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凝眸十里沙

凝眸十里沙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的,安坐湖边,不是范蠡泛舟西湖,不是姜太公钓鱼,只是安于湖泊的美,凝眸而视。年少时,向往江南的烟雨水波和才俊佳人,可惜机缘不遇,难圆心愿,只能在风沙里念水,盼雨。至今日,更加明白,今生无缘驻守水色江南,且用忧郁对接才情,且用欣喜,探望十里沙的湖泊。这就是十里沙中的吊桥,一次次惊艳亮相。想一想西湖的名字,就有柔情蜜意在摇动,就有西子的韵致和美丽,在心中摇啊摇。

湖泊

慕名而至,缘于沙开水出。

一泊湖水,人工移沙后渗出的凌凌波面。四月的宁静,毛乌素的沙边,适合说人间静好的禅意。

踩着横石铺就的沙岸,一步步地走,一步步地看,风轻云淡,水天一色。西府海棠的娇白,榆叶梅的粉红,连翘的嫩黄,携着蓝天白云,映在水里。

湖泊里盛放着春季的田园散章,这是眼前的美,美得随意,少了矫揉,少了造作,自信地涂着大漠遗梦。信手拈来的,不单单是长河落日的写意描画,更是大漠胸中的一泓梦想。

这样的美,绕我在湖泊之岸,让我沉迷而坐。是的,安坐湖边,不是范蠡泛舟西湖,不是姜太公钓鱼,只是安于湖泊的美,凝眸而视。

阳光铺满水面,金色结网,千丝万缕。网在水中央,打捞大漠历经的沧桑,打捞边塞放牧的辽阔,打捞遗失在沙里的柔蜜的梦。此时,伸展手掌,梦在风拂过的手掌里波动跳跃。

湖水闪亮,闪烁。炼石成金的锋芒,宝刀出鞘的光芒,风沙过尽的明亮,尽在这一刻。

物以稀为贵。沙地的水,因为稀缺而珍贵。它是上苍赐予的珍珠,不可以濯足,不可以洗手,只可以珍惜爱护,静心养性。

湖水清澈,水底的细沙历历可数。这样的水,适宜洗涤心灵的尘埃,净洗灵魂的疲惫。这样的水,犹如圣坛的净水,轻轻沾上一滴,就恩承了上苍的赐予,内心的伤口妙然愈合。

这里的水,与岸边的奇花异木互为补充。水给花木生命之源,花木给水风和日丽。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这样的眼睛会看见绚丽的春风,会整合姹紫嫣红的花朵。

湖泊是沙漠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千秋北国雪,可以遥想万里东吴船。

而这个下午,雪已经属于旧故事,帆船还是我瞭望的一片白云。

云层遮住阳光时,湖水碧绿,如岫玉一块。伸出手指,抚摸如玉的湖水。幽静的凉,攀上指尖,攀上手臂,住进我的心底。我用热爱的心,留住这样的凉,留置淡色的冷静。

年少时,向往江南的烟雨水波和才俊佳人,可惜机缘不遇,难圆心愿,只能在风沙里念水,盼雨。至今日,更加明白,今生无缘驻守水色江南,且用忧郁对接才情,且用欣喜,探望十里沙的湖泊。

阳光西斜,水面静谧,幽蓝的色系,泛着久久不褪色的光辉,有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禅意。

我愿意拾取凝光的水珠,换取无价的墨香,临摹花朵的香气,临摹春风的柔情,给自己盈袖。

沙地湖水,衣袖青翠,不深不浅,唯美而静。

在柳州的小石潭里,遇见柳宗元的忧伤;在九寨沟的水里,遇见最美的自然;在浪花淘尽千古人物的大江里,遇见苏轼的豪迈;在十里沙湖泊的水边,遇见北方的良辰美景。

四月,春暖花开,做不到面朝大海,那就靠近湖泊,靠近清澈与宁静,遇见最好的自己与禅境。

吊桥

靠近湖泊,遇见水面初平的吊桥。

摇摇晃晃,唱着木与木密不透风的渔歌,连着铁与铁环环相扣的隐忍。木和铁十指相扣,灵犀相动。这就是十里沙中的吊桥,一次次惊艳亮相。

桥的北头,两款青石无言错落。旁边点缀着四五株墨绿的沙地柏。这无言的沉默,让春天的风沙停止了喧闹的过错。

从青石到彼岸的小屋,中间就是一段吊桥。

踏上木条连成的桥,摇晃就从脚下开始,让人想起诗人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且用春风浩荡的诗情诗境,赠人生无限遐想的水苑,沾满清亮或幽香。

脚步落在齐整的木面上,会有“咯噔、咯噔”的声响,在空旷的田野缭绕,随风散开,给林园飘忽的空灵音律。

吊桥中段,弧形微垂,触落水面。每逢脚步经过,会有微微的水流过桥面,会有细细的波浪荡漾在桥的左右。

站在吊桥上,就站在了湖的中间。此时,湖水被小桥一分为二,有了西湖与东湖。

想一想西湖的名字,就有柔情蜜意在摇动,就有西子的韵致和美丽,在心中摇啊摇。与东湖边的古柳慢慢地摇,与青砖堆砌的圆台悠悠地摇,与岸边的乔木灌木绿绿地摇。

摇啊摇,与岸边的木屋一起摇,摇晃飞不起的落寞。

摇啊摇,在摇晃中,抖落生不逢、遇不淑的痛楚。

走过吊桥,人间的路,类似平稳。

木屋

别过吊桥,靠近木屋,仿佛为了远在前世的应约。

小木屋在湖泊的南岸,坐南朝北,面向水光。三面环木,四野尽收。冬天的白雪,秋天的飞叶,给小屋回忆。高大的樟子松,温柔的垂柳,带雨的梨花,是小屋的春天。沁凉的舒适,一定是小屋的夏天。

这样的小屋,阳光通透,收藏着美丽的童话。《白雪公主与小矮人》当属最好的经典。

夕阳无限美的方向,有木质的短廊。坐一坐木质的长凳,嗅一嗅木香绵绵,看一看真实而温情的植物,心里升起丝丝吉祥的细语。

走过短廊,跨上石径,登临一座古色古香的圆亭。一应俱全的木,构建了圆亭全部,文艺的范,古朴的韵,让倦了的红尘,做意犹未尽地休憩。

静坐木亭,静听草木呼吸,静观湖水变幻,品味宁静的凉。这凉,不是苍凉,是古诗词里沉底的凉。这凉,去除烦躁的火,去除抑郁的悲。这凉,是玉石的凉,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凉。

做不到迅速的热,做不到迅速的冷,不是金属,是一段原色的木。无数原色的木,构成木屋的暖。

无数条形的木料,组成油画一般的木屋。木质的外墙,木质的内廷,木质的地板,淡黄色,有些许松脂的色泽,纯粹一色的美。这样的木屋,我在梦里见过,我在画廊看过,我在我的红尘里与它无数次凝眸相望。

相互取暖的木质,构成相互取暖的牧歌房子。这样的暖,不会灼伤腊月的雪;这样的暖,不会凉彻草木的心。

走进木屋,就不想走出去。安坐窗前,听季雨敲叶,看湖水涟漪,看吊桥摆渡,写春花秋月,心甘情愿做文字的臣仆,写大漠草木的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