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
谷源涌先生是我的老首长。1976年底,我由陆军第200师炮兵团上调到师部宣传科当干事,不久就认识了在师里当副政委的谷源涌先生。那时,野战军的师职干部,大多数给人的感觉是强悍和直硬,独有他给人一种优雅和温蔼的印象,身上有一股知识分子的书卷气,这给了我好感。直觉告诉我,从这个首长的身上,可以学到东西。可惜,我在师里没呆多久,1978年5月,我就又奉调去了济南军区宣传部,与谷副政委分开了。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十几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调到北京工作后,才在一列傍晚的地铁上,重又与他相逢。
谷源涌先生是老八路,十五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解放后先后在军事院校、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野战军工作过;离休后又苦练书法和诗文创作,成为很有造诣的书法家,经历可谓十分丰富,这为他晚年进行散文创作打下了基础。他收在这部集子里的作品,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亲人、战友、故乡和往日军营生活的回忆,另一类是关于游走四方的感受和记忆,再有一类是学习书法艺术的体会和杂记。由于与他有过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所以读他的这些作品,就感到格外亲切有味。
回忆人与事的美文,在历代的散文创作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这一类文章能持续征服读者的原因,就在于它记叙真事抒发真情。谷源涌先生写的关于父母、邓龙翔将军、赛时礼、吴韵生、孙龙珍和故乡威海及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营区生活的回忆,篇篇都充满了真挚爱意。在《执事敬与人忠》一文里,他把父亲辛苦养育一家六口的情景写得十分感人,尤其是把父亲用八年时间备石料和木料,终于为家人盖起五间草房的经过写得细致生动,让读者看到了旧社会的中国乡间饥寒交迫的农民顽强的生命力,也从中感受到了父爱的珍贵。他在文中还特意写了父亲支持他继续读书的经过:一方面,父亲太需要他来当农活上的帮手,家里太穷了;另一方面,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又非常想继续读下去。父亲经过艰难的权衡,最后咬牙说:再苦再累,我一人担了,儿子继续上学。他在这些朴实的叙述文字里,浸满了对父亲的爱意,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他的感恩之心。他在《笑对人生浩气长存》一文中,深情叙说与他同在新疆屯垦戍边八年的战友吴韵生的事迹,把吴韵生戴着“内定反革命”的帽子,安心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扎实工作,先后两次出面平息不安定事件的情景生动地写了出来。在这篇文章里,他还特别用充满敬意的文字,把吴韵生晚年与淋巴癌、肺癌做斗争的经过写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战友的深切同情和满腔真挚爱意。
游记,是各代散文大家的作品集里差不多都有的内容,这类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引领读者去看和感受自己尚未看过和感受过的东西。谷源涌先生收在这部书中的游记,形象生动地记录了他在国内外游走的感受,用灵动有味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我们没有去过、看过的很多地方。这些年,他到过戈壁沙漠,也到过草原绿洲;去过乡镇小城,也看过名城都市;游过北部边陲,也饱览过南国森林的美景;还到过很多国家。每到一地,他都尽可能留下文字记录。这些游记,或描摹现场,引领读者参观;或回眸历史,发思古之幽情;或畅想未来,由一地一景想到长远。在《老风口遇险记》一文里,他把他带领几位战友勇闯老风口的经过极其传神地写了出来。他最初因为边关事急,下达命令让司机迎风冒雪猛冲,在汽车熄火、水厢被冻拖拉不成之后,又下令弃车,顶着飓风冒着大雪步行,直走了一夜半天,才到了托里办事处。整个过程写得绘声绘色且又惊心动魄。我们通过他那灵动的文字,仿佛也走了一趟老风口,感受了一次茫茫雪原上十二级大风的威力。在《巴依木扎随笔》一文里,他向我们介绍了西陲关隘的“十里花坡”:“何止是野玫瑰,什么金银花、兔儿条、山楂、枸杞子、蔷薇、白梭梭、红柳、刺铃铛、灰毛柳等灌木和其他野生草本植物,片连片,坡连坡,交错杂生。