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日记滋润生命——访学者型作家、南昌大学教授胡辛
请在世界华人圈中享有盛名的学者型中国作家、南昌大学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导师胡辛谈谈日记,是我多年的心愿。
远在1996年,我就给她写过一信,拟联系采访,后来她告诉我,信未收到。1997年10月26日,我在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凤仪教授家作客,李博导为我查得胡辛家电话号。随即拨打,无人接。后来的年月,多次拨打,依然无人接电话。
今年5月14日上午9时许,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一次拨打电话。有人!且是胡辛老师本人!!述说缘由,胡老师说她正忙于一场官司,后天早上就要飞离南昌,是否能见上面,待我到南昌后再定。有一线希望,我即赴南昌。
翌日上午10时抵达南昌,下车即往胡老师家挂电话。“我正忙于准备明天的行李,晚上6时怎么样?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小时,我确实太忙了!”衷心感谢胡老师百忙中的安排!
下午4点我就到了南昌大学,并提前20分钟到了胡辛老师家。胡老师尚没有回来。6点整,胡老师回来了!此时,她爱人已把晚餐搬上了饭桌。热情好客的胡辛老师饭也顾不上吃,我也免去了平常的客套。
我们直奔日记。
著述等身的胡辛老师上大学时开始记日记。“文化大革命”十年被迫中断。1983年,她的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荣膺全国中篇小说奖后,复又写起了日记。写了近20年日记的胡教授,对日记,感受很深——
日记,就是把你这一天很忠实很真实地记录下来;
日记,是自己的心声,又是自己的实录,纪录的是很重要的事。
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容作裁剪与修饰;
日记,是给自己的,不要老想着拿出去发表,老想着拿出去发表是写不好日记的,也不是日记。
写日记有哪些好处呢?胡教授认为,写日记,可让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可反省自己,充实自己;有俗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日记,可练文字,练文笔。
胡教授特别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哪怕是天天记流水账,都是很好的,日积月累,定有所成。
谈到青少年写日记与青少年作文有何联系与区别,胡教授说,生活丰富多彩,若凡事要求写成作文似乎不太可能。作文较比日记,要求也要多一些。一如要求小孩吃东西,硬行规定蛋白质百分之几,脂肪百分之几,铁百分之几,才不致偏食,给孩子以自由,天性发展,不是很好吗?写日记,是用自己的眼光过滤生活,小孩有小孩的眼光。
说到日记与素质教育。胡教授认为,作为家长,作为老师,要求孩子,在真实、诚实的前提下写日记,成功时激励自己,气馁时反省自己,长此以往,有利于素质的提高。
匆匆,太匆匆!时钟就要指向19点,我赶紧结束谈话。请胡教授为青少年朋友写点什么,胡教授欣然应允,挥笔而就:愿文学如清泉,滋润生命之树。
12字,浓缩了一位作家对人生的深深感悟以及对后辈的殷殷希望。
胡教授担心她的谈话因为时间仓促可能有疏漏之处,末了,一再交代我文章写好后一定要交她看看,以免对年轻人形成误导。
关爱之心,溢于言表。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挥别胡辛老师,告别南昌大学,一袭浅黑色真丝套裙,说话直言不讳,热情好客,关爱后人,并同她的谈话与作品,在我的脑海中总也挥之不去。
(见2001年第10期《青少年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