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李庄的新闻观
李庄是新闻界的行伍出身者。如同一个人从士兵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等,一直做到将军一样,李庄从一个普通的记者编辑做起,做到了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老总。他的新闻生涯四十多年,在其离休后的十多年间,仍在不断地研究国内外形势,研究新闻理论,盘点自己的新闻生涯,奖掖后进,仍在不停地著书立说。《李庄文集》所收录的一部分文章,便是李庄新闻观的具体阐释。
李庄非常重视我们党优良的新闻传统,他说:“党报的党性、指导性很强,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革命的工具……”(《党报传统与新闻改革》)。对于有人对这些观点的模糊以至反对,李庄予以了理性的辩驳。我们党为什么办党报?因为党报是干革命必不可少的武器。办党报,就是为了掌握舆论,营造有利于革命事业的舆论环境。有位伟人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必然要先造舆论。同样之理,凡是要建立和巩固一个政权,凡是想把政治资源凝聚在自己周围,凡是想搞好各项事业,也必须首先营造舆论。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舆论工作,强调党报的喉舌性质,是其内在必然的规定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一点始终不能变。李庄作为一名老党报工作者,在此方面是十分清醒和坚定的。
对于党报的优良传统,李庄是如此界定的:“在党的领导下,在长期斗争中,党的新闻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例如:坚持党性原则,把新闻工作看作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强调新闻必须真实;等等。”他认为,这些传统有强大的生命力,过去,现在,今后,都应该坚持和发扬。
在《继承发扬什么传统》一文中,李庄对我们党的新闻传统做了更进一步的阐释。他指出,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是党的新闻工作一贯坚持的正确方针。正面宣传为主的基础是真实,是党的性质、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对于正面宣传,李庄有独到的认识:“我认为所有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的宣传都是正面宣传。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和政府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党纪国法,揭露自身的错误,清除自身的毒瘤,报纸如实加以报道,也是正面宣传。”
在强调发扬优良新闻传统的同时,李庄对以往的新闻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检视与反思。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下创立与发展起来的,许多方面先天不足,宣传报道的水平很长一段时期不是很高。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由于两党两军的严重对垒,容易在各项工作包括新闻工作中滋长“左”的思想与观点,对新闻工作者及新闻事业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干扰,造成这样那样的损失。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党史中检索得到,许多人对此都有了解。对此,李庄指出:五十年代末期以后的二十年,新闻工作发生不少问题……表现为一不说真话,二文不对题。“明明发生了左的路线错误,明明形势不那么好,偏要同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际拉开距离,硬要人家相信路线正确,形势很好,能不令人反感、讨厌?不管读者在想什么,要什么,成天板着面孔向人家重复千篇一律的套话,即使说的都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空话真理,人家能不倒胃口?”李庄说,值得研究的是常见的一种所谓新闻,例如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在全国开展某种工作,这里也做那里也做,有人写出来了,没有具体内容,只能算是某种动态,地名、人名不同而已。他说:“这种新闻过去是大量的,现在也未绝迹。”
对于新闻的“出口转内销”问题,李庄也作了深刻反思。这种现象,看似透明度不够,实际上是在剥夺公众的知情权,也是民主与法治贯彻不够的一种表现。李庄说,“比如出口转内销问题(如国家领导人对外宾谈话),本来容易解决,也想不出有什么充足理由不能解决,但是长期没有解决,搞得人们不满意,也给我们国家新闻工作造成了损失。李庄说:“能对外国人讲的事情,除了极少数的涉及外交斗争的,为什么不能让中国人知道?何况我们的领导人讲了,外国报道了,我们的《参考消息》登了,中国人拐个弯还是知道了,何不我们自己率先报道,抢个权威正本?”
