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石嘴山精神

论石嘴山精神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精神是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最后,弘扬高尚的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困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据调查,石嘴山市城镇人口中,60%~80%是区外或是区外人的后裔。作为现代意义的石嘴山市,它的崛起迄今也只有短短的40多年。翻开石嘴山40年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鲜明地显现出

论石嘴山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一定会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并且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市委七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以“五湖四海、群策群力,艰苦奋斗、开创新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激扬文化、激流勇进”为主要特征的石嘴山精神,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建设现代化石嘴山,具有重大意义。

一、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向心力

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和地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精神,不但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告别落后、走向进步文明富裕的强大动力,也是维护一个民族和地区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文化的精华,是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在日益激烈的地区经济竞争中,精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人心散则事必弱,人心齐则事必兴。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高尚的精神,才能把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集聚起来,才能把人的精神振奋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其次,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同时也取决于精神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激烈碰撞。世界各国特别是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弘扬民族精神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不能保住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再次,精神是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和协调。弘扬和培育整合高尚的精神,有利于开发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的智力,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最后,弘扬高尚的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东西滋长蔓延,这些都严重腐蚀人们的灵魂,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需要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需要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境界、精神动力和理想基础。

精神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民族精神。世界各国都具有他们独特的民族精神。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建国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年,他们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敢为人先、自由民主的民族精神,综合国力位居世界首位,在世界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并不断发展着自己的独特的民族精神,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在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历经磨难而精神不垮,饱尝艰辛而斗志愈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顽强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集中代表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历来重视用崇高的精神将亿万群众团结起来,将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奋斗。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卑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以及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困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要保持过去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出现了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等英雄人物,形成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全国人民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全党大力倡导“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使中国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从此迈上了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江泽民同志从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出发,不断总结和提炼新的时代精神,概括和倡导了“64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以及“万众—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深刻阐述了精神的巨大作用。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提出石嘴山精神是石嘴山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北端,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物产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地区。据调查,石嘴山市城镇人口中,60%~80%是区外或是区外人的后裔。从秦汉至清代,中原地区,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党项、蒙古、回等各族人民前来戍边、屯垦、经商、开矿。千百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多种文化的交流融会,塑造了境内独特的历史文化。作为现代意义的石嘴山市,它的崛起迄今也只有短短的40多年。她是一座因煤而兴、依煤而建的工业城市。翻开石嘴山40年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鲜明地显现出石嘴山市委领导石嘴山人民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弘扬着石嘴山精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放弃在内地、在故乡优越的条件和亲情、乡情,从五湖四海会集到石嘴山,在石嘴山安家落户,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群策群力,在这里立足、创业发展,为石嘴山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面对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他们不怕苦、不怕死,靠着一股任何困难都难不住,吓不倒的劲,靠着任何艰苦条件都能承受的劲,克服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奋斗、开创新业,一次次地创造着石嘴山新业绩和辉煌,使石嘴山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40多年的时间在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农村小康建设,在农村基本实现了小康。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园林化城市,逐步树立起了石嘴山新型园林化工业城市的新形象。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嘴山市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城市,经历了成长期、鼎盛期、衰退期,经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的单一、生态环境的恶劣、经济基础与转型能力弱等问题已突出地摆在了石嘴山人面前,石嘴山人民靠着一股不服输、不认输的劲,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对企业进行改组、改造、改制,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困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原有落后的煤炭工业逐步转型为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将新的文化因素与当地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发展形成了石嘴山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色。宁夏的花儿、道情,回族的弹口弦,西北的秧歌、腰鼓,中原的社火,北京的京剧、相声,陕西的秦腔,江南的越剧、黄梅戏和现代歌舞以及书法,美术,宁夏民间文学等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精粹在这里都能找到缩影,从而汇聚成五彩缤纷的文化大舞台,激扬文化、激流勇进,打造着石嘴山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广场文化为主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文化、家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百花争艳、各具特色、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一些县区和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激烈的市场拼搏中也打造和培育了各自的精神,如大武口精神、平罗精神、恒力精神、太西精神、九○五精神、贺兰山精神、陶乐精神、惠农精神等。

从石嘴山特别是近40年发展的历史来看,石嘴山市的各族人民在创立、建设、发展石嘴山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五湖四海、群策群力,艰苦奋斗、开创新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激扬文化、激流勇进”为主要特征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可以说,石嘴山精神既是石嘴山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和挑战的一大法宝。石嘴山精神的提出,是对石嘴山历史发展过程理性思考和升华的结晶,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是实现石嘴山新跨越、新辉煌的要求,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这一历史使命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提出石嘴山精神是石嘴山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

