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邢澍的著述考录

邢澍的著述考录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邢澍鸿才硕学,著述丰富,著作可考者多达16种,但后来大多散佚毁坏,不传于世。大概这部书邢澍是分两次刊行的,先把三代到隋的部分编订刊行,名《关右经籍考》,以别于总集《全秦艺文录》。蔡先生来函表示,再版时将予以改正。《寰宇访碑录》共收录碑石7706种,每一碑石之下均注明书体、撰者、书者、刻者姓名,年月及碑石所在地。碑石已佚者,皆注明其拓本所藏之处。

第三节 邢澍的著述考录

邢澍鸿才硕学,著述丰富,著作可考者多达16种,但后来大多散佚毁坏,不传于世。现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按成书时间,逐一考订,以见其朴学大师之学术风貌。

一、《全秦艺文志》

《全秦艺文志》,计80卷,张廷济《感逝诗·序》、吴修《昭代名人尺牍小传》、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等皆作《全秦艺文志》,《序》系洪亮吉所撰,洪《序》作《全秦艺文录》。洪《序》曰:“《全秦艺文录》者,吾友阶州邢君澍官浙江长兴县时所著也……以关中自唐宋以来,叠经兵燹,昔贤述作,沦佚者众,复以二年之力,精心搜采,为《全秦艺文录》一书。始自三代,迄于有明,共若干卷。脱稿后,即邮以示余。余读之,叹其搜罗之广博,类例之严整,大致仿历史《艺文志》等书,而参以近人朱检讨彝尊《经籍考》之例,分别门类,条举遗佚。”

洪亮吉看到的《全秦艺文志》应是全本,当时题名《全秦艺文录》,自先秦到元明完整不缺。张廷济《宿鉴止亭呈佺山师》“志补全秦编汉魏”注曰:“师补《全秦艺文志》,已得周秦西汉共五册。”张廷济所见仅前半部分,大概当时正在编撰之中,尚未完稿。王重民先生认为初稿本凡80卷。此书应当有原刊本,今已不存,不知卷数如何。洪亮吉和支伟成以为此书“以二年之力”完成,似欠妥当。章学诚《与邢会稽》云:“《全秦艺文》之订,雒君先生行后,未知余绪如何?”大概胡虔(字雒君)曾佐助邢澍在绍兴编订此书。章又建议邢澍说:“鄙意终以先定《全秦人物表》为主。”当时邢澍尚在会稽任上,也就是说《艺文志》初编时间最迟也应在嘉庆元年(1796年)。长兴鉴止亭官署,邢澍于嘉庆四年(1790年)修建,因此张廷济《宿鉴止亭呈佺山师》一诗写作时间最早也在嘉庆四年秋冬,而且廷济看到的是已编成的两汉以前的部分。所以,从章学诚和张廷济的记述中可以推断,《艺文志》一书的编写至少花了五年时间。洪北江看到的很可能是初稿,尚未全部编定。

二、《关右经籍考》

《关右经籍考》,计11卷,《清史稿·艺文志》史部目录类、孙殿起《贩书偶记》、《清史列传》卷73《文苑传》皆载11卷。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藏有嘉庆间11卷原刊本6册、11册两种,版本相同,均12行22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11卷6册本,系郑振铎先生藏本,卷首押“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朱文方章,书末押“长乐郑氏藏书之印”朱文方章,封面题“洪亮吉《更生斋甲集三》有邢澍《全秦艺文录叙》,当即为此书作”。陕西省博物馆藏有一抄本,可惜只能看到目录,看不到原卷。北京大学图书馆1989年馆藏目录中有此书亦11卷,但2004年查阅时目录中没有此书。

《关右经籍考》按年代编排,各代又分经史子集四部排列,先著作者,再著流传存佚情况,作者有小传。洪亮吉《更生斋甲集》卷3《全秦艺文录序》就是《关右经籍考》的序。王重民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后记》中曾说:《全秦艺文录》“这当是最初的名称,北京图书馆藏有邢澍的《关右经籍考》,为嘉庆间刻本,当是后来改定的名称。初稿本凡80卷,北京图书馆藏本仅存卷1至11,不知刻本共若干卷。”(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今国家图书馆所藏《关右经籍考》没有洪亮吉的《序》。

