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家山随想
去年由于工作调动,我来到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工作,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家山隧道。它地势崎岖险要,山高沟深,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变化无常。半年来,十七个工程项目部就数包家山隧道三个施工单位去得最多,一是了解工程情况,再就是想揭开包家山这个神秘的面纱。
包家山位于南秦岭山脉,在安康市的旬阳、汉滨境内,是秦岭纬向构造带秦岭亚带的组成部分,山脉为南北走向。其地貌群山林立,峡谷密布,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陡峭,最高山峰海拔1360多米,山体多为灌丛草坡,属亚热带低山谷地和中山温带垂直带的交错区域,河流多为谷中谷,自然条件复杂,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该地域植被面积大,全年少晴多雾,地下水质差且丰富,人口稀少,耕种植物单调,十二平方公里面积,居住着不足800口人。
登上海拔1360多米的包家山,大山小谷尽收眼底,若不是山腰间云雾缭绕,深沟小屋便看得更清楚。感慨着远山近坡的森林浩瀚、灌木丛生的茂密杂草,耳边不断传来一声声的嘶鸣,好一派原始原味。翘首遥望,遐想着“气壮山河”,思接大川,如入“仙境”之意。遗憾的是数次登山却不曾一次遇到从山间峡谷里呼啸而出的狂风,未感受到狂风暴雨的强劲和凛冽,未体验“山底小雨山顶鹅毛大雪”的苍茫气势。迹遍历少,情有独钟,“一览众山小”已让人体会得不能再贴切了。
在深谷山顶,让我惊叹不已的是这里的农民兄弟,许多人还居住在低矮原始的土墙石板房里,当看到他们的那一刻,自然、美满和别样的美丽就一直震撼着我,以至于很长时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土墙上现在还残留着文革时期的标语口号,让人有无尽的遗憾和惋惜。千年屏障使他们祖辈难通坦途,若不是因为要修建包家山隧道,打通了进山的8公里多山路,现在兰坪村的人别想翻越青山走一个多小时就能去桐木乡赶集。这里的农家只有少数人安装了电视接收器,走进家门,一片茫然和凄凉。这些朴实善良的人就像挺拔的枝干,用他们粗壮的身躯,单纯的心灵,向人们显示着一份纯洁的孤傲,还有那独有的坚贞;向社会显示着一份平衡的自然,还有那独有的和谐;向祖国显示着一份理解的爱心,还有那独有的忠诚。
他们独自生存在大山深处,出门不是登山就是下坡,连个问话的都没有,却仿佛从没有孤独过,他们有超越孤独的能力。生活在这里,簇拥着大山和飘绕的云雾,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平静,用生活维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用精神,用心灵把阳光、蓝天和山山水水一同染绿,使人真切地体会到他们与生俱来的超凡脱俗。他们是华夏之魂,在这深山莽野之中生生不息,支撑了一份平安和安逸。或许他们今生也不会去省城感受一次都市的繁华,也不会吃上一顿城里人早已厌倦了的美味佳肴,但他们孤傲的性格,坚忍不拔的生存力量却一直感动着我,他们的人格魅力就像包家山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早日打通11.2公里的包家山隧道,向往着与他们并肩而行的时刻。
(刊于2007年3月2日《陕西交通报》四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