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都是追风筝的人

谁都是追风筝的人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天,看了《追风筝的人》,觉得久违的感动和被打动。阿米儿和哈桑是好朋友,尽管年龄相同,因为出生不同,两人际遇截然。因为嫉妒父亲对哈桑的爱,阿米儿陷害了朋友,并且在朋友为他追风筝时,看到朋友被打自己因为恐惧逃走了,而且装作不知情。他去了,历经千辛万苦,把哈桑的儿子从阿富汗接到了美国。可是,那个孩子的心被黑暗了,被麻木了,阿米儿决心追风筝,去追回对哈桑的歉意,对自己的救赎。女孩的痛苦一定是超过男孩的。

谁都是追风筝的人

我对好小说的评价标准就是“能打动我”。

最近几年,很少看到这样的好小说。前天,看了《追风筝的人》,觉得久违的感动和被打动。幸好那天阳光灿烂,像今天这样阴郁淅沥,一墙的水帘,我会很伤感。

这本小说在美国的主流媒体那里得到很多好评。因为作者是阿富汗人,后逃到美国,故事背景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交接时普通人的生活变化。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

但是,真正打动我的是在任何背景下和历史环境下,那种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追求过程中的痛苦与快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卑劣和人性的高尚、人性的伟大,有时会在一个人身上交织,让一个善良的人一辈子都在追风筝,无论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阿米儿和哈桑是好朋友,尽管年龄相同,因为出生不同,两人际遇截然。因为嫉妒父亲对哈桑的爱,阿米儿陷害了朋友,并且在朋友为他追风筝时,看到朋友被打自己因为恐惧逃走了,而且装作不知情。但是,做了这一切的阿米儿内心深受折磨。哪怕离开阿富汗,内心却怎么也逃离不了。正因为此,他原谅着做错的自己,也原谅了他深爱的做错过的女人。当他的朋友呼唤他:“你错了,但是可以找到对的路。”他去了,历经千辛万苦,把哈桑的儿子从阿富汗接到了美国。可是,那个孩子的心被黑暗了,被麻木了,阿米儿决心追风筝,去追回对哈桑的歉意,对自己的救赎。很简单的故事。

你是你吗?有时,我们自己会迷失自己。

你喜欢自己吗?有时,我们自己也不喜欢自己。

你能面对自己犯过的错吗?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逃避。

你会为犯过的错自责吗?有时,我们忙得连自己的好都会忘记。

如果,能像阿米儿一样,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许,我们都可能是追风筝的人。

因为年轻,因为嫉妒,因为偶然,因为必然,因为种种我们自己告诉自己的理由,有时我们在自我和他我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我。这是人性。利己是天生的,利他是高尚而美丽的,但是,那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与人为善,真实对己,真心对人,我一直觉得这样做与他人无关,而是让你心安与纯净。计算的回报是没有的,所有的回报都是惊喜与意外。我常常觉得惊喜总是很多。

对自己好些,对别人好些,对自己宽容些,对别人更宽容些,你会快乐。

对一个人好,总是别人欠你。就像一个女孩,男友对她的好让所有人嫉妒。每天深夜夜班回家,男友必定等着,为她开门,给她一个拥抱。太好了,好得麻木了,女孩反而觉得平淡了。直到有一天她男友突然说分手,理由当然总是有的。失去了,女孩越来越怀念男孩的好。就像一种惩罚,惩罚你以前接受和难以忘怀的种种。女孩的痛苦一定是超过男孩的。男孩迅即有了女友,女孩尽管很多人追,却没有感觉。她疲惫而又宿命地说:“也许,他以前对我太好了,我欠了他太多,我要还他。”很难感到有人能超过那个男孩对她的好。我所能说的就是忘却,然后往前走。你不能对着一个人的背影追风筝。

可是,我们每个人不都在追着自己的风筝跑吗?甚至方向都忘了看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