充分肯定我们以往的成绩,肯定我们的优良传统,同时理性地面对过去与现实中我们新闻工作的不足,李庄头脑中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存在一种否定党报的喉舌功能,要求取消或者弱化党报的党性,只体现“人民性”的倾向。这些思潮,还打着民主自由等旗号,对于新闻工作有一种冲击力量,如果对此不加以制止,矫正与引导,听之任之,甚或予以响应,推波助澜,其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在这样的形势下,李庄作为一名资深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一位新闻界的老领导,不能不出来说话。他的阐述是正确中肯的,表述是平等平和的,因此所产生的效果也是积极正向的。
李庄在新闻基本理论方面,做了较为周密深刻的研究和论述。他说,“按照多数人的理解,报刊、广播、电视有四种功能:传播信息、舆论监督、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在这四种功能中,我认为宣传教育是中心,其余几种功能,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满足受众的多种需要,潜移默化,引导受众奋发向上,直接、间接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新闻的功能到底有哪些,除了上述四种,是否还有其他功能?这可以探讨。但李庄所指的宣传教育功能是其中心核心的观点,我以为是成立的,也是准确和精辟的。因为不论传播信息,舆论监督,还是文化娱乐,都承载着宣传教育的功能,都发挥着宣传教育的作用。这种作用,大多是迂回曲折、潜移默化地发挥的。李庄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李庄倡导在新闻工作中,要学习和运用辩证法。“看问题要有历史眼光,要有发展观点,要两点论,切忌片面性,不要绝对化。”李庄分析说:“当前,在我们的实践生活中,包括新闻宣传中,形而上学的东西还很有市场,说好,百花争艳,说坏,一团漆黑;赶浪头,一哄而起,东施效颦;等等,几乎成为某种习惯势力。”(《新闻记者要学点辩证法》)李庄以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求新、求快。但是,如果不同求真、求准结合起来,并以后者为前提,为基础,也很容易出问题。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由此出的纰漏不少。”因此,他倡导记者学习和运用辩证法,处理好“新”“快”与“真”“准”的关系。
李庄于新闻学,不属于学院派,而属于实践派。在基本理论方面,他没有庞大的体系,没有标新立异的论证,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有丰富的经验,有敏锐的观察,有深刻的把握,有通俗的表述。他的理论更接近实际,更易于操作,更能发挥作用,因此,也便更具有真理性。
关于新闻改革,是李庄倾情关注,用力最勤最多的问题之一。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均在改革之列,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均取得了一批又一批重要的成果。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情趣以及对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生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有了重大变化,新闻不改革,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从上层建筑的层面对经济基础发挥良好的反作用,难以让受众欣赏、接受。
新闻如何改革,是先要放开,要让媒体在总的大政方针的统领下,有相对的自主权。李庄说:“可不可以这样说,许多机关、企业都在简政放权。进行新闻改革,从领导与新闻单位的关系来说,同样适应这四个字:简政放权。”(《党报传统与新闻改革》)他说:”党委领导新闻单位,主要是给思想,即指示宣传思想,帮助党报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党的方针和意图,了解宣传报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加重党报工作人员的责任,特别是加重总编辑的责任。”“错了,批评、纠正,总结经验教训,由报社向读者道歉、更正。”李庄深有体会地说:“事实证明,报社越是有权、有责,越是积极、谨慎。……报纸工作人员,首先是总编辑,他应该有的权力、责任感越小,积极性越难发挥出来。”李庄看问题是敏锐深刻的,他看到了问题的要害。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似乎并未解决得很好,需要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中加以完善。
新闻改革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杠杆。思想的禁锢,会阻碍人类的进化,阻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一点,中外历史已给了我们足以多的证据,“文化大革命”更是一个生动而权威的注脚。“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之所以能够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战略重心的转移,之所以能进行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靠的是全面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解放中,新闻界作为意识形态部门,不但必须投身,而且应当走在前列,率先垂范。李庄说:“新闻改革,就党报工作人员来讲,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中央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进行。”他说:“1988年8月《人民日报》创刊四十周年,几位中央领导题词,都提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是中央交给新闻界的任务,是中央对新闻界寄予的厚望。
