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孙燧

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孙燧

时间:2023-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叛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孙燧去江西时,他的前任已有两任被杀、两人罢归。孙燧与许逵谋捕时,三贼躲进了朱宸濠的祖墓间。孙燧又再上密疏,称朱宸濠必反,但七次上疏都被朱宸濠半途拦截。朱宸濠极为恼怒,决计要除掉孙燧。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闻父遭难,三人共赴南昌,适逢朱宸濠已败,在王阳明遣使的护送下,三人扶柩归乡。服除,以父死难,更默哀三年,世称三孝子。

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孙燧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叛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正德中,历河南布政使。在河南期间,以才节著称,政誉甚好。因此于正德十年(1515)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

江西是明宗室宁王朱宸濠的封地,朱宸濠早有逆谋之心,外结群盗,内通权佞,日夜诇中朝事,不肯依附他的地方官或被杀,或被排挤,或劫持而厚饵之,为自己所用。孙燧去江西时,他的前任已有两任被杀、两人罢归。孙燧知道如不屈从朱宸濠,处境危险,燧闻命叹曰:“是当死生以之矣。”但他仍抱宁死不屈、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遣妻、子还乡,独携两童赴南昌。时朱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朱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察耳目,防察密,不见朱宸濠收敛,于是就将其叛迹多次上奏朝廷,可是都被朱宸濠买通的佞宦官所阻,不能上达。而且又发现左右的奴仆,也都是朱宸濠耳目,就只得暗中谋划。经过观察,他发现按察副使许逵忠勇可靠,就与他共商对策。首先他们以防强盗为名,派兵占据了南昌周围的进贤、南康等城,加固了这些地方的城池;加强了九江等地的兵备;又假托防备盗贼,把兵器转移他地,以防被朱宸濠劫走。做了这些准备以后,孙燧认为“即使贼起,吾不灭贼,贼必以吾处分,故速灭也”,朱宸濠察觉到孙燧的意图,派人送给他枣、梨、姜、芥,意为早离疆界,逼他离开江西。孙燧明白朱宸濠的意思,拒绝收下四物。

正德十三年(1518),江西大水,朱宸濠的党羽、强盗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流劫鄱阳湖。孙燧与许逵谋捕时,三贼躲进了朱宸濠的祖墓间。孙燧又再上密疏,称朱宸濠必反,但七次上疏都被朱宸濠半途拦截。朱宸濠极为恼怒,决计要除掉孙燧。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乙亥(十三日),朱宸濠生日。做好反叛准备的朱宸濠以祝寿为名,大宴镇巡三司、地方官绅,打算胁迫共同谋反。孙燧、许逵也被邀请。席间,朱宸濠宣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众相顾愕眙,孙燧听后当即挺身起立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朱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护驾。”燧大怒:“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朱宸濠怒叱燧,燧益怒,急起,不得出。朱宸濠入内殿,易戎服出,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于惠民门外。

朱宸濠遂起兵,伪署三贼为将军,首遣娄伯徇进贤,为知县刘源清所斩。招窑贼,贼畏守吏不敢发。遍索城中兵器不得,贼多持白梃。部队一移动,又遭邻县守兵痛击。伍文定起义兵,设两人木主于文天祥祠,率吏民哭之。朱宸濠叛军北上攻打安庆,被南赣巡抚王守仁兴义师平定,朱宸濠也被活捉。

燧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守臣上疏其事,未报。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与逵并祠南昌,赐祠名“旌忠”,各荫一子。

孙燧有三子:堪、墀、陞。闻父遭难,三人共赴南昌,适逢朱宸濠已败,在王阳明遣使的护送下,三人扶柩归乡。兄弟庐墓素食三年,有芝一茎九葩者数本产墓上。服除,以父死难,更默哀三年,世称三孝子。后兄弟三人又合编《忠烈编》,对其父在朱宸濠谋反时抗节被害的事迹,依据制诰、碑状、志传等原始文献作了汇编,此书对研究平定朱宸濠谋叛史事是一本极有价值的著作。

孙燧有文才,遗著有《案牍稿》十卷、《四圣糟粕》、《诗文启札》六卷、《恤刑录》二卷、《审录编》二卷及《陆恒易学指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