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求生存,再谋温饱,鲁迅的话到此为止。我想,温饱之余,就要吃得好一些,即讲求饮食之道。饮食之道生,便有了饮食文化之学。世人喜谈“美食家”一词,而对于这个头衔的赠与,又往往过于慷慨。于是,“美食家”只不过成了好吃之徒的同义语。即使吃遍天下美味,舌能辨优劣,往往也还只是个老饕。关键在于“文化”二字。凡文化,必自成系统,饮食文化亦然,亦自成系统;而这个系统,又从属于所在国家的文化大系统中。中国饮食文化从属于中国文化,是以各区各地各帮之饮食有其大同,而各区各地各帮之饮食,又密切联系于其所在区域之文化,是以有其小异,此即所谓共性与个性之同与异也。明其统属,知其渊源,解其所以,方足以言饮食文化,此其一。其二,饮食文化之研究非孤立之学,实是一门大学问,非博通专精之士不能为之。
写此一段话,实有感于中国饮食文化日趋表面热闹实质已入退化之途,乃泛言之。前有《饮食文化退化论》一文,在此不作分析。
文章题目所谓食家,兼指饮食之家与饮食专家二义。前者与后者可以有联系,但更多的情况下则不同。任何家庭都要谋饮食,恕我杜撰,称为饮食之家,不一定意味着考究饮食的家庭,更不一定和钟鸣鼎食之家相瓜葛。又请恕杜撰,简称之为食家,并不一定就是饮食专家也。
美味并不一定在著名饭馆,家庭中日常所吃,称为家常菜。家常菜中亦多有美菜。此即本文“食家与家食”本义所在。一般食家中有高厨,可以制出美肴。即使无高厨,甚或是无厨,只不过是主妇下厨,经之营之,积经验而为学问,亦往往有美味,被誉为这一家庭的家食精品,并往往由此而进入饭馆厅堂,声名大噪。
举一些随手可得的例子。现在驰名全国的四川菜麻辣豆腐,当其创始之时,不过是成都北郊一个姓陈的麻皮妇女,善烧此菜。后来开了一个乡村小店,专卖此菜,叫做麻婆豆腐,大约是顾客随口所称。其时她只是代烧,豆腐与牛肉(现在用猪肉,大失其味)要顾客自己买了带去。不要以为麻辣豆腐唯此独佳,前几年,在一个四川同乡家吃他夫人烧的麻辣豆腐,烧法迥异。将豆腐切为许多正方形片子,每两片之中夹佐料(辣椒、花椒、牛肉末等)合为一方,蒸而食之。豆腐既整齐可观,吃来每一块都其味透骨。我的这位朋友只是一个报社普通职员,这个菜可称其独到家食。惜乎让陈麻婆豆腐独占市场而不传。
炒(黄)豆芽,是四川家居最大众化的菜。幼时我常在两位亲戚家吃决然不同的炒豆芽。一家炒法是佐料样数极多,豆芽入锅时间甚久,全呈深黄色,入味甚浓。一家是以盐淡炒,入锅即起,装碗后在面上略浇辣油(红辣椒粉所熬之油,不能见辣椒粉),其味清淡而略辣,入口极松脆。同样一菜,风格两般,今已五十余年不知此味了。我家亦喜食,母亲吃素,然为儿女锐意经营各色菜肴,尽管她只做提调,不动手,又不能尝食,皆指挥厨师为之,亦多美味,今已忘之矣。只记得家中泡菜一项极考究,有坛十余个,所泡各种菜均有专坛,绝不能乱。泡菜佐食,极佳。青脆的泡豇豆炒肉末,食之饭量大增。
写至此,饶舌为四川菜正名。人皆以为川菜必辣,此误解也。家常川菜诚然有辣,考究之家正式宴客,往往无一菜有辣味,只不过用小碟置辣,供客自选为佐料而已。至于以毛肚火锅为川菜必辣之证明,更是错了。毛肚火锅源于重庆,乃川江船夫所食,由于劳动太艰苦,乃食此奇辣巨麻之食,饮烧酒,以解其乏,虽盛暑亦然。后虽渐盛,终非川菜之正途。
我的大舅父经学大师龚向农先生,亦精于食,厨师姓袁,舅父尊称之为袁大师。所做菜均清雅宜人,绝无辣味。大舅父每食,佐饮黄酒,说是这才调和,饮白酒就破坏了清雅的气氛。
某年,台湾著名学者潘重规先生(黄季刚大师之婿)来上海,谈起抗战时期在四川大学教书时,常在著名诗人、川大教授林山腴(思进)先生家吃到最好的菜,远过于饭馆。我送他一本厚厚的林先生遗著《清寂堂集》,潘老甚乐。
向农舅父、山腴先生家都有极美之家食,惜不传。四川人皆知的大千鱼,从张大千家传了出来,成都饭馆有此菜,惜不佳。前两年,我的外甥为我烧此菜,极可口。他家与张大千有深交,张大千一家且曾住其家,他其时虽幼,已习知大千厨师烧法,难怪烧得可口了。著名作家李劼人精于食,善烹调,必有多种美味家菜,因此才能开饭馆小雅,夫妇同烹美味。
家食之源久矣。红楼宴自然极多世间美味,那只不过是美食文化家曹雪芹所创造的贾府家食,虽然其源有自。悬想文士苏东坡、杨升庵等之家必有美食,此亦远矣。只要回想五十年代天津的周家菜、北京的谭家菜,就可知家食往往优于市食。周家菜饭馆坐落于精巧小洋房内,仍如同家居,菜皆无锡味。听说周家原为书香之家,主人曾留学国外,我时见其黄发碧眼之异国夫人出来招呼客人。谭家菜是广东菜,而能享盛名于在饮食上流于保守的北京,其菜亦必与市上粤菜馆不同。以家菜而开办饭馆,其规模绝不宜大,一旦扩充门面,大增座位与厨师,也就是末日到了。北京康乐的迁居扩充,最终只有大锅菜了。昔日上海银行楼上的莫有材莫家菜衍变为堂而皇之的扬州饭店,亦有今不如昔之感。
中国饮食文化要发展,绝不能只靠营业性的饭馆,更不能为上海今日之家家生猛海鲜所能达,食家与家食亦当担大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