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长兴县志序[1]
《旧长兴县志》十二卷,止于高宗纯皇帝之十有二年,新会谭公肇基所修也。[2]前此者为《韩志》,前此者为《张志》,前此者为《顾志》。[3]上下数千年事迹,藉四家之书补辑而存,彬彬乎其可观矣。顾其间山川人物引据,时见舛谬,而部分类居体裁间有未合。旧书类皆承袭,而莫能是正。又乾隆戊辰以后,迄今五十余年,久未修采,无以扬前烈,光盛典,是固莅兹土者之责也。
余自嘉庆元年,调宰长邑,甫下车,即慨然有修志之举。[4]顾事属久废,城池、学校、公廨、桥梁,方有俟于事理完缮,匆匆未暇,心怀之而不能忘,而顾未敢昌言于众。又念一方之掌故、风土人情、田庐户口,苟非久于其地[5],深悉隐微,则不能指陈得失,而适以滋戾。且志之为书,体类于史[6],非藉学具三长惟精惟博者相与上下其议论[7],将不足以信今而传后,以故回翔往复,迟之又久。
于壬戌之岁,始延请嘉定宫詹钱辛楣先生至署[8],稽旧之失,汰旧之繁,增旧之阙,订旧之讹。余每见先生口讲指画,不惮精详。常与余商论,或秉烛至午夜,由是体例门类,举邑志而更新之,而是书顿为改观。其戊辰以后,续修诸条,则宫詹之弟征君可庐先生所手订。征君常造余署,与辛楣先生先后馆余之鉴止亭[9],参乡评,慎去取。余虽不敏不明,而如征君者,虚以持己,公以衡人,其可谓平允者矣。
若分纂者,则乌程胡君樟,邑人丁君澍龙、丁君世楠、朱君椿、王君炯、王君正、王君敬所之力居多。[10]其经费所资,余捐廉俸为邑倡,而邑中绅士亦乐为捐助,补其不足。始于嘉庆七年,逾年而志稿成,十年冬而剞劂完竣。卷凡二十八,门凡二十有九,附类者凡八。[11]嗟夫!是书之成,余存之心者,阅六年之久,而始克举事,既举事,复三易寒暑而成,且又经两先生之精力,与诸君之助焉。
昔亭林先生在永平[12],或属为府志,亭林谢以郭造卿在戚将军幕府,搜罗天下志书略备,盖十年而成《燕史》。[13]今无其时故也,余之学,远不逮古人,然不敢苟以从事,取成数月之间,致蹈亭林所戒。后有贤者,其亦鉴余之所以难为者,可矣。嘉庆乙丑冬十月知长兴县事候选知府阶州邢澍序。
笺疏:
[1]该文见冯本、国图本、中科本、校点本,另见赵《志》卷1《旧志源流》、清沈粹芬等辑《清文汇》卷45(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2]《旧长兴县志》12卷,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县谭肇基委托归安吴棻编纂,乾隆十四年蒲月成。该文“止于高宗纯皇帝之十有二年”有误,“二”应作“四”。谭肇基,广东新会人,进士,曾任浙江龙泉知县。
[3]《韩志》:清韩应恒《长兴县志》计8卷,康熙十三年(1674年)知县韩应恒委托邑人金镜、朱升编纂,是年秋月告成。韩应恒,北海人。《张志》:清张慎《长兴县志》计10卷,顺治六年(1649年)知县张慎委托邑人金镜编纂。《顾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知县黄扆委托邑人顾应祥编纂,嘉靖四十年(1561年)冬十二月成。《顾志》有两种本子,一为10卷本,计260页;一为12卷本,计450余页。顾应祥,号箬溪,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曾任刑部尚书。
[4]调宰长邑:邢澍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自永康调任会稽知县,于嘉庆元年(1796年)秋接到调令,于十一月出知长兴县。据该文“阅六年之久,而始克举事”,《县志》开始编纂于嘉庆六年。
[5]久于其地:其,国图本、中科本作“斯”。
[6]体类于史:类,国图本、中科本作“例”。
[7]非藉学具三长:国图本、中科本作“非籍三长之士”。三长:才华、学问、见识。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02《刘子玄列传》:“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
[8]壬戌之岁:嘉庆七年(1802年)。该年夏,邢澍延请钱大昕总修县志,秋钱大昕、钱大昭、瞿木夫再次到长兴。《瞿木夫先生自订年谱》:嘉庆“七年壬戌,34岁,九月复随外舅往长兴,与邢明府商订修《县志》,嘱余佐辑。”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4《潏水集》条载:“嘉庆壬戌重阳后三日,访佺山大令于雉城官署,乞宿东斋。”重阳后三日,即嘉庆七年九月十二日,大昕数日后去南浔镇,大昭、木夫留馆长兴官斋鉴止亭,帮助邢澍纂辑《县志》。钱大昕曾孙钱庆曾《竹汀居士年谱续编》误把时间系于嘉庆辛酉六年。
[9]鉴止亭:长兴官斋。清施希闰《鉴止亭记》云:邢佺山先生“莅治长兴三年,政通人和,百废俱举。公余履视其地,重构新亭,树以竹木,荷香鱼戏,池水浤然。亭中设案几,置书籍。退食之暇,偕宾客倚亭临水,论古今,考得失,俯仰吟啸,悠然心目,因题其额曰鉴止亭。”鉴止亭,取《庄子·养生主》“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钱大昕、钱大昭、胡虔、张廷济均有留宿鉴止亭的诗作。
[10]丁澍龙:据赵《志》卷23《人物》下云:字仑峰,号玉湖,长兴县人,廪生,学有根底,分纂县志,与钱大昕、钱大昭等往复讨论,多有发明,著有《琴香斋集》。王正:据赵《志》卷20《选举》、卷23《人物》下:王正字养元,嘉庆五年(1800年)副贡,十八年举人,二十二年进士。曾任安徽当涂、全椒等县知县、直隶州知州,道光元年(1821年)江南同考官。其余参纂人员名籍失考。
[11]《长兴县志》:邢《志》计28卷,卷首为序、凡例、图、旧志源流,正文依次为建置沿革、城池、公署、学校、兵防、田赋、户口、山、水、坛庙、陵墓、古迹、寺观、风俗、物产、封爵、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孝义、寓贤、烈女、释道、艺文、碑碣、杂识、辨证,共28类。嘉庆十年刊,台湾成文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光绪间赵定邦又补修《长兴县志》,从体例到选材,基本以邢《志》为蓝本。据赵《志》记载,浙江乌程沈登瀛有《邢志订讹》一书,今存1卷,其余散佚。
[12]永平:路、府名。《大清一统志》卷13永平府:唐代改平滦路为永平路,属中书省,治所在卢龙(今河北卢龙县),明洪武初改为平滦府,属山东行省,二年(1369年)改属北平行省,四年又改曰永平府,永乐十八年(1420年)直隶京师。顾炎武:号亭林,学者称亭林先生,曾游永平府。
[13]郭造卿:字建初,明代福建福清人,选贡。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45广平府、清谢道承《福建通志》卷51《文苑传》:戚继光在闽平寇,拜访造卿,成为莫逆之交。戚继光镇蓟门,请造卿为幕府,待为上客,为其修筑馆舍,延修《燕史》。书未竟,戚继光离任。造卿曰:“吾不可废成劳,令后世无复知有戚将军。”郭造卿居塞上十余年,九边三辅地形掌故风物,历历如指掌,终成《燕史》120卷。另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6、清厉鹗《辽史拾遗》卷13《志》著录:郭造卿有《永平府志》《卢龙塞略》《海岳山房集》等若干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