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骆宾王(约640~约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历官武功、长安主簿,曾入朝为侍御史,后被贬为临海县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曾代其作《讨武曌檄》,一时传诵。徐敬业失败后,他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和逃匿不知所终之说,今已无从考证。遗著有《骆临海全集》。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作者因上书议论政事,惹怒了武则天,获罪下狱。在狱中他写了这首诗。全诗以蝉起兴,又以蝉自况,表现了作者忧郁愤懑,蒙冤待白的心情和“居高食洁”的高尚品格。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头两句是起兴。诗人身陷囹圄,心情十分郁闷。在北国深秋的夜晚,揪人心扉的蝉声四起,不但引起了诗人思乡之情和对身世遭际的无限感慨,也引发了作者的诗情,遣词而成章,写出了这首深沉慷慨的悲歌。蝉声绵绵,思绪漫漫,一个“唱”字和一个“深”字,带有很强的空间感和流动感,给人以想象和联想的余地。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秋夜蝉的哀鸣,使诗人沉重的心情更加烦乱,再也不堪忍耐了。诗人用白头代己,并非言老,正是为了表现忧思的深重。李白有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就夸张了愁与白发的关系。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句极写蝉的艰辛和痛苦。这不正是诗人对自身“失路艰虞,遭时微纟墨”的绝好写照吗?身陷绝境,曲直难辨,纵有志大若鹏,才高八斗,又有什么办法施展呢?所以诗人说自己是“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然而,在当时又有谁去真正体会他的痛苦,怜悯他的沦落呢?
尾联诗人愤愤地反问道:“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秋蝉高居树上,饮露而不食。诗人正是取其“居高食洁”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性。可他不但不能被人理解,反而遭诬栽赃而入狱。“无人信高洁”,正是诗人对栽赃的有力辩解。
这首诗整练缜密,寄托遥深,写物喻人,浑然一体。全诗对仗工整,巧妙地由物引出了人,从起兴引起了客思,自然剔透;第三、第四句用“不堪”对“来对”,形成流水对,使蝉我合二为一。与诗人“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的一生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六、第七句,采用工对,纯用比体,写物喻人,不留任何痕迹,字字写蝉,然而字字写己,“露重”“风多”是言环境的险恶,“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志,“响易沉”是说言论受到了压制。在这里蝉我命运皆同,物我妙合天成;末句采用反问式,蝉与人浑然一体。
(1985年6月 刊载于《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