如何解放思想,新闻界解放思想的尺度是什么?李庄是这样设计和界定的:“凡是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中央在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在调查研究、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都可以报道,可以发表意见。”他说:线画清楚了,线外的坚决不做,线内的全部放开,天地反而更广阔。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现象或者说传统,似乎只要是领导部门的,甚或一般党政部门的,谁都有权对媒体颐指气使,指手画脚,都可以让干什么不让干什么,这使得新闻工作者无所适从。新闻改革,必须解放思想,冲破这一樊篱,在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内给新闻工作者以相应的空间、相应的自由与相应的权利。李庄所理解的解放思想,不是简简单单的“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而是新闻的制度化、法制化。他说:“新闻改革已经搞了几年,如果把几年来逐步开放的新闻报道领域、项目、内容等等加以权衡、总结,作出几条规定,逐步形成制度,对促进新闻改革会有很大作用。”岂止对新闻改革,对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应当有很大作用。新闻立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相信这一事关重大的工程正在进展之中。那么,李庄作为一名新闻界的老兵,应当说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新闻,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新闻改革,其中一个内容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党的建设的新成果,也是新闻事业的重大进步。李庄说:“过去的许多不能,并非不可突破。新闻报道,新中国确有不同于西方国家,不同于旧中国的地方。我们不搞那种政局波澜、名人进退的所谓政治新闻。”猎奇的东西不搞,哗众取宠的东西不搞,不等于不对受众负责,不等于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向人民负责,新闻工作才有生命力!一切违背人民利益的、反人民的、与人民拧着干的媒体,不可能走得很远,不可能受到公众的青睐,不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可能在新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下深刻的痕迹。我想,这一结论,用不着西方政治学理论来支持,李庄的新闻理论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新闻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新闻界自身的改革。对此问题,李庄是如此阐释的:“主要是提高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他说:“提高政治素质,第一条还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在前面提到的那条界线之内为党、为人民勇于负责、无所畏惧的品德。”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李庄认为:“新闻工作者应有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勇气,既不能唯上,也不能唯旧,其实也不能唯官唯权唯习惯。”他说:“新闻工作中的旧的条条框框不少,有的明明过时了,我们不敢提请修正;自己立的一些菩萨,本来已经腐朽了,也不能把它搬开。”对于新闻工作者素质的界定与要求,在李庄这里是十分贴切,也十分人性化的。
李庄认为,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是新闻界自身改革的一件大事。他以历史为借鉴,颇为沉痛地说:“解放近四十年,名记者、名评论员很少出现,影响新闻工作水平迅速提高。”原因何在?李庄说:“原因很多。长期推行左的路线,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对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破坏更为明显,例如使人有时不能不说假话,不能不吹牛,不能不与实际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不绕开矛盾走。”此种状况不改变,不培养一大批素质较高的新闻工作者,便是冷漠,便是麻木,便是无所事事,便是犯罪。如何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李庄认为,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二要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三要向实践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四要从小事做起,锤炼自己的文字,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与新闻敏锐性。要多写言之有物的,言简意赅的,主题鲜明的,语言精炼的,存有深意的文章。李庄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当然明白如何培养造就人才。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从多方面努力。关键在什么地方?李庄说:“据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几十年的切身体会,中心环节还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李庄说:“从五十年代开始,毛泽东同志就教导我们要政治家办报。文革前夕,邓小平同志批评《人民日报》最大的缺点是政治上不敏锐。我理解二位领导人的意思是一样的,要我们克服政治上弱的致命缺点。”革命导师说过,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就没有正确的革命实践。缺少理论的指引,新闻工作者只能是群龙无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偏离方向。
新闻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制定和遵守新闻纪律。李庄反对有偿新闻,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近视眼新闻,也反对闭着眼睛说瞎话,以愚弄百姓为能事的所谓新闻。他不主张中规中矩,但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守基本的规矩。在此方面,李庄可谓中西贯通,学为中用。
新闻改革,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讲究策略。就如李庄讲的,要掌握尺度。他说:“每天发表那么多东西,要求不出一点纰漏不大可能。”怎么办?李庄说:“目前先做到假话绝对不讲,真话也不期望一下子讲完。”为什么?因为在社会机制不健全的社会与国度,说皇帝赤身裸体,没穿什么新衣,是犯忌的,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我以为,讲真话也要讲策略,该拐弯的还要拐弯。不论取何种形式,达到目的就好。
如前所述,李庄不是理论家,他关于新闻的理论,不带有学院派的意味与印记,带有很强的第一线的战火硝烟的经验型的色彩。他的理论,是朴实的理论,是可以为受众接受,为新闻工作者赞赏的理论,是经世致用的理论。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李庄无意于建构新闻理论体系,无意于做理论家,可他却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用时髦的话说,“一不小心”,成了大理论家。李庄的新闻理论,是宝藏,值得后人开掘与利用。
2005.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