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生活的深情歌吟——读许近仁先生诗集《风吹过的岁月》
古铜
得知许近仁先生要出诗集了,心中非常高兴。许先生创作诗歌40余年,得精品数百,而今结集出版,这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
我是先认识先生的诗,后认识其人的。去年底,从湖南来到松江谋生,在一份报纸上读到许先生的诗《情漫雪海堂》,不禁为其思想容量所震惊,想,松江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之地,至今仍卧虎藏龙,含珠蕴玉,心下暗暗记住了许近仁这个名字。不久因工作原因,接触到岳阳读书会、楹联沙龙、红楼沙龙,认识了当地一批文人骚客,贤彦良师,其中就有先生。许先生曾在湖南工作近30年,把最美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三湘四水,近退休才返回原籍,落叶归根。如此渊源,和本人,还算得上半个同乡。言谈之中更添了几分亲切。恰本人也爱诗多年,多次与先生谈及诗歌,也算同道中人。
本着这一层关系,早早便得到了这本沉甸甸的诗稿,先睹为快。
每次翻开许近仁先生的诗集《风吹过的岁月》就像展开一幅壮阔的人生画卷。这是一本不能一口气读完的书,字字句句,让人仿佛身处茂密丛林,一转一新,一折一奇,应接不暇;这是一本需要在静夜独自捧读的书,其内涵之精妙,像醇酒浓茶,须细细品味,方能体会其中韵味。连着数夜,为其中多彩的画面、浓郁的诗情所浸润,随着那些诗句在天地之间徘徊、沉吟。
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首先把镜头对准生活,由近及远,而后拉大到天地辽阔,时间深远之处。从地域上看,第一辑“华亭长廊”收录的,都是以故乡松江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为题材的诗作;第二辑“倾诉上海滩”收录的,则是以大上海作为背景的诗歌;第三辑“梦恋峰回路转”收录的,是诗人游览祖国名山大川所写的长歌短吟;第四辑“在锤声中抵达”,则是作者工厂生活的真实记录。从时间上看,这部诗集就似一部回忆录,从今天拾级而上,漫溯回昨日,回到写诗的起跑线。展示了诗人写诗的历程,也展示了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运动轨迹。正如作者所言:“一支笔勾勒了半个世纪,一把算盘拨弄了酸甜苦辣。”
读诗品诗,最强烈的感觉是厚重。这些作品融入了作者博大深沉的情感,字里行间透着历史的凝重。诗人对于祖国,对于革命前辈的感情是强烈的,爱憎分明,绝不含糊。这与中国历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一脉相承。“诗言志”,诗要有所寄托,诗人要有所担当,要具有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敢于为正义执言,为时代鼓与呼。这才是“为文之隆基、学诗之鸿教,是为原理、征圣之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写作”久据诗歌阵地,伪诗、非诗充斥诗坛的状况下,诗人仍能冷静地审视,保持这一片心灵的净土,实在难能可贵。诗人有自己的坚持,行文的标准,清醒地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姿态来写诗。如《情漫雪海堂》《写在史量才故居泗泾古镇》《心灯》《复活》《八一军旗》《走进中英街》等,都让人感受到作者那颗炽热的心在猛烈地跳动,穿透历史的风云,把一段鲜活的历史重新拉回来,放在读者面前,让人重新审视,并随着作者的笔,重新思考生活。
以《情漫雪海堂》为例:
没有风声,没有雨声,
留下一片寂静。
问天问地问自己的良心,
世上太多的叹息和不平,
袭击我们,我们有谁喊出了惊窘:
腐败之政府,既有我辈推翻,
伟大之中华民国,此革命之初心……
裸露的花色搓捻成冥想,
怦然之心点燃沧桑和忧愤。
被声音拉住的行人,如今折腰斥问:
腐败之政府,海那边的幽灵,
拒绝统一,竟忘记祖坟……
树也睁开眼睛,花也张开嘴唇,
一起呼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声音震慑昏君,
声明震落几只苍蝇。
作者在题记中写道:“1912年12月26日,孙中山来松江,在醉白池雪海堂向同盟会会员演讲……”就是解读此诗的钥匙。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诗人在雪海堂思绪纷飞,回放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联想到今日登上宝岛政治舞台的政客大肆宣扬台独的罪恶行径,与中山先生当年革命的初衷,相去十万八千里矣,乃至情感的波涛顿起,褒贬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再看《八一军旗》:
向罪恶开第一枪,
奴隶用枪声向黑暗解释,
小巷里空气喷出地火,
正义的子弹听军旗指挥。
南昌,1927年最长的一夜,
军旗叫醒了武装起义;
苦难的喜儿解开白头巾,
爆炸声响彻敌人阵地!
