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与淌血之关系
前一段时间,为《李庄文集》写了几篇书评,其中一篇,“消息”两字,我手写时按草书的格式写,且极潦草,打字员打成了“淌血”。由于校对时未校出,投给报社,人家也未存疑和改动,发表后便成了“淌血”。那句话是说,在李庄不多的消息色彩浓郁的通讯中如何如何。但用“淌血”置换了“消息”,便让人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看了登在报纸上的文章,看到“淌血”二字,我感到滑稽,也感到对不起认真的读者。但静下心来一想,我以为那“消息”错为“淌血”,有歪打正着之意味,似乎是冥冥中的神来之笔。因为“淌血”与“消息”确实有天然的联系,有共同的成分。
封锁消息就会“淌血”。民主的社会,现代的社会,应当是信息畅通自由的社会。唯如此,才能保证民意表达的充分、决策的科学和执行的顺畅。否则,民意就难以充分表达,利益集团间的各种利益要求就难以聚合,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决策就难以做到切合实际、准确可行,决策(即便是正确的)的执行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就会走样,反馈的渠道同样会被阻塞。最终的结果,就是“淌血”。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天灾人祸造成的严重困难,政策不对头,各地出现了缺粮死人等问题,但媒体却不能报道,全国上下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消息。结果呢,是饿死成百上千万人,光一个河南,就死了好几百万。再比如,人们感觉愈演愈烈的矿难,其实一直没断过,其实过去也不少。问题在于,过去一发生诸如矿难之类的重大工伤事故,从上到下,为了所谓国家民族的面子,为了各级官员的乌纱,为了矿主的利益,一概予以掩盖,不许报道。方法嘛,发文件,发“封口费”,很多。没有“消息”,所以,只能不断“淌血”,而且越淌越多。
失实的“消息”会引致“淌血”。比如那些把“大乱”说成“大治”的消息,亩产几百斤说成几万斤的消息,那些隐瞒真相、弄虚作假、指桑骂槐、指鹿为马的消息,那些瞎编政绩的消息,那些将恶棍蠹虫装扮成栋梁模范的消息,会让许多的人“淌血”。为什么?因为内部乱成了一锅粥,在文攻武卫,互相残杀,你却发布“团结和睦”的消息,死的人只能越来越多;亩产几百斤,你百倍千倍地夸大,害得某些领导人愁粮仓太少,愁粮食消费不了,设计“让农民每天吃五顿饭”的方案,不饿死几百万几千万人那才是怪事;明明某些基层干部为了“政绩”为了自己的升迁,不顾实际情况不顾群众利益,在寅吃卯粮,在盲目蛮干,在杀鸡取卵,在断子孙后路,消息却说此人是干才是开拓型人才是不可多得之才,包庇他纵容他,不出事不“淌血”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真实的消息也会引致“淌血”。民国时期的报人史量才,因为他的报纸消息忠于事实,忠于民众的知情权,结果他被当权者取下了首级。这是旧社会。而今呢,记者因为报道真实事件而被殴被打被辞退被投进监狱的经常不断,不胜枚举。从报刊上,从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反腐败黑恶势力,因卧底调查,记者被打被扣甚至被杀的消息。在一个缺乏民主传统,民主的法制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的国度,公众的知情权还不能得到相应的尊重,新闻工作者的权利还比较模糊,也难以得到切实的保护。讲真话,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对待和报道事件人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难度。所以,真实的消息有时也会引致“淌血”,让写真消息发真消息的人淌血。
真消息引致“淌血”的另一种情况是,揭示了真相,揪出了好大喜功者弄虚作假者造成重大事故引致严重灾难者,让这些不法之徒受到应有的惩罚,付出血的代价。
由一段荒谬的打印文字引出一番荒唐的思考,是耶非耶,心里没有多少谱。
2005.11.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