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 羽
我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实习的时候,老教授王老师跟我们谈过过度治疗的问题。
她非常严肃地警告我们这些马上就要到临床一线、开始执掌处方大权的见习大夫说:“当大夫的要记住,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很多时候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愈合能力,治疗的原则是能不吃药就别吃药。我有个老年病人,就是躺在床上吃大丸药愣给噎死的。一问家属,说老太太消化不好,长年吃山楂丸。这种万金油不吃又能耽误什么大病?”
“能吃药解决的问题就别打针,万一这一针扎到坐骨神经上,病人就惨了;能打针解决的问题就别输液,输液那是把不属于身体的东西直接输到血液里,就算输最简单的葡萄糖或者盐水,都有可能发生罕见的输液反应,抢救不及时的话是会死人的。当大夫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很多病人不是被大夫治好的,只是没让大夫治死而已。”
最后一句话,惹得我们一群学生哈哈大笑。大家在嘻嘻哈哈之间就下课了,可能并没有太多的人把老教授几十年行医生涯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放在心上。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学得太少,上了这么多年的医学教育课,细细回想,那些指导我们大是大非的方向性问题和关键性语句,老师都有提及,但是因为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会,我们不见得会用心思索和琢磨。
大学毕业后,我回老家过最后一个暑假。东北的夜晚凉爽极了,我和爸妈看完电影牵手散步回家,路过人民医院时,听见一个妇女在号啕大哭。原来她的独生儿子已经念高二了,因为发烧来人民医院看病,医生说就是普通感冒,想快点好不耽误功课就打针。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于是很快就划价缴费从药房领回一针安痛定、一针地塞米松,还有一针青霉素。结果,主药还没用,一个剂量极小的青霉素皮试,就出现了强烈的过敏反应,瞬间夺走了孩子的生命。
从我正式执业以来,每一次我的圆珠笔在中间垫着复写纸的一式两份的处方纸上龙飞凤舞之时,我都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这药是不是必需?有没有给病人过度治疗?不吃药是不是也可以?吃了药以后的副作用会不会得不偿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老主任说:“医生开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对于初出茅庐的医生来说,除了关爱,应该还有一张更重要的处方需要时刻铭记在心,那就是‘不要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