王重民先生认为《全秦艺文录》系初定名称是正确的,但《关右经籍考》疑并非改定名称。大概这部书邢澍是分两次刊行的,先把三代到隋的部分编订刊行,名《关右经籍考》,以别于总集《全秦艺文录》。也就是说《关右经籍考》是《全秦艺文录》的前半部分。孙殿起《贩书偶记》卷8《书目类》:“《关右经籍考》十一卷,阶州邢澍撰,无刻书年月,约乾隆间刊。”

总之,《关右经籍考》是一部较为详备的,关于秦陇艺文的目录学著作和研究秦陇学术源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如果将《关右经籍考》和王烜《甘肃历代文献录》、张维《陇右著作录》、郭汉儒《甘肃文献录》结合地方志中的《艺文志》,编订一部《甘肃历代著作录》,对促进陇右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寰宇访碑录》

《寰宇访碑录》,孙星衍、邢澍合撰,共12卷,嘉庆七年(1802年)刊,扉页有孙星衍的题签,《序》为孙氏所作。《清史稿·艺文志》列入史部金石类。该书除原刊本外,另收在《平津馆丛书》(嘉庆本、光绪本)《行素草堂金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国学基本丛书》中。

孙《序》记述了本书编纂成书的详细过程,并概述了前代金石著作的成败得失。《平津馆丛书》本孙《序》云:“昔邵学士晋涵纂书三通馆,檄取海内石刻,进之内廷,编书以续郑樵《金石略》,录其副本,举以相赠。藏在行笈,廿载有余,中间游学四方,思以目见手摸为之增补。盖尝西游河华,北集神京,东揽三齐,南穷越纽,所至山川城邑、古陵废庙,或有残碑断碣,无不怀墨握管,拓本著题,录入兹编,岁有加益。其足迹不到之处,又值同世通人名士,搜集好异,邮示所获,扩其见闻。若今王少寇昶、钱少詹大昕、翁阁学方纲、冯编修敏昌、阮抚部元、黄司马易、武大令亿、赵明经魏、何文学元锡,皆为此学,借以订正邵书,又增倍蓰。顷归吴下,获交邢明府澍,出以相质。明府博物洽闻,藏书万卷,复据筐箧所有,补其不备,删其重复,乃始成书,刊以问世,题为《寰宇访碑录》。”

这说明该书的编纂,起于邵晋涵,雏形于孙星衍,经钱大昕、阮元、武亿、何元锡等人的增补,最终由邢澍完成,前后经历二十余年。金石学家对该书赞誉有加。中国社科院蔡美彪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10册之《金石学》对此书也作了较高评价,但误把邢澍当成了江苏人。蔡先生来函表示,再版时将予以改正。

《寰宇访碑录》共收录碑石7706种,每一碑石之下均注明书体、撰者、书者、刻者姓名,年月及碑石所在地。碑石已佚者,皆注明其拓本所藏之处。本书采取详备,范围广阔,收录丰富,体例精严。从碑石、画像、砖瓦、造像到颂、墓志铭、经幢、摩崖均收录不遗,是清中叶关于碑石的一部总结性的目录学经典著作。其后,经过地下发掘和大批学者的探访,金石碑物日益丰富,后人承袭其体类,不断订正补辑。如清人赵之谦有《补寰宇访碑录》5卷、《失编》1卷;近代刘声木先生有《续补寰宇访碑录》25卷、《寰宇访碑录校勘记》11卷、《补寰宇访碑录校勘记》2卷、《再续寰宇访碑录刊谬》1卷、《刊误》1卷,共计10册,1929年刊刻。郑振铎先生《西谛书话》记述:1956年12月,他从隆福寺文奎堂购得刘氏诸作。罗振玉先生撰有《再续寰宇访碑录》2卷,李宗灏有《寰宇访碑录校勘记》2卷,文素松有《补寰宇访碑录校勘记》1卷。

四、《长兴县志》

《长兴县志》,邢澍、钱大昕等纂修,计28卷。有嘉庆十年原刊本,1972年台湾成文出版公司影印。卷首1卷为邢澍《序》、《凡例》、《图》、《旧志源流》。卷1《建置沿革》、卷2《城池》、卷3《公署》、卷4《学校》、卷5《兵防》、卷6《田赋》、卷7《户口》、卷8《山》、卷9《水》、卷10《坛庙》、卷11《陵墓》、卷12《古迹》、卷13《寺观》、卷14《风俗》、卷15《物产》、卷16《封爵》、卷17《职官》、卷18《选举》、卷19《名宦》、卷20《人物》、卷21《孝义》、卷22《寓贤》、卷23《烈女》、卷24《释道》、卷25《艺文》、卷26《碑碣》、卷27《杂识》、卷28《辨证》。该书编纂始于嘉庆七年(1802年),逾年而志稿成,十年冬刊刻。据洪焕春先生《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说,南京大学有旧钞本,卷首有“仁和陆氏潜庵审藏,子孙永宝”朱文长印。

