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周,这样的泪水
从12日感受地震以来,心情就像一条下滑线,一天比一天沉重,一天比一天忧虑,一天比一天难过。
因为吴飞,前两天提心吊胆,忧心忡忡。毕竟是自己身边的一个同事。
对地震破坏力的认识,也是随着信息的逐步发布,从叹息到惊愕。
对大难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真情,也是随着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一次次掉下眼泪。
因为做着新闻工作,所以每天被四川前线的信息所包围,所以每天被感动着,被震撼着。
尤其是,吴飞,一个同事,当时面临生死,他父母的神情,让我印象深刻。
我也是一个母亲,看到那些个地震时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一瞬间被剥夺了年轻的生命,我一次次潸然泪下。
那天,路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个男记者哽咽至哭泣。一个1岁半的孩子,母亲仅28岁,一个老师,为了救学生,牺牲了。孩子的外婆,被压在废墟中50多个小时,和记者一直交谈,为了不让那个孩子成为孤儿,努力坚持着,但最终,还是冰凉了。我以前也认为,记者的情感,属于个人,应该放在客观的事实后面,但是,我相信,那个男记者看着一个生命消失,无能为力,一个1岁半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孤儿,那种场景,不可能无动于衷。我在上海的阳光下,想象那个孩子的眼神,我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做了母亲,我太知道孕育一个生命是多么不容易。可是,有时候,太脆弱了。
每天看报纸,是哀伤;每天看电视,是悲痛。那么多生命,给生者留下了多少伤痛。
情感是一种力量。我深切地感受到。
没有这种力量,在《新闻晨报》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主动去卧龙救吴飞;没有这种力量,大家就不会在一种价值观下拼命工作;没有这种力量,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四川做志愿者——除了政府、军队,这个国家,更多的你和我,也在以每个人自己的方式关注着,忧心着,分担着,这是人与人的气场,这是人性的基本色——对同类的关怀,是基本的情怀。
除了报道,还能做些什么?
有朋友说,要去做志愿者;有朋友说,要献血;有朋友说,要领养孤儿——我总在想,我还能做些什么?
作为一个职业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尽责;
作为一个新闻人,把读者需要的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地传递给读者,是职业素养;
作为一个母亲,保护和教养好自己的孩子,是为社会尽力,为家庭尽责,为人类贡献;
作为一个女人,特别要有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影响周围的人;
……
平淡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有序的社会,这是四川多少人无法得到的,我们这些拥有的人,怎能不珍惜?否则,是令人愤怒的奢侈。
这样的一周,恍然如梦。
这样的一周,永远会记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