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位记者朋友
听到王科因公殉职的噩耗,我震惊之余,泪眼盈眶。前两天他和一帮新闻界的朋友在北京小聚,饭桌上谈得兴起就给我打来电话,互相间还弟兄般问候了几句,没想到寥寥数语竟成永诀。
和王科认识是在我担任铜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那时候他刚刚被任命为《人民日报》驻陕记者站站长,我们脾性相投,一见如故,无话不谈,自然成了朋友。
王科个儿不高,但人却帅气、精神,白净的方脸,双棱大眼总是带着自信的笑意,长发飘逸,确有些文人风采,又很平易近人,少了文人的高傲和矜持。才华横溢,处世低调,为人随和,好人缘,直脾气,这就是王科。
党昊是我和王科认识的牵线人,我们相识自然从采访铜川开始,其时宜君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我通过党昊邀请人民日报驻陕记者站作为嘉宾出席,那时候王科刚到陕西,铜川成了他到陕赴任后下基层采访的第一站。我们的本意只是想让他参加一下活动,建立起联系,没想到王科很认真,把活动策划看了又看,决定用摄影报道的形式见报。上万人的活动场面,他一会儿爬到高处,一会儿蹲到地上,天气不热,他却满头大汗。最后见报的照片是从老百姓角度切入的,既反映了活动的隆重,又体现了新农村的新风尚,很生动。这张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位置,很醒目。铜川市委、市政府举办“文化建设年”活动,王科认为立意很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得力之举,他不但自始至终参加了活动,而且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使我们受益匪浅。他采写的长篇通讯《铜川党员三兄弟》见报后,在铜川引起很大的反响。这篇通讯成了铜川党员学习的鲜活材料。
铜川陈家山矿难期间,他吃住在现场,在采访的同时,还积极发挥《人民日报》的影响力,对各路记者进行了正面引导,把党和政府对遇难矿工及家属的关心、救援进展情况真实地报道出去,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他到汶川地震灾区采访,返回山西途经西安,眼前的王科是一脸的疲惫、一身的邋遢,同以前的帅气、精干判若两人。在交谈中知道受了很多苦,遇了很多险,也体会到了很多人间真情。后来,听到他被中宣部等单位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我们都感到这是实至名归,也都由衷地为他高兴。
王科是农家出身,对农村有天然的亲近感,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在宜君县尧生乡郭寨村采访时,了解到群众吃水困难,回到西安便马上和省水利厅领导联系,争取到了农村饮水项目。在项目建设期间,他亲自到现场查看,多次给我打电话要求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直到项目完工。他心地善良,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困难的家庭和群众,眼睛就会发潮,把随身带的钱物拿出来支助群众。
对朋友的真诚在王科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为了朋友他什么都能舍得。他一度身体过敏,喝一点酒浑身发痒,但只要我们见面,他总会破例喝几杯小酒。我女儿考上大学,他非常高兴,专程从西安跑到铜川祝贺,给孩子买来学习中需要的东西。朋友到他住处去聊天,他会把最好的书、最珍爱的东西送给你,他爱工作、爱朋友,对家庭更是倾注了非常大的精力,和胡果结婚后,非常希望有一个小孩,因此一度戒烟戒酒,非常认真。胡果去年被评为中国青年十杰,他比谁都高兴,一个一个打电话告诉要好的朋友。夫妻同座的时候,他总是向客人先介绍胡果。朋友间谈天说地闲聊时,每每提起“人民日报那个才女”,他总是一脸得意的表情。
百姓的贴心人,人民的好记者,我们的好朋友,胡果的好丈夫——王科兄弟,一路走好!
(《铜川日报》2009年2月10日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