该志由钱大昕、钱大昭二人亲定体例,邢澍总纂,体类精严,向推善本,其卷目分类别部,匠心独运。邢澍认为“金石之流传,犹是当时真迹,未经俗人点窜,读史者往往取决于是,而论舆地者,尤穷心焉”,故将《碑碣》单独立卷,对宋元以前碑石虽佚而文字犹存者,亦备录不遗。该志“信载籍而不信传闻,博考旁稽”,反映了邢澍及乾嘉学派修订方志注重考据的学风。当时任湖州知府的白善庆撰《序》云:“邢君以名进士起家,闳通淹雅,夙具著作之才,其为吏廉,而能有古循吏风,又适久于其职,悉民最深,顾犹虚心延访,磨以岁月,不甘率略,致蹈简陋。”白善庆的《序》,邢《志》未收,收录在赵《志》之《旧志源流》中。白《序》作于嘉庆十一年四月,邢《志》刊于嘉庆十年冬,因时间问题未及收录。其后,同治间赵定邦又补修《长兴县志》,从体例到选材,基本以邢《志》为蓝本。赵定邦在《凡例》中称赞《邢志》“体例精严,世称善本”。黄苇先生等编著的《方志学》赞誉邢澍为清代优秀的修志家和方志学家,书后《地方志大事记》也列入了《长兴县志》一书。据赵《志》记载,乌程沈登瀛有《邢志订讹》一书,今存1卷,其余散佚。

五、《金石文字辨异》

《金石文字辨异》,计12卷,书前有邢澍自《序》一篇,书尾有何元锡《后序》一篇,《清史稿·艺文志》列入经部小学类字书之目。此书除嘉庆十五年(1810年)原刊本外,另收在刘世珩《聚学轩丛书》第一集中。

张廷济《瘗鹤铭》诗注说邢澍著有《金石文录》,大概即指《金石文字辨异》一书。据自《序》,《寰宇访碑录》撰成后,佺山先生发现唐宋以前的金石碑刻由于篆变为隶、隶变为正楷的影响,运用了大量的异体字、讹字或假借字。“故有同兹一字,其体纠纷,譬一祖异支,几难别夫来者”。于是,邢澍考定金石,论辨文字之异,因枝寻根,酌流求源,辨讹异而识正体,按《平水韵》编排,于嘉庆十四年著成《金石文字辨异》12卷。何元锡文学于嘉庆十五年五月四日作《金石文字辨异后序》

这部书是《寰宇访碑录》的姊妹篇,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金石文字大字典,共收录自汉至宋元单字2498个,凡碑石、砖瓦、墓志铭、经幢、摩崖等所举异文俗字,均收录入编。释文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如卷一“辞”条:“《汉尧庙碑》‘将辞帝尧’,案:以辞为祠。”卷四“加”条:“《晋永嘉砖文》‘永嘉六年’,案:加即嘉之省。”何元锡在《后序》中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何曰:“是书之成,集腋成裘,因一合十。详时代以定真原,辨歧分以识厥体。譬之问津得要,求异斯同,洵为小学家不可少之书。”近人杨绍廉受该书启发,撰成《金石文字辨异补编》5卷。今有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标点本,甘肃人民出版2001出版。

六、《南旋诗草》

《南旋诗草》,计1卷,存诗70首,系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秋,邢澍自北京通县乘民船沿运河南归寓所秀水时所作,其中三分之一是和孙竹畦唱和之作。孙竹畦,生平事迹失考。从邢澍的诗来看,孙氏当生于乾隆六年(1741年)左右,扬州人氏,贡生出身,善于吟诗。和邢澍意外相逢,一见如故。