军旗会师井冈峰头延安圣水,
战到蒋家王朝的彻底覆灭;
染红的军旗向死亡解释什么,
社会主义已到了崭新世纪。
军旗下一代英雄成长,
枪膛里火温没有冷却;
他们在思考、观察和倾听,
霓虹灯下彩弹也不堪一击。
军旗沐浴血与火的洗礼,
共产党人懂得用什么捍卫政权;
矢志不渝的燃烧、飘拂,
抗风战雨,比火炽烈!
此诗写的是一面经历了血和火洗礼的军旗。诗人由军旗联想到严酷的战争岁月,揭示自由、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又由峥嵘岁月联想到现实,提醒人们居安思危,要坚决捍卫革命成果。在诗人眼中,这面军旗就是人民政权的象征,就是正义和力量的象征,只要军旗高高飘扬,就不怕任何不测的风云。
这部诗集里,数量最多的还是紧贴时代脉搏、紧扣现实生活的诗歌。诗人用他犀利的慧眼,深情凝视着身边的生活,既不放过时代的大风云,也不放过细微的细节和场景。虽身处生活洪流,却用心灵之眼冷静谛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善于发掘“真、善、美”,并情不自禁为之低吟高唱。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今天,人们多追逐名利,如果没有一颗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赤子之心,是不会这么认真地关注与自己无关的纷纭世事的。如《森林宾馆里》写的是2008年被江南大雪阻隔,不能回家的大学生在森林宾馆过年;它是我心中的候鸟》写的是松江轻轨九号线通车;还有《从大学城衔来的抒情诗》《大厦之根》《迎特奥鸣奏曲》,以及笛扬方塔园》《袜子弄花园》《步行华亭街》《你是站着的阳光》等等,大到牵动世界目光的大事,小到里弄人物、寻常街景,都能触动诗人敏感的触觉,引发诗情。
同样,从那些讴歌祖国壮丽山川的风景诗和描述工厂车间的生活诗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读到作者的热情,诗人以一颗火热的心拥抱生活,并以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一行行滚烫的诗句。曾经工作过的湖南和幼时成长、现在生活的上海,是诗人的两大创作源头。
除此之外,他的足迹也辐射全国,在不少名山大川留下屐痕,并以诗记之。这些诗或如国画写意,淋漓泼墨;或如工笔素描,刻画入微。
如《大厦之根》:
躺着一行诗
站着是折不弯的歌曲
瘦长的感情撕开冻土
在兴奋内部
将梦孕育
哪怕雨点如何密集
沉下去走近一张黝黑的脸
和一颗封闭的心
但还是大步行走
眯起眼睛
想着肩上的壮举
在开阔的路口那时
异国风情像浓缩的雕塑
长城也蜿蜒细语
站在花的两岸
和世界交谈
被地球附吸
等春天来时
一颗颗种子竞相发芽
肩并肩地释放想象的魅力
一幢幢伸向云天
长成世博园的树干
这首诗的副标题为“赞世博园开桩”,曾在上海市世博题材征文中获奖,并收入获奖作品集。
又如《袜子弄花园》:
套上淋湿的袜
走进打烊的约会
一排土色服的陋屋
走进晾晒的日记
度过千年留下的牵挂
摇响一串鸣蝉
花蕾涂绿点点空间
江水奉献一片蔚蓝……
水带着入海的咏叹
紫藤拉着老人的衣衫
春竹接受召唤的绿
恋人的黄昏没有栅栏
一条路经过多少磨难
才来到变迁的彼岸——
瞧!梧桐抓破了月光
泻下帆船的绳缆……
诗人用他神奇的笔,把一个寻常里弄花园,写得如此温馨,如此富于人情味,仿佛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风情画,引人遐思。写法上,作者主要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新诗正脉,吸收了各个时期新诗发展的成果。作品与时俱进,表现技法上不断地加入现代元素,特别是近期作品,思想和技巧均日臻成熟。
掩卷,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应着这些质朴厚实的文字,这些轻灵跃动的才情,更应着诗集中饱含的款款深情!许先生30余年从事枯燥的财务工作,整日与那些冰冷的数字打交道,来不得半点浪漫想象,人也应该变得机械、理性才是。事实不然,诗中的意象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让人陷入诗人营造的意境之中,流连咀嚼,回味良久。欣赏许近仁先生的诗集《风吹过的岁月》,恰似大伏天吃川菜,酣畅淋漓,气势如虹。及待细品,却有秋的况味,秋的肃杀与知性。情之深意之切,悲歌放吟,回响至今!
(作者古铜,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