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安将建南北分界线纪念碑

淮安将建南北分界线纪念碑

时间:2023-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食之乡、名人故里,运河之都,当这些称号陆续为淮安所“笑纳”并成为其象征时,淮安又将迎来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那就是淮安将建全国首座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在今年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市民月活动中,市区73岁的退休老教师郝宇铭给市委书记丁解民写去一封信,再次建议淮安应修建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和博物馆。

淮安将建南北分界线纪念碑

城市名片将添“全国首座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

《淮海晚报》2006年12月30日

通 讯

作者:沈国良 金 鑫

编辑:王桂军 孙朝晖 刘 权

美食之乡、名人故里,运河之都,当这些称号陆续为淮安所“笑纳”并成为其象征时,淮安又将迎来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那就是淮安将建全国首座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

市民月活动 多年企盼即将成真

早在去年,我市荀德麟、范元中、范成泰等一批文史和规划专家就提出在淮安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丁书记对此提议也给予过批示,市规划部门还组织了专家进行多次座谈、讨论,同时在水渡口、西安路等处进行了现场调研、选址,最终选择了西安路地段。他们认为西安路地段与古黄河生态园相邻,今后与生态园相融,可作为我市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在今年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市民月活动中,市区73岁的退休老教师郝宇铭给市委书记丁解民写去一封信,再次建议淮安应修建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和博物馆。在信中郝宇铭写道:“本人认为淮安有一它处无可求、属淮安得天独厚的特点,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这就是淮安应建一座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和博物馆……倘能如愿,这将大大提高淮安的知名度,给文化淮安增添丰富内涵,给魅力淮安增添无穷魅力……”

丁书记随后在郝宇铭的来信上批示“可以先把纪念碑建起来”。市规划局在11月21日下午,邀请相关人士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题讨论,并对此事达成初步意见。规划以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为主体,结合古淮河历史陈列馆(或博物馆)、文化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形成一处主题公园。通过讨论,与会人员认为纪念碑选址在古黄河生态园、西安路西侧位置合适,主题公园应整体规划,目前可先建纪念碑。

座谈会结束后,市规划部门迅即对此开展规划。日前,记者已经见到了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出的南北分界线标志概念性规划,该规划与古黄河风光带城市景观设计融为一体,成为古黄河风光带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景区。

据了解,市规划局已准备把分界线标志建设工作列入明年重点建设项目,并且准备将分界线标志规划单独立项,在全国范围内招标。

秦岭至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秦岭至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淮安毫无疑问是这一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这也是我认为应该在淮安修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的理由。”郝宇铭向记者解释道,在秦岭至淮河一线上,川陕边境的秦岭两侧均为山区县城,然而在淮河沿岸平原一带像淮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与淮河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几乎没有。

同时淮安很多方面也表现出兼具南北方的特征。历史上语音素有“南蛮北侉”之说,这样的划分比较笼统,而淮安语音(尤指楚州口音)素有“淮平子”之说,平是中性、中位的意思。他在楚州的时候曾听过许多老人这样解释过:“淮平子,这个‘平’意指界于南蛮北侉之间,有不蛮不侉的意思。从菜系习惯上看,总体而言是北辣南甜,淮扬菜则集南北菜于一身,汇甜辣味于一炉,可谓是兼收并蓄,适得其中。从生产方式、劳动工具看,古黄河南岸人多用扁担,北岸人喜用独轮车,这也是同受南北方影响,南方多水,多挑东西上下船,北方多路,更适宜车辆运输。

当然,关于淮安应建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市区古黄河即古淮河的观点。

市区古黄河即古淮河

我市著名水利专家范成泰告诉记者,两三千年来,秦岭至淮河一线一直被认定为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现在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内地理、气候等方面专家的认可。淮安市区的古黄河两岸,千里长淮穿越城区,这在全国都少见,因此在淮安修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是当之无愧的。

范成泰告诉记者,市区的古黄河,原是古淮河,是大禹导淮的遗迹,这也是有史可查的。据《淮河综述志》记述:古淮河干流在洪泽湖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其下游没有洪泽湖。在古淮河流经的盱眙至淮阴之间,是一块地势低洼呈起伏状态的冲击平原,在淮河两岸散布着许多小的湖泊……唐、宋时期,淮河入海口在苏北涟水县云梯关(今属响水县)。南宋以后,黄河南泛频繁,携带大量泥沙长期在淮北、苏北地区泛滥,淮阴(即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以下的淮河故道,徐州以下的泗水故道,被黄河所夺,特别是淮阴以下故道,成为各泛道黄水入海的门户。明代采取“蓄清刷黄”的治理方针,将淮河洪水拦蓄在洪泽湖里,出清口,冲刷黄河浑水,防止黄淮交汇的清口段运河浑水,防止黄淮交汇的清口段运河淤塞,航运受阻。清咸丰元年(1851),洪泽湖水盛涨,冲坏大堤南端的礼字坝,从此淮河干流由独流入海改道经长江入海。到清咸丰五年,黄河道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过去深广的淮河入海故道已经堆积成一条高悬于地面的废黄河,成为淮河干流和沂沭泗水之间的分水岭。秦代设淮阴县(公元前223年),因其治所位于淮河南岸而得名。

树立纪念碑多重意义

谈到淮安建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的意义,范成泰指出,建立地理标志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不乏先例,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基多市郊建有地球赤道纪念碑,在我国广东省汕头大学有北回归塔,而淮安市分布于古淮河两岸,是千里长淮上少有的跨河城市,因此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的建设,必将为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添一颗璀璨的明珠。

按照他的设想,纪念碑应结合建设陈列馆,陈列与南北方有关的天文、地学、气候、文化、生物、民俗等有关资料,可以在古黄河两岸种植南北方不同品牌的乔、灌木等植物和建设不同风格的建筑,设置南北方不同的动物装饰,给人们以身临南北方“分界”的直观感觉。总之,既可为科研、科普工作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又可作为市民休闲场所。纪念碑的建立将成为我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可招徕海内外广大游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