《南旋诗草》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邢澍唯一的诗集,可能是《守雅堂诗集》的其中一卷,因有单行本得以保留下来。卷末有张廷济《南旋诗草后序》。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卷16《别集类》云:“《守雅堂文集》1卷、《南旋诗草》1卷,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刊,一名《守雅堂集》。”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本《南旋诗草》1卷、附《文集》1卷,系1936年据东莞伦氏藏本抄录。其中《南旋诗草》编有页码,共40页,每页9行,行22字,注文双行小字。附录的《文集》不编页,每页11行,行23字,计68页。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抄本《南旋诗草》1卷附录《文集》1卷,页码、字体都同国图本一样,但国图本的错别字中科本全都不误。两本应是同一人抄写,国图本在前,中科本在后。

据张廷济《感逝诗序》,邢澍《守雅堂诗集》有原刊本行世。1938年冯国瑞先生将刊本《南旋诗草》《守雅堂文集》合辑为《守雅堂稿辑存》,国图收藏的《守雅堂稿辑存》,书末有张铁弦、鲁日民于1961年4月25日手写的一段关于冯国瑞辑本的文字。1992年我和王锷先生共同整理出版,但体例仍较杂乱,不够精严。

《南旋诗草》是邢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张廷济《后序》曰:先生“今年游京师,归自通潞,得诗若干首,授廷济读之,南北风土之更易,山川形势之厄塞,艑人役夫之怀绪,一一形诸歌咏。言简而能括,言繁而不支,其声正,其音和。”和前期诗歌注重教化,质实典雅,悠闲高亢,以学入诗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南旋诗草》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情绪,前期作品中律动着忧国忧民的理性精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伤感旷达、平静随和的个人心性。政治的无情,功名利禄的虚幻短暂,使迟暮之年的作者,深刻体味到唯有家庭才是他悲伤心灵最温馨的“疗养所”。因此,缠绵悱恻的亲友亲情,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基调。

七、《守雅堂文集》

《守雅堂文集》(以下简称《文集》),计1卷。据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记述,《守雅堂文集》与《南旋诗草》合为《守雅堂集》。《清史稿·邢澍传》、张廷济《南旋诗草后序》都说《守雅堂集》有刻本,张廷济《瘗鹤铭》诗注、吴修《昭代名人尺牍小传》、《清史列传·文苑传》皆作《守雅堂诗文集》。

国图本、中科本《南旋诗草》附录的《守雅堂文集》1卷,计20篇,次序乱而无类。其序目为:《南江考》、《武阶备志序》、《桓水考》、《跋李翰蒙求》、《凉州上士印题辞序》、《重浚石塘》、《复孙渊如观察论刘子书》、《长兴谢文靖公墓考》、《和惠畴诗稿序》、《修长兴县志序》、《修长兴县志城醒记》、《跋王昌龄蒙术》、《彤管解》、《两汉希姓录序》、《跋晋书束皙传序》、《望益轩记》、《又跋李翰蒙术》、《跋资暇录》、《砚耕堂记》、《跋古文苑》。

冯国瑞《辑存》本收录了《与吴思亭书》《与张叔未书》和有目无文的《八砖精舍记》,比国图本、中科本多3篇,但体例仍杂乱无章法。据张廷济《感逝诗》,邢澍《守雅堂文集》有原刊本行世,张舜徽先生《清人文集别录》卷9也说嘉庆间有原刊本,今不传于世。《文集》集中反映了邢澍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

八、《两汉希姓录》

《两汉希姓录》,计6卷,《清史稿·邢澍传》、张廷济《感逝诗序》和《瘗鹤铭》、张澍《留长兴官署三日将返吴门录别邢佺山明府》、吴修《昭代名人尺牍小传》皆记载有此书,今内地不见存录。如果有刻本的话,国内应该有收藏,大概编成后未及刊印,后佚失。现仅存一篇自《序》,收在《守雅堂文集》中。

姓氏学被称为绝学,此书仿照林宝《姓纂》“类分四声”,篇次以《佩文韵府》为准,间有未载之字,据《广韵》、《集韵》附录复姓于韵末,别为一卷。凡名宗右族在人耳目闻者,不复推论。其所罕见及避改、自别、转音、通字诸异,虽非盛门,咸所编及。书成6卷,名曰《两汉希姓录》。思以汇一代之遗文,补两朝之缺漏,凡史、纪、志、传、金石、碑铭、铜玉、私印、靡不综录”。该书内容涉及金石、文字、语言、历史、谱牒、家世、祖系等,可补张澍《姓氏五书》之阙,对研究古代文字变异、家族变迁、社会结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九、《司马法辑注》