金叶青兰则是青兰中最漂亮的一种,一簇簇紫色珍珠般的花朵在草丛中含羞绽放,像星星似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这灵动的文字把十里花坡变成了一幅幅彩色照片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读后强烈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决不容外敌侵扰,寸土必守。在《欧洲纪游》一文中,他写道:“来到巴黎圣母院,我看到整个建筑用石头筑成,美妙而和谐,不愧为雨果赞誉的‘石头的交响乐’。其屋顶、塔楼、扶壁顶端都用尖塔做装饰,凹进去的拱形门的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连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如竹,与上层尖尖的拱劵连成一气,直贯全身……”这些文字精细地描写了自己的眼睛所见,读者仿佛被这些文字带领着去游览了一遍巴黎圣母院。
谷源涌先生离休后开始苦练书法,多年潜心学书终使他成为了书法名家。在长久的学书过程中,他对中国书法艺术有许多深刻的体悟和理解,他把这些写下来,以便与书友交流、与文友切磋,这便是他收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在这部分文章中,有的是写对整个书法艺术的认识,比如他在《略论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一文中写道:“古人从生活的观察中受到启发,创造了最初的文字,只具有实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文字艺术,从实用渐入艺术领域,直至现今的篆籀、汉隶、草书、行书、楷书出现;中国书法是一种斯文、高洁、风雅、郑重的艺术,是崇高、神圣的,从事这门艺术的学习研究,必须持一种严肃、审慎、自爱的态度;汉字和汉字书法艺术具有一种特别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它是汉文化圈建立精神维系的载体……”他对书法艺术品性的这种论说深刻而独到,相信会对所有学书的人都有启示。这部分文章中,也有的是对中国历史上某一书体或某一书法大家作品的品评,比如在《捧经不作寻常度奋挺高峰拜大宗》一文中,他谈对颜体楷书的感受:“但觉颜字结体雄强茂密,如孙膑用兵,疏漏无遗,战无不胜,其点画相向之势,则成其宽博雍容、刚正威严之象。其用笔斩截处,则如昆山崩壁,吴刃削铁,而点画之易方为圆,则深得篆籀之意趣……”这种感受是他在学颜数载、一笔一画的摹写中获得的,真切而独特,想必对其他的学书者也会有启发。这部分文章中,还有一些是抒发自己学习书法艺术的快乐心情,比如他在《畅想生命的第二个春天》里写道:“哦,书法艺术——这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多少人如醉如痴地为她而倾倒,为她而追求!为她,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不知已属老年;为她,我坚韧不拔、虔诚笃信,因为我找到了书法——这抒发自己情怀、与祖先心灵沟通的艺术圣地……书法,我心中的美神!”通过这些充满浪漫趣味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他心中确因亲近书法艺术而满溢着欢喜。这部分文章中,再有一些是他以书家的眼光来对其他朋友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介,比如在《壮志凌云堪自持劲节虚心真我师》一文里,他评介王昭伟画竹的作品:“他通过竹子的表象去探索竹子的内在本质,画竹不惟画其形,更着意表现其高风亮节,宁折不弯,并赋予时代精神,表现作者心声。寓情于竹,借竹抒情,可以说是昭伟同志画竹的突出特点和根本追求……”各个艺术门类之间原本就是相通的,他以书法家的眼光来看画家的作品,作出的评价是异常准确而到位的。
这部书是谷源涌先生多年在散文领域耕耘而结出的果实,而且其中的不少篇章是在他八十岁过后创作出来的,这特别令我为他高兴。这再一次证明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何等地旺盛,证明他是一个多么顽强的奋斗者,作为他的部属和后学,我为有他这样一个前辈而感到自豪!
祝愿他顺利跨过百岁之坎并笔力更雄健!
乙未年早春于北京
作者简介:周大新,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室主任,当代著名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多部。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捷克文、日文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