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边缘,就是边界、边际。在一个空间里,中心区只是一小点,而周边却开阔得很。
人间也是一个空间,自然也就有了“中心区”和“边缘”。处在“中心区”的人们,万人仰望,大众吹捧,也就免不了有权有势,大红大紫。但我觉得“边缘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倒不全是因为“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首先做一个中心人物不容易,要有超越一般人的素质,刀枪不入,方能保证安然无恙。我辈是凡人凡胎,若一旦处在众星捧月的地位,难免忘乎所以。如果头脑发热,不可一世,下场就不堪设想。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祸害”。与其不行,不如不做,过过平民的安生日子为好。
其次,大有大的难处。处中心地位做核心人物,想来也不容易。如果说没有运筹帷幄的心机、长袖善舞的能耐,又怎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在争斗中独领风骚?这样做人也太累了,相信一般人是扛不住的。
更重要的是做核心化的人,收获虽然很多,确实会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令人眼热。但可能会失去最重要的东西:自由。也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最想做的事,说最想说的话。人这一辈子,要想真正做好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锲而不舍地去探究,快乐也就在其中。这对处在中心位置的人来说就难以做到。因为红尘滚滚,怎么叫人静得下心来?时势瞬间万变,又如何耐得住寂寞,眼看坐失良机?
历史上有许多人青史留名,但不一定全是核心人物,大多是处在边缘的。如僧人画师八大山人,自知性僻难入流,不妨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中过日子,终于在默默无闻中活出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想不到现在他的书画拍卖单价超过千万,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其故居常有名流来拜访,更不少百姓观瞻。假如当时他是个核心人物,选择了红尘争逐,恐怕也不会有今日的拜者云集了。而且,中心人物不一定人人功高盖世,边缘人物也不一定个个无所作为。一首歌词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没有亿万群众的甘为边缘,又哪来中心的独占风光。而所谓的中心人物,也难免会经历过被边缘化的岁月。著名画家吴冠中对他的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一日的劳动可以获得安睡的一夜,一生的劳动可以换取安宁的长眠。”吴冠中先生无疑是公认的大师了,但在他的心中,自己仍然是一个劳动者,若要说与一般的劳动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只是他是失败最多的、打工最多的劳动者而已。其实“边缘化”也好,“核心者”也罢,都离不开劳动,唯劳动最好,劳动才创造了我们的“安宁”,才给我们带来了无悔人生。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世事沧桑,身处中心如坐拥潮头,态势瞬变,难以一劳永逸,保不定中心人物还会被边缘化了,这就必需学会“能上能下”。“能上能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易,如由“中心”而一朝被“边缘化”,可能就会有太多的不平和怨恨。要是过不了这个“坎”,你就会觉得十分的失落,似乎一切都完了。因为你已被惯坏了,完全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