《司马法辑注》,计5卷,附《逸文》1卷,有嘉庆间刊本。张澍《二酉堂丛书·司马法序》云:“吾乡阶州邢雨民太守,曾辑有是书,刊之浙中,字多错伪,仍有阙漏,余为补而正之,以授学侣。”孙殿起《贩书偶记》也论述说:“《司马法辑注》五卷、《逸文》一卷,阶州邢澍撰,无刻书年月,约嘉庆间刊。”可见邢澍确有此书,并有原刊本行世,今佚而不存。

业师伏俊琏先生《司马法的作者性质及篇数》(《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4期)认为:《司马法》一书,自太公以来兵家皆有所论著。春秋末年,齐国大夫穰苴又撰兵法予以申明,战国中期齐威王又使大夫加以论述并取录穰苴所作附入其中,合众家所著编辑而成。按照先秦西汉人的著书体例,这样的书其著作权往往归于创始人。所以说是周公所著并不为过。至于编者,则应是齐威王时的大夫。

伏俊琏老师说《司马法》的内容以追述古代军礼或军法为主,包括军队编制、阵法操练、旌旗鼓铎的使用,以及爵赏诛罚的各种规定。所以不仅为历来兵家所重视,而且清代一些学者用来研究古代礼制的相关问题。因此《汉志》把它出“兵”类入“礼”类,是有道理的。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钮国平教授撰有《司马法笺证》,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可以说是目前最好本子,可参看。

十、《十三经释天》

《十三经释天》,佚而不传,卷数失考,此书大概未曾刊行。张澍《留长兴官署三日将返吴门录别邢佺山澍明府》“观象追甘德”注云:“佺山著有《十三经释天》。”张澍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春到长兴县拜访同乡邢澍,可能看到佺山所著《十三经释天》的稿本,说明该书撰成不会晚于嘉庆十一年。又张廷济《庚申上元后一日鉴止亭后轩对雪题松林读书图》“官阁不妨天象问”注曰:“师近与杭州厉翁为天文之学。”《甘肃通志传》亦称佺山“精天文舆地之学”,但都语焉不详。

需要说明的是,冯国瑞先生以为张廷济所云杭州厉翁指厉樊榭,并说:“樊榭长佺山七岁,嘉庆十七年壬申樊榭卒。”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杭州人。据清人朱文藻《厉樊榭先生年谱》和梁启超《厉樊榭先生年谱》记载,厉樊榭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五月初二,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九月十一日,他死后七年,邢澍才出生。廷济所言厉翁肯定不是厉樊榭,另有其人。冯先生所言有误。

十一、《旧雨诗谭》

《旧雨诗谭》,卷数失考,是邢澍和友人谈论诗歌的一部诗话专集,集中反映了邢澍的文学思想和诗歌理论。可参考赵逵夫老师的《序》。佺山平生喜爱杜甫、苏东坡、元好问的诗。张廷济《南旋诗草后序》曾说:“甫为弟子时,四坐花香琴韵,听论杜少陵《秋兴》、《诸将》诸作,语语各有心得。”说明邢澍不仅能诗,而且善于评诗。据张廷济《感逝诗》,此书有原刊本行世,今已失传。

十二、《金石札记》

《金石札记》,卷数失考,无刻本传世。洪亮吉《更生斋甲集》卷3《全秦艺文录序》、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都题录邢澍著有《金石札记》。近代甘肃学者张维先生《陇右著作录》以为《金石札记》和《金石文字辨异》系同一著作。张维云:“按洪亮吉《序》,邢澍官长兴,以政暇搜集《宋会要》及《金石札记》,而《清史稿》及诸家叙述,只列《金石文字辨异》,惟《朴学大师传》两存之,盖亦根据洪《序》。今以《语石》征之,似《札记》、《辨异》亦是一书,盖北江作《序》时仅为《札记》,及成书后,遂名《辨异》。”张鸿汀先生之言,可备一说,是否确当,尚待进一步考订。

十三、《尸子辑本》

《尸子辑本》,卷数失考。《汉书·艺文志》杂家类:《尸子》20篇,战国鲁人尸佼所著。该书至南宋散佚。据张廷济《感逝诗序》,佺山有辑本刊行。现行《尸子》辑本以孙星衍嘉庆四年(1899年)刊刻的平津馆本最为详备,分上下两卷,计17篇,上卷16篇,下卷1篇,另收在《二十二子》中。孙星衍在《尸子辑本序》中丝毫没有提及邢澍汇辑《尸子》的情况。另汪继培的辑本上卷13篇,下卷是汪氏辑录的散见诸书的只言片语,也未言及邢澍辑录情况。

