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翰林胡时麟和旌伐楼
明翰林胡时麟,字灵昭,号之罘。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世三传王文成公之学,夫孔子之学三传而为庄周,乃以王氏之学为功利。然推为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屈于权贵,出为江西佥事。在任内做到兴利剔弊,能执行上面的政策,也能反映百姓的疾苦,和要求。深得上级的倚重,百姓的爱戴。为丁父忧,服阕期满后,补云南佥事,分巡金沧道。当时,云南地方卫生条件差,毒草丛生,暑热时,地方病蔓延,瘴疠盛行(内病为瘴,多为疟疾;外病称疠,多为癞)。胡时麟到任后,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的疾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发动群众,割、烧毒草,整治环境,以驱瘴疠。又办案公正,云南人谓之“德”。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他为了熟悉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体贴民情,乃跋山涉水考察山川险夷,稽其风俗,作《西南夷志》,以备适应少数民族百姓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万历二十二年(1594),缅人鸱夷鸱顾猛,欲侵犯边境。胡时麟听到消息,会同境内各方人士,组甲六万,鼓角引军二千里到永昌、建钵节制诸将,以予观察动静。果然不出所料,鸱夷进攻边境。胡时麟即实典封疆。假节先行数军,实壁腾冲历卒。指挥三军分道连克缅人。缅人死伤惨重,然溃散罢兵,取得了战斗胜利。天子闻之,敕所司制帅,若候受命,专征却敌,再赐鋈各三十驭,依次赏给将士,金沧分巡道胡时麟视之,帅之半,与三军等之,未几,御史甘荼对部下谗言,部卒碎言碎语谩骂。时麟觉得不便久留,宜罢削,轶归旧居。于古宅之沟东建楼,初构为乌山之阳。都将刘归,自云南来到乌山,将皇上所赐的国库金帛赐予时麟,时麟设香几北面拜受。既而思之:书楼始创,建而赐金,适来帝盖旌予伐也,因名之“旌伐楼”。“我虽已退伍还乡,四聪万里而不遗,逐臣德莫原。且为天子执宪监四夷,以能天讨讵,不若鲁大夫而称其下者,不亦可乎。”
楼在古居翰林第东,南而西北望,若见天邑,有遐思也。楼之为七架间四十有二,左右分壁各二,白色的墙门。其中三弟子楼,业于其中。左折而南为湄楼。楼之制稍差一点,且相近,椽中窿曲而俯,如车弓。槛之外,川流若带,倚栏下临,则水可鉴。扬清瞩远,则山可临。湄之阴原田每每,南山矗而静,如畚箕。西山锐而直,如笔如钟。烟云尽霏,景物时炫人羡。却说是“乌山第一楼”。
右折而北,蹑梯而下,面西为移门,其梯阁曲折而通。山之水从田间合为流,经其前一小石梁跨之。循墙南行,出楼下名“亘街”。楼即在湄楼之右,偏其上即在湄左。偏梯而下,则从内为正门,次为中门,进则厅事,又进则为寝,盖先人之旧居,颓革而新之。七年始建成,稍宏而其成,而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凡楼之使用,不取诸费,以供宾宴。怕子孙们只顾生活,无钱尽口,又不敢无留,以贻子孙尚其修理(胡时麟《旌伐楼记》)。他写出了旌伐楼的始建原因、过程、规模、建筑艺术、四周景色,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
胡时麟在乌山东北麓还建有别墅,名“卷阿小憩”。后有玉尺池,泉源澄澈,炎旱不涸,岩桂山茶,花草树木,皆其手植。所著有集,亦名“卷阿”(《半读书屋笔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