的青年,不仅救出了不少生命财产,而且增长了许多抗洪知识,有的还成了不错的“水手”,不也是由于他们敢于站在抗洪前线,英勇、顽强地进行斗争的结果么?相反,那些在暴风雨面前寻找“避风港”的人,只能作温室的鲜花,河岸的杨柳。那样长起来的“翅膀”,也会因为不用而逐渐退化,变成一文不值的装饰品。
我要庆贺隔壁的那位“铁了心”的高中毕业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下定决心和群众一起,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建设美好的新农村。这正是为自己的飞翔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可以期望,在与困难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他的“羽毛丰满”的“翅膀”将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将会变成无比坚强的名副其实的“铁翅膀”。到那时候,眼下暂且没有被说服的母亲,也将会改变原来的口吻,赞扬自己的儿子做得对。
[又添一乐] 此篇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将个人视为集体和国家的“驯服工具“的社会条件下写的,刊登在《河北日报》上。它反映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那种观点。在就业门路、个人选择多元化的今天来看,它确实显得狭隘、单一。但是,有一点还是可取的,就是青年人要有爱国之心,学有所成之后要报效祖国。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祖国大地上,青年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海外学有专长的学子纷纷归国效力,许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自愿报名赴西部开发,等等。“翅膀硬了,要报效祖国“,仍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大合唱中的主旋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