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写东西都像我一样精练”
世上没有我们,不会寂寞,有了我们,将多一份欢乐。
——题记
一
在全国中学作文文学讲习所里,我攻读的是散文专业,指导老师是散文作家孙骏毅。因此,无论是电话里或书信中,我第一个要问好的就是孙老师。
一脚跨进讲习所,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请问,孙骏毅老师在吗?“不在。今天不是他的班”,传达室一位女老师作答。“那讲习所有老师在吗?”
“有哇,我就是”。没等女老师话出口,坐在对面办公室的一位戴眼镜的青年教师迎了出来。
“啊,您就是我们的诗人兼书法家的陶文瑜老师!”我带着疑问与惊喜,高兴极了。
“你是?”陶老师问我。
“我叫齐抢先,江西余干中学的。”
“好熟悉的名字!就是没有见过这个人。”
陶老师教我落座,给我沏茶,开电扇,并送我有他大作的《星星》诗刊,他编辑的《中学生文苑》,他亲手题有“真趣”二字的特级扇子及他的满腔热情。
“我们苏州人就是好客。有时间,你可以多多的来我们苏州玩玩。可惜,孙老师今天不在。”陶老师笑着说。
不,不可惜。陶老师,您和孙骏毅老师不是一样的可亲可敬吗?
二
开幕式过后,我们陆续走出。
因为我喜欢陶老师,所以,连走路我都是跟在他后边。
会场门口,陶老师背着个包,站着与一位老师对话。
话毕。我看到陶老师双脚并在一块,向那位老师深深地鞠了个躬:“愿意为谬先生效劳!”
三
苏州市东吴饭店后园。我们都在这儿拍照。见陶老师来了,纷纷邀陶老师合影。“陶老师,我们合个影吧?”“陶老师,我们拍一张吧?”
“我的样子长得很丑,但我的心却很美。可是照不出来,真没办法。不过,与我合了影,今后,你们好知道我陶文瑜长的是什么模样,以后碰着,好认识。”一场演说。“照吧。”
在场的人都笑了。
照片出来了。我们的样子个个笑容可掬,好看极了。
四
的确是“真趣”。今晚是陶老师与我们座谈。谈文学,谈提高。
我们纷纷把自己的诗作呈给陶老师,请求指点。
陶老师仔细地看着。
“你的诗有时写得行,有时写得不行。”陶老师拿着我的诗稿。
“那主要原因呢?”
“主要是没有经常读诗。”
陶老师很认真地回答。
五
联欢会上。
歌声在我们心中流淌。欢乐在我们手上奏响。
“下面是陶老师的歌!”我们说好了的,今晚一定要看看陶老师的戏。
陶老师笑了。好像早已知道了我们的意思。“唱歌我不行。我五音不全。盛情难却,我还是朗读一下我曾写的一首诗《关于战争的遐想》吧。”
一样的可口,一样的可乐。陶老师做什么事都是好玩的。
一向沉默的李希文老师,我们也不会放过。对号入座,没说的。抽签。李老师的节目是:拜堂。节目一公布,陶老师来劲了,当起了主持人。“过来,过来。”李老师没法了,只得过去。他推着李老师,在会场上打转转。“一拜,天地。二拜,爹娘。三拜,我们入洞房!”
很像样子的,把我们的肚子都笑痛了。
陶老师真有一套。
刚好,那天晚上我穿了一件在苏州买的新褂子。邀请陶老师合影,陶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拥抱着我,向我絮絮耳语,说了什么,我也没听清。
闪光灯闪过了,摄下了这美丽的镜头。相信,这张照片一出来,没有人不会感到默契欢快的。
可恨的是,那次的摄影,镜头出了问题,实乃终生憾事!
六
难忘今宵。
孙老师走了。我们团团围坐在陶老师和李老师的身边。
天空海阔聊起来了。陶老师的花样最多。你听,时而是“毛主席来了”,时而是“周总理来了”,时而又是“陈毅来了”。
真够像的,难怪黄炜同学说,陶老师干脆别当作家了,去当演员好了,省得训练。
俏皮的谢水清,电话通知14岁的小妹妹马颂涛,说请上来请藏起来,马上“陈毅”就会来。14岁的颂涛小妹妹果真被骗了,藏到换衣间,倾耳谛听“陈毅”的来到。
陶老师开始学陈毅讲话了:“同志们,我们干革命……”
颂涛出来见“陈毅”。“陈毅”不见了。水清说,刚刚从这窗口走了。
拿着有陶老师亲笔题字的扇子,黄炜说,陶老师,假如我回去没路费了,我就把这几个字卖掉。陶老师接过话茬,“不行,现在卖会便宜的,等我死后,肯定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李老师和陶老师坐在一起,确有点不相称。李老师瘦,陶老师胖。我说,李老师,您太辛苦了!李老师很会意会我的意思,一改以前的沉默,含笑说,“希望你们写东西都要像我一样精练。”
陶老师立即点头称是加以表扬:“这话说绝了!”
七
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别了,我全身恋着的姑苏。
我们就要离别了。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又都是那么陌生。
正收拾着东西,忽见窗外孙老师他们的身影。我们争相扶窗,喊着:“孙老师!”“孙老师!”孙老师他们过来了,和我们一一握手。
紧握着孙老师温暖的手,我的喉咙有点哽,“孙老师,这次后,我们不知何时再能想见了。”我不能再说下去。
“从我们发通知的那天起,我们就要为你们的安全作保证。到家后,请一定来信,告知路上的情况。以后,望多多来信。”
陶老师没说话。今天,陶老师显得异常的沉默。
火车就要开动了。再见了,陶老师。再见了,孙老师。再见了,李老师。
站台上,你们为我们站成三株相思树。
远了,敬爱的老师。远了,亲爱的同学。远了,姑苏的日子。
老师们,这样的日子还会来吗?
(1991年6月25日下午作于余干东街寓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