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首先,敢于担当是一种直面现实,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境界。无数的历史事实经验证明,一项伟大事业的推进,一个伟大时代的出现,都与该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息息相关。只有充满朝气,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承担社会、历史赋予的责任,才能够真正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宋儒张载《横渠四绝》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甚至认为“我若不出,置天下苍生若何!”这些记述集中体现了前贤先哲对敢担当的一种深刻把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近代以来,“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98抗洪精神,乃至我们宁夏所大力提倡的银川精神、石嘴山精神……等等,不也正是对于敢于担当的认知与实践吗?因此,敢于担当的内涵是随着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领导干部而言,敢于担当就应当是一种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抱负和高度的社会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领导者的领导干部,就应当把敢于担当内化为自觉、自愿地内在追求和外在行动,在个人修养,干事创业,做人处事上,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积极奋发,开拓创新,才能够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承担起党和国家、人民赋予的伟大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次,领导干部要敢于承担是新形势下,发挥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党内外、国内外都有各种各样的思潮和行为都不断侵蚀着我们党的肌体。作为领导干部更要直接面对无数的诱惑和侵蚀,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用党的纯洁性来对照自己、检点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还要敢于担当起弘扬党内正气,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重担,保持党的纯洁性,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持党的纯洁性,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做到为官一任既要发展一方、又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自觉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各种监督之下。要增强纪律意识,尤其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努力形成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用人导向。
第三,领导要敢于担当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尚未衰退。国内改革事业已到了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任务日益繁重。作为一个单位、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核心和灵魂的领导干部,往往决定着所在部门、单位、集体的精神风貌和事业发展的前景。因此,领导干部一定把敢于负责作为基本素养,把执政为民作为价值追求,把勇于担当作为工作常态,努力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不良作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团结、协调各种力量,抢抓机遇,实现科学跨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以坚强党性和强烈的责任心带动和鼓舞人民群众,开拓创新,再攀高峰。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是立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理性的行为,脱离实际,违背科学规律的盲干、蛮干、刚愎自用决不是敢于担当。
(2012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