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扬华夏民族魂

为扬华夏民族魂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8月6日,方志敏烈士就义50周年,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罗宁应邀携论文赴会。为隆重纪念1999年8月20日方志敏百岁诞辰,并向新中国诞生50周年献礼,罗宁又写了《方志敏审美思想探论》一书。房东采取了断电、拆压水井、掀瓦等手段,逼罗宁早日搬走。出版社初步估算,《方志敏审美思想探论》出版,定价至少在20元以上。

为扬华夏民族魂——默读罗宁

“如果弘扬伟大的思想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我也在所不惜。”

这是老作家罗宁在其继《方志敏演义》出版之后,为隆重庆祝我们的祖国新生50周年并纪念方志敏诞生100周年而写就并已付梓的《方志敏审美思想探论》自序中说的。

罗宁是这么说的,亦是这么做的。

1985年8月6日,方志敏烈士就义50周年,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罗宁应邀携论文赴会。来去及食宿费自理不说,4天4晚不能睡;为了赶车,一天只吃了一个硬邦邦的冷馒头。

方志敏烈士就义60周年,罗宁参加了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又是一番含辛茹苦。且先写了一本《方志敏的故事》交付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意犹未尽,接着,他又日夜兼程赶写完了《方志敏演义》谨作纪念。

《方志敏演义》,243000字,句句是情,字字啼血,作者用了足足30年的时间!30年来,作者认真阅读了《方志敏文集》《方志敏传》《方志敏印象集》《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等数百种文献;为了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作者是三番五次到方志敏烈士的家乡——江西弋阳漆工镇湖塘村考察、采访,和老红军、烈士家属会晤、座谈……

30年来,构思这部演义,罗宁日思夜想的是众多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他倾注心血的是中国传统的古典小说的写作手法,执笔行文,他要求自己老老实实去描绘和记录主人翁的形象、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

为隆重纪念1999年8月20日方志敏百岁诞辰,并向新中国诞生50周年献礼,罗宁又写了《方志敏审美思想探论》一书。“这本书,从写作的第一天算起,它已闯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和漫漫历程!”

罗宁,江西余干人,早年就读于江西八一革命大学、江西教育学院,系革命烈士罗英之子。

罗英,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继而请缨赣东北苏区,别妇抛雏,与方志敏并肩战斗,把襁褓中的罗宁寄托给方志敏的夫人缪敏。

罗宁,缪敏老人乳育大的孩子。

那是1956年中秋,罗宁因高考落榜,思想苦闷。“孩子呀,看看这本书吧!也许能给你以鼓舞或力量。”缪敏给罗宁的是上海影印出版的《可爱的中国》。

人的一生最难于读懂的是自己。是夜,就着如昼的月光,罗宁第一次接触到这不朽的著作。透过“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我又何惜这条蚁命!”……罗宁看到了方志敏的伟大和崇高,亦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懦弱。

“哦,方志敏,您不正是我学习的楷模吗?

您,更是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力量!”

罗宁抬起了头。拿起了笔。

1956年,他写了第一个故事《方主席的马》,在上海《儿童时代》发表了。

1957年秋,罗宁给《方志敏伯伯的小故事》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交付上海少儿出版社出版,印行了好几版,发行了几十万册。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为一大事而去。“我的大事就是纪念方志敏、宣传方志敏、弘扬方志敏。”“我毅然决然要让方志敏这三个字占据青少年的心灵空间。”

近40多年来,除“文革”那年代,他一直写着方志敏,陆续出版了《长了翅膀的人》《两条半枪闹革命》《方志敏爷爷的故事》《方志敏的故事》《方志敏演义》等多种小说、故事与学术性论著。

对历史伟人的多情,加重了罗宁的人生负载。已近古稀的罗宁,依旧在唱着方志敏的歌。

默读罗宁,很容易让人想象浩瀚沙漠中的孤旅,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每当日暮苍山,便有身栖何处的荒凉与悲怆。

罗宁原是有房子的。1981年,《长了翅膀的人》自费出版,出版费不够,他把房子卖了。从此,他过着租房子住的艰苦日子。

他先是租在余干县后街湾。住了三年。房东的孩子长大了,要房子。

1984年搬往余干县周桥村。

1987年搬往余干县花果山。

1988年搬往余干县竹根岭。

1993年,罗宁以每月60元的租金与余干县关口村一房东达成协议并签订了为期6年的租住合约。作家手持合约,看着白纸黑字,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现在可以好好地安下心来写点东西了!《方志敏演义》就是在这儿定稿并见书的。

善良的作家没想到,3年刚满,房东就要毁约,因为他早已同一买主订下了4万元连屋带地皮出卖的合同。三天两头来赶罗宁。罗宁自然不从。房东采取了断电、拆压水井、掀瓦等手段,逼罗宁早日搬走。

1996年底,我自省城南昌回余干,去拜访罗宁,不想房子早易了主人!

问问四周的人,罗老的去向,都说不知道。

1998年11月9日,我终于在余干县城东郊徐湾村一四周杂草丛生,低矮、破旧的房子里见到罗老。

两手相握。目光对流。情感是复杂的。

这是一幢破烂不堪,千疮百孔的危房。

房屋内外长满杂草,堆满杂物。罗老用了40天的时间才整理出三间房子,一间用于睡觉、一间用来烧饭、一间用作卫生间。

所有的房间没墙。罗老用薄膜作墙。所谓的卫生间,是一只马桶上横一长凳。

屋漏最怕连夜雨。罗老最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刮风。

刮风下雨,无处安身。

罗老说:“在这儿,看书,读报,写作,种花,是我的生活四重奏,这样我的思想集中,不会去想别的什么。”

现在出书,大都自费,自找销路。一本书,一本书,又一本书出版了,书出版的背后,多的是罗老的奔波与无奈。

为凑出版费,罗老四处求人。

《方志敏审美思想探论》送审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早已通过,需要的3万元出版费也已凑好一半,加另一半,上交,即开机印刷。另一半拟向一些同志借,但至今给钱的只有两位!

借钱难,卖书更难。出版社初步估算,《方志敏审美思想探论》出版,定价至少在20元以上。20多块钱一本的理论著作,自销2000册,难啦!

1997年《方志敏演义》荣膺江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于1997年1月24日在江西饭店隆重举行,罗老即席表白:“哪怕是‘孔方兄’为难我,也不能改变我的人生理想。虽然,宣传、普及方志敏的航程艰险、遥远,但我却要继续沿着这条航向奋然前行,直到生命的终止。”

哦,“直到生命的终止”!

(本文由时任江西省文联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杨佩瑾亲自推荐,发表在2001年3月6日的《光华时报》上。那时,罗宁老师还健在,还在余干的一角,为弘扬伟人的思想鼓与呼,如今,罗宁老师已经去世数年了,选此文,一是纪念,二是思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