十四、《孙子辑本》

《孙子辑本》,卷数失考。《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春秋末期吴王阖闾见孙武时说“之子十三篇,吾尽观之”。司马迁肯定《孙子》13篇是孙武见阖闾前所作。《汉书·艺文志》兵权谋类:《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吴孙武所著。据张廷济《感逝诗序》,邢澍有《孙子辑本》刊行,见附录一。今本《孙子》是孙星衍所辑的平津馆13卷本,附有《孙子十家注遗说》。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与今本《孙子》相应部分对照,内容基本相同。孙星衍在《孙子兵法序》中云:“曩予游关中,读华阴岳庙《道藏》,见有此书。后有郑友贤《遗说》一卷。友贤亦见郑樵《通志》,盖宋人。又从大兴宋氏处见明人刻本,余则世无传者。”又曰:“适吴念湖太守、毕恬溪孝廉皆为此学,所得或过于余。”可见当时治《孙子》之学者甚多。孙氏与邢澍交谊深厚,孙氏未提及邢澍《辑本》情况,或者邢本佚失,或者廷济所言有误。

十五、《宋会要》

《宋会要》,卷数失考。洪亮吉《全秦艺文录序》云:邢澍“以其暇裒集《宋会要》及《金石札记》等书。”又洪亮吉嘉庆六年(1801年)所作《即席赋赠》诗“吟诗不已复著书”注曰:“君前著《全秦艺文录》,近又欲辑《宋会要》。”此书是否辑成,无从考订。现所传《宋会要辑稿》及《宋会要辑稿续编》系清徐松所辑。徐松,字星伯,顺天大兴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生,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卒,嘉庆十年进士,历官陕西榆林知府,署潼商兵道,精史学,好金石。疑星伯辑本有可能是在邢澍赠给陕西友人的《宋会要》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星伯任潼商兵道时,邢澍已返陇归里,和流寓西安的张澍时有往来,他有条件搜辑邢澍沿途所赠的书籍和稿本。

十六、《晋书辨惑》

《晋书辨惑》,卷数失考。邢澍在《跋晋书束皙传》中曰:“余欲撰《晋书辨惑》,将取其虚妄者,一一祛之,而姑以此为先声焉。”钱大昕在给邢澍的一封信函中说:“兹读大制,知有《晋书辨惑》之举,将来《辨惑》书成,曹子建所云:助我张目,真大快事。大昕虽衰朽,犹冀先睹以广固陋之见闻也。”邢澍曾有撰著《晋书辨惑》的设想,可能未及实施。

邢澍有文献记录的著述总计上述16种,刻印11种,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6种:《寰宇访碑录》《金石文学辨异》《长兴县志》《守雅堂文集》《南旋诗草》《关右经籍考》,其余著作或遗稿,或密而不闻,或佚而不传。张维先生在《陇右著作录》中说,他“尝道出浙苏,尽得浏览其图书馆所藏旧籍,迄未发现先生遗稿。过武都访之,亦竟无所得。”

1989年我们整理邢澍诗文时,笔者曾到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翻检,并致函国内有关省市地县图书馆、方志办、博物馆及大学图书馆,均未见有其遗作庋藏。

2003年11月初,笔者在参加绍兴章学诚国学术讨论会期间,曾到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图书馆查阅访求有关邢澍的资料,几无所获。可喜的是2004年秋,在武都城邢澍后人邢果先生家里抄录了一通邢澍作于嘉庆十七年《罗氏家佛殿记》碑文,也算一大收获。

邢澍在当时不仅是一位学者,而且是著名的藏书家。一生生活俭朴,资财除了捐助地方文化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外,主要用于购置金石书画文物古籍。同年好友洪亮吉在《即席赋赠》中称赞他说“君驮万卷归秦阶,可做陇右藏书家”,并云“官斋聚书至三万卷,多有藏书家所无者”。他收藏的书籍有不少是宋元善本,钱大昕、黄丕烈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如2005年12月14日,在北京宝辰饭店举行的古籍文献拍卖会,在参拍的30多部明刻本中,明嘉靖徐焴所刻白棉纸本《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是《唐文粹》最好的版本,明代著名的精刻本,系邢澍收藏。民国时,涵芬楼第二次影印《四部丛刊》初集,即用此明嘉靖徐焴本替换了原来的元翻宋小字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