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豫章罗氏家佛殿记

豫章罗氏家佛殿记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阶州城北数武许,[5]有罗氏家佛殿,中奉释迦如来佛,旁有屋正祀晏公。罗氏,澍之外祖家也。稔知其事,故因其请为记,欣然为之,俾刊诸石。[1]该文系此次整理时录入,冯本、国图本、中科本、校点本均未收。据赵逵夫先生说,1967年他在陇南地区干校看到过此碑,1980年,邢澍七代孙邢子仪先生搬运回家,现藏于陇南阶州区城关竹集巷邢澍八代孙邢果先生家。

豫章罗氏家佛殿记[1]

祭田祠庙,盛于南方,而西北则否,无论齐民[2],即世为士族[3],叩以高曾以上名字,□□然□知,[4]盖习俗使然。其间有立祠宇奉佛兼祀其先人,名为家佛殿者,虽非古亦可取也。

阶州城北数武许,[5]有罗氏家佛殿,中奉释迦如来佛,旁有屋正祀晏公。[6]晏公者,江湖间神也。罗氏祖籍江西,往来故乡,获其灵佑,故祠之,即以始迁祖配食焉![7]百数年犹香火不绝。有圮坏则修葺之,而未增建也。

嘉庆十七年,监生罗士伦,佾礼罗万禄等[8],醵钱鸠工,度隙地建屋三楹,设始迁祖以下三世木主,正其位向,又扩门垣而大之。岁时聚族人其中,修祀事,序昭穆,[9]议立章条,传诸永久,可谓善继者矣!

嗟乎!风俗之敝也。纠他族之人,侈非鬼之祭,崇奉延纳,惟恐不力,而于先人遗踪,弃如弁髦[10];先人之云仍忽如陌路者[11],皆是也。若能家门如罗氏,上怀祖泽,下联同姓,岂不蔼然仁孝之风也哉?且由是而积厚流光,[12]贤裔继起,祭田祠庙之类,以渐兴举,即比美于吴粤间世族不难也。

罗氏,澍之外祖家也。稔知其事,故因其请为记,欣然为之,俾刊诸石。赐进士出身江西南安府知府同郡邢澍敬撰。

笺疏:

[1]该文系此次整理时录入,冯本、国图本、中科本、校点本均未收。豫章:今南昌市,隋唐时期是豫章郡和豫章县的治地。据赵逵夫先生说,1967年他在陇南地区干校看到过此碑,1980年,邢澍七代孙邢子仪先生搬运回家,现藏于陇南阶州区城关竹集巷邢澍八代孙邢果先生家。该文是2004年8月3日下午,漆子扬和成县审计局局长马社平先生、武都水帘洞小学杜东明先生共同识读抄录的释文。碑高130厘米,宽62厘米,额高17厘米,共12行,行32、33字。落款为:“郡学生罗佩锦熏沐丹书、嘉庆二十一年合族人等勒石,蓝翎守备衔尽先拔补千总同郡重书、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吉日耳孙罗锦云重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的碑已经不见了,现存的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重刻碑。

[2]齐民:平民百姓。《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

[3]士族:世家大族。士族制度兴起于东汉,南北朝最盛,至唐末渐趋消亡。

[4]□□然□知:此处残3字,赵逵夫先生释读为“懵懵然莫知”,今从赵师之说。

[5]阶州城:在今陇南阶州区(原武都城)西面地区。清顺治时期,阶州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巩昌府(今陇西),康熙七年(1668年)属甘肃布政使司,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直隶州,州署在土城(今阶州区政府所在地)。

[6]晏公:水神。传说晏公是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樟树镇人,能平风浪,海运漕运渡口以及临江城镇皆立祀庙供奉。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55临江府:“晏公庙,在府治东北三十里清江镇,旧传本镇人,名戌仔(子),元初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尸解,人以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湖,本朝封平浪侯。”

[7]始迁祖配食:以最初从江西迁到阶州的祖先配享晏公祀庙。配食,配享,合祭。《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武皇后。”

[8]佾礼:庆典的礼仪。清代朝廷及文庙举行庆祀活动时,要表演合乐舞,充任乐舞的童生叫“乐舞生”,简称“佾生”,文的执羽箭,武的执干戚。

[9]序昭穆:排列宗庙中祖先神主左昭右穆的次序,以别亲疏远近。古代按宗法制度的规定,宗庙中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辨庙祧之昭穆。”汉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又《礼记·祭统》曰:“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10]弃如弁髦:此处指废弃祖先遗踪如同加弁时废弃垂髦一样。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清顾炎武《日知录》卷16《十八房》:“童子俨然与公卿相揖让,而文武之道弃如弁髦。”

[11]云仍忽如陌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生疏如同路人。云仍,也作“云礽”,指后代、后裔。参见前卷三《凉州上士印题辞序》注[17]。

[12]积厚流光:功德善行深厚,流传给后人的恩德也就广远。光,通“广”。《荀子·礼论》:“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唐杨倞注“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贵始,德之本也。”明朱朝瑛《读诗略记》卷6《周颂·执竞》:“四方之所归附于此,见武王之积厚流光,迈越千古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