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开笑靥对虾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
驾一叶扁舟,漂泊于茫茫大海之上。撒网。撒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渺茫。
多少年了,北海农民以打鱼为生,日出即出,日落才归,风里雨里,也要出海。
海上渔者,海水浸泡的身躯多湿多病,海风吹打的容颜难见笑靥。
同是渔民,同在北部湾海域,一家家对虾养殖工厂依海而立。走进厂里,一方方对虾养殖池棋式布列,探头池内,对虾游泳。池边,一张张笑脸围在一起,一声声话语诉说着一个个高兴的话题。从1995年至2000年的5年间,北海市对虾养殖面积由4.5万亩发展到13万亩,产量由4635吨发展到30000吨,销售收入由1.8亿元增加到8.2亿元,特别是去年成功推广了对虾工厂化养殖,使北海对虾养殖在模式变革中崛起,成为沿海高科技养虾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全国19个省市前来参观考察,引起了我国水产界的极大关注。
北海对虾工厂化养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2002年元月14日记者走进了北海市水产局。熟悉对虾工厂化养殖成功历程的水产局办公室副主任吴敬友欣然与记者聊了起来。
效益“诱”人培训“训”人
去年,北海市水产局与昌泰公司在营盘镇白龙村合作建立了工厂化养虾示范基地。短短4个月时间,每平方米水面产虾11.3市斤,亩产7600市斤,消息传开,广大虾农纷纷前来观光。针对虾农对示范基地成果半信半疑,对养虾依然抱着靠天、靠运气、靠神保佑的不科学思想,北海市水产局先后举办对虾养殖技术推广培训班50多期,参训人员达8000多人次,又于去年专门聘请了中国科学院王雷博士、胡超群教授和湛江海洋大学吴琴瑟、林继辉教授亲临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给市、县(区)、乡镇的水产领导、科技人员、养殖群众巡回授课,让广大虾农与专家直接对话,专家的观点如水到渠成,高效地被各上课人员接纳。一位养虾大户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专家的观点就是高明,我就是利用专家的经验现买现卖来发家致富的。”
如今,从工厂化养虾示范基地,看到了养虾新模式和新希望的北海人,纷纷筹资建厂养虾,迄今,全市共发展工厂化养殖对虾140户,开发水面24.2万平方米,总投入6855万元,总产量817吨,总产值2451万元。
元月13日,全国工商联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赴北海考察投资座谈会在北海香格里拉隆重举行,会上,记者高兴地获悉,一个总投1400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0亩,养殖面积2.5万平方米的大型工厂化育苗基地正在招商引资。
依靠科技 大胆变革
实践证明,现代渔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近年来,北海市水产局提出以科技为动力,对老虾塘进行技术改造和变革的发展思路,短短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对虾养殖模式三大变革,把北海养虾业推上一个崭新的发展水平。
北海原来对虾养殖池基本上是普通土塘,面积很大,一个一般有30~60亩,池塘浅,一般只有30~60cm深,养虾亩产也只有50~100斤左右,效益不高。针对这种现状,北海市水产局从1995年开始对普通土塘进行改造。一改“大小”,即将大塘改小塘,改后一个虾塘面积为10~15亩,符合对虾养殖技术要求;二改“深浅”,即将原来的“浅塘”改为“深塘”,原来“浅塘”蓄水一般只有30~60cm深,改造后虾塘蓄水深度达80~150cm,深度符合养殖标准;三改排灌不分家,原来土塘是灌水与排水不分家,病菌交叉感染,容易导致虾病蔓延,对此,北海市水产局着力加大改造力度,养殖虾塘都要求排水和灌水分开,有效避免了病苗交叉感染,利于对虾健康养殖。通过改造,北海市对虾养殖亩产从50~100斤提高到150~300斤,高的可达400~600斤,取得了可观经济效益。
6年前,北海市对虾养殖还停留在“原始”生产状态,养殖模式落后的实际问题,北海市水产局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团到广东等沿海发达渔区学习,结合实际,于1996年在银海区大墩海建立了对虾高位池养殖示范基地100亩,养殖取得成功,平均亩产651斤,最高亩产980斤。示范高位池养虾取得成功,让北海虾农看到了样板,看到希望,于是纷纷筹资兴建高位池养虾,几年过去,全市发展对虾高位池养殖达3000多亩,亩产达700斤以上。去年,北海市水产局在种苗场的16亩虾塘进行高位池养殖,产虾22400多斤,平均亩产1480斤。铁山港区养殖大户徐自辉在北暮建立了高位池养虾基地100亩,亩产1200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专家认为,工厂化养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养殖产量高,每平方水面产虾5~6公斤,折算亩产7000~8000斤。二是理想解决了虾病蔓延的问题,特别是白斑病,养虾得了这种病,根本无法治疗,至今世界上还未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工厂化养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无污染的水源能有效地防止外来病菌的侵害。三是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小,可以反季节养殖。四是便于管理操作,劳动强度较小。五是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养殖环境好,水质易处理,无污染,无公害。为把工厂化养虾的先进技术带进千家万户,北海市水产局于2000年在冠头岭养殖地场开展工厂化养殖试验,试验养殖水面800平方米,收获对虾3200公斤,饵料系数1比1.5,投入产出比为1比1.8,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消息不胫而走。2001年4月,中国水产科学院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领导来到北海查看对虾养殖情况,认为北海虾病防治好,养殖产量高,在全国属领先水平。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一纸通报,引来全国17个省市的水产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前来参观学习。湛江市水产局局长参观后感叹:北海的路子走得对!
加强服务 开拓市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虾养殖已进入北海市的千家万户,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百姓对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在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的同时,北海市水产局积极提高服务意识,开拓产品市场,切实为广大虾农排忧解难。
在大力推广工厂化养虾过程中北海市水产局重视养虾用地的规划和指导,重点把农民分散的小面积、不规则低产田规划为高标准高科技虾场,并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到各县区协助规划,设计建设了一批工厂化养虾示范场,深得群众好评。
去年以来,北海市水产局先后派出养殖专家、技术人员20多批共260多人次到全市各养殖场特别是工厂化养虾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入世后的沿海市场怎么去应对?北海市水产局认为,工厂化养虾是无污染、无公害、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愁销路。2001年8月7日,北海市副市长罗恩平考察白龙昌泰工厂化养虾示范基地,得知该基地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0万公斤时,当即要求在场的水产局负责同志:一定要着眼于宏观做文章,积极抓好整体布局,帮助养殖大户和群众根据供求变化调节市场供给,让昌泰这类高水平养殖基地与养虾群众错开出虾高峰期,形成旺淡季互补的对虾生产格局,以保持全年虾价平稳,使整个产业经得起市场考验。罗恩平建议具备相当规模的“虾工厂”业主们尽早面向南宁、上海、广州等大市场建立起稳固的销售渠道,联合周边的养虾群众,积极发展“订单养殖”,努力开发多品种的海产养殖,全面推动北海养殖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见2002年1月15日《沿海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