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度信息疲乏症

过度信息疲乏症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度信息疲乏症,也是有的。过度信息疲乏症是我发明的,有一次休假回来,一堆报纸,原来,都要花半天整理,那天,找出几份我要看的报纸后,一咬牙,一跺脚,全扔了。结果发现,没有这些信息,生活也蛮好的嘛。有科学家论证,信息太多,并不会让你更聪明,更幸福。否则,是会让人疲乏的。

过度信息疲乏症

“今年”,“去年”,年初几天,一直告诫编辑们,千万别错了。这是最容易出错的时候。做文字的人,需要感性,但是,也需要细致和理性,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常在河边走,你不下水,水都会溅上来湿了你的鞋。每次签版,别人看着很轻松啊,哪知道,一出错,覆水难收,永成污点。宽容的人,会说,人嘛,难免出错。刻薄的人,却说,这样的错,也要出,赔钱。于是,我们的编辑寄出一元的报款,赔人家呗。实际上,为了一个字的错,还要扣稿费,成本蛮高的。但是,365天,一年又一年,如此,你说谁能保证不出错?当然,有些错是不能出的,因为成本太高,高到付不出。

三天夜班,把去年留下的杂志都看了。

好文章,好故事,好观点,是有一些的。其他的,都翻过。

因为自己做文字,知道文字背后的辛苦,所以,不翻一下就扔掉的事,不忍心做。用我奶奶的话说:“罪过,罪过。”

没有做过文字的人,是没有体会的。以前是“爬格子”,现在叫“敲键盘”,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当然,也是要承认的,一份报纸和杂志,有一两篇好看的、值得看的文章已经不错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了解信息的途径了。我自己做传播,也明白,信息太多,不会处理,就体现不出价值,信息本身没有价值。

过度信息疲乏症,也是有的。有些事,有些词,重复单调地说得太多,是让人生厌的。看到这些信息,常常会反胃地一扔了之。可惜了日益涨价的纸张,很不低碳。

祥林嫂是值得同情的,可惜,她描述的方式太单一,结果,连同情都没有了。

过度信息疲乏症是我发明的,有一次休假回来,一堆报纸,原来,都要花半天整理,那天,找出几份我要看的报纸后,一咬牙,一跺脚,全扔了。结果发现,没有这些信息,生活也蛮好的嘛。

有科学家论证,信息太多,并不会让你更聪明,更幸福。所以,挑选值得吸收的信息,成为一门科学,新闻学,出现了,于是,我成了其中的一员,有了谋生的饭碗。当然,饭碗很多,这一个,与钱无关,只是有些兴趣和理想。那时候,当然也是想成为法拉奇之类的,慢慢地,有些务实了,信息的价值,传播的价值,在于一种表达,通过表达,能够传递的,信息是其一,还有安全感,还有价值观,还有温暖的情感,还有积聚的力量,还有表达的欲求。

想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做了17年了,还没有做厌,终是命运的安排。

只是,过度信息疲乏症,让人警惕。如果太多的信息,会引发这个症状,那是令人感到恐惧的事。

选择需要的信息,感受温暖的情感,提升生活的视野,增强内心的力量,一个信息,有其中之一的价值,就可以算是新闻了。否则,是会让人疲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