石嘴山建市40多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实施农村“富民工程”、实施“工业强市”、创建园林化城市、推进“就业解围”工程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石嘴山市是宁夏工业发祥地,工业一直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历史看,石嘴山有过昔日的辉煌,1965年以前,石嘴山市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曾达到34.2%,二、三产业在宁夏位列第一,工农业总产值在全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横向看,我们发展速度较慢,与全国、本区地市及周边地区比,形成了一定的反差。石嘴山市工业增加值在“七五”、“八五”、“九五”时期,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低于全区平均2.2个百分点,分别低于银川、吴忠、固原3.4、3.0和6.1个百分点,低于乌海市9.1个百分点。现在,全国、全区各地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而石嘴山市的发展不快,与周边城市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是在拉大。全市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目前,石嘴山市实现小康目标的程度还不足80%,要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目标,后18年每年均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而“九五”期间全市增长的速度均在1位数以内,因此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分析现状,我们地处西北内陆,没有区位优势,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和产品层次低,结构单一,缺少新上大的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作支撑,一些企业的新建项目转移,导致发展后劲不足。自治区提出建设大银川,造成了我市加快发展的外部压力。在这种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市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石嘴山的宏伟目标,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不发展会落后,发展慢了同样也会落后。市委七届五次全委会审时度势,调整思路,提出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快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这一思路。同时提出实现大发展的突破口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加快园区建设,实行全社会招商引资责任制等。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艰巨的,也是崇高而光荣的。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实现石嘴山的高速度、高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生活在石嘴山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广大干部群众有一种昂扬向上、自我加压、奋发有为,一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状态,而这些都需要用一种精神来凝聚人心,动员力量,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所以说现在提出石嘴山精神是及时的,是必要的,更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四、石嘴山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伟大事业要取得成功,要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来支撑;一个人、一个地区要保持一种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样也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市委七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石嘴山精神,是对建市40多年历史实践和文化发展的总结。石嘴山精神的提出,目的就是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现代化的石嘴山而努力奋斗。

“五湖四海、群策群力”是石嘴山精神的渊源。“生于斯、长于斯、衣食于斯”是人们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工作,思想文化汇为一体,培育了对石嘴山的感情,靠着这种感情,人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石嘴山建设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五湖四海、群策群力,就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平等友爱、团结和睦、同心同德、集思广益、进言献策。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和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正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矛盾,难以想象的困难,前所未有的问题,面对着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主体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部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各种关系,这迫切需要把在石嘴山的中央、区属企业、单位协调起来,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需要紧紧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团结起来,把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起直追,凝聚克服困难的力量和集中解决问题的智慧,这对于今日的石嘴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

“艰苦奋斗、开创新业”是石嘴山精神的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向是中华民族信奉不渝的高尚情操。石嘴山人民就是靠着这种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茫茫戈壁滩上,不断战胜自然和社会带来的各种艰难险阻,建起了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工业城市。艰苦奋斗、开创新业,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俭朴勤奋、不畏艰险,讲实效、办实事,不断取得新的业绩。目前,石嘴山正面临着发展的压力,要看到实现“西部大开发,石嘴山大发展”这一目标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清醒地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长期性,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最近重申的“两个务必”的批示和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心中想着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增强抵御腐朽侵蚀的能力,才能保持昂扬斗志,开拓创新,取得新的业绩。因此,发挥“艰苦奋斗,开创新业”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是石嘴山精神的动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就是发愤图强,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永无止境,勇于攀登,争创一流。无数事实证明,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会使我们丧失发展机遇,都不利于我们的事业发展。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我们现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改革和建设的新思路和出路,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面对矛盾和困难,克服精神萎靡、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只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会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只有顽强拼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有作为,立于不败之地。

“激扬文化、激流勇进”是石嘴山精神的积淀。文化是一种强力的黏合剂,能把共同地区、共同历史背景、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共同体中,而且也能超越地域、风俗、语言的界限,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人们联结成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文化已成为石嘴山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激扬文化、激流勇进,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创造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社会上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有所抬头,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我们事业的腐朽文化。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宣传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用先进文化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激发活力,并根据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注重因时变革,不断创新,给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石嘴山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石嘴山精神既深深扎根于石嘴山这块丰厚土壤,又体现了市委远大理想,坚定信念,道德追求和建设现代化石嘴山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我们要深化对石嘴山精神的理解,挖掘拓展其内涵和外延,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宣传石嘴山精神,自觉发扬光大石嘴山精神,增强人们对石嘴山精神的认同感,把它培育成石嘴山人的精神纽带。并通过对市情和改革,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强化人们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石嘴山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构建石嘴山文化的基础,为石嘴山各民族的团结,为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03年8月 刊载